家有“夜哭郎”?給你支支招!

家有“夜哭郎”?給你支支招!

一天,接診了一大家子人,抱著一個4個月的嬰兒,大家七嘴八舌訴說孩子白天吃喝玩都好,到夜間就會有一陣哭鬧不停,哄半天才能逐漸再入睡。在兒童醫院做了檢查也沒有異常,可是每天晚上還是哭鬧,簡直就是傳說中的夜哭郎,熬得父母小兩口白天上班昏昏沉沉,爺爺奶奶血壓蹭蹭往上竄,簡直讓人崩潰,真是沒法兒啦。

大家一定聽過這句帖語:“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讀一遍,一覺睡到大天光。”——孩子白天如常,晚上哭鬧睡眠不安,這就是夜啼,家長除了擔心孩子有什麼問題,也焦慮孩子睡眠質量不佳影響生長髮育,當然,也常常把家長熬得頭暈眼花,是著實地熬不起啊!

那麼,引起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哪些?1、腸脹氣、腸絞痛。主要是因嬰兒腸道和神經發育都不夠成熟,消化系統各個階段的運動不受神經很好的協調控制,腸內氣體不能順利排出,形成腸脹氣引起的疼痛,或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形成了腸絞痛。(吞嚥空氣過多、消化不良、受涼、食物過敏等都可以引起)2、因鼻部疾病引起(鼻炎、感冒等引起鼻塞)3、缺鈣,會引起神經興奮性增高。4、必要時需要做相關檢查,除外器質性病變:腹部B超、尿、便常規、腹部平片、腦電圖、腦CT檢查一般治療:1、不要在寶寶哭的時候餵奶,餵奶後要儘量把嗝拍出來。2、戒除產氣的食物:母乳媽媽要戒除奶製品和豆製品等其他容易產氣的食物。3、注意寶寶腹部的保暖,可用雙手抱著寶寶的腹部。4、注意合理飲食,顧護脾胃,不要進奶過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5、如果考慮食物過敏,注意避食。6、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日常生活規律。

在這些一般性治療的基礎上,可以尋求中醫治療。中醫認為夜啼的原因與心脾有關,其中,與脾胃關係最密切。“胃不和則臥不安”:孩子平素脾胃失和,或進食太多,積熱擾動心神,會引起夜間睡“胃不和則臥不安”:孩子平素脾胃失和,或進食太多,積熱擾動心神,會引起夜間睡臥不安;或脾胃虛寒,加之夜間屬陰,陰寒較盛,凝結於胃腸,不通則痛,腹部不適,也會引起夜哭不安,影響睡眠。

這個就診的寶寶,因為已經在兒童醫院做了檢查排除了器質性問題,所以明確為中醫的夜啼症,考慮為腹脹引起,根據中醫辨證,分別採用了中藥敷臍及口服中成藥(還有推拿按摩可以選用),症狀很快得到改善,終於恢復了全家夜間的寧靜。

溫馨提示:如果啼哭明顯,建議先去兒童專科醫院做相關檢查(比如腹部B超、尿、便常規等,除外急腹症及其他問題)如有發熱、臉色蒼白、反覆嘔吐、便血等則應立即到醫院檢查,不可耽擱診治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