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后代学者将他与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并称为曹操集团的“五大谋士”。《三国志》将荀彧、荀攸、贾诩联合作传,可见贾诩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近来不少人将贾诩称作是三国第一“毒士”,认为他洞悉人性的弱点,出谋划策没有底线。那么这位“毒士”究竟献过哪些“毒计”呢?

贾诩三国第一毒士

一、“反攻长安”之计。

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开始清算董卓余党。当时董卓余党群龙无首,李傕、郭汜等将领打算逃亡凉州。如果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那么关东集团的战乱虽不会立即终止,但关中起码能得到到安宁。这时贾诩站出来说话了:“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侥幸成功了,就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败,再逃走也不迟。”李傕、郭汜等将听后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与其坐以待毙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于是收罗旧部急速攻占长安。

贾诩三国第一毒士

李郭祸乱长安,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等人被杀,长安城也像曾经的洛阳一样变成了人间炼狱,更为致命的是天下彻底大乱,地方割据四起,民众死伤无数,直到西晋短暂统一才告一段落。作为提议人,贾诩因此被骂作“毒士”。但想想他也仅仅是为了自保,王允连与董卓沾边的名士蔡邕都杀,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重点余孽。但他还是忽略了李傕、郭汜都是“没头脑和不高兴”,尽管在长安想方设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并利用手中职权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但时局的发展早已经超过了他所能驾驭的能力。

贾诩三国第一毒士

二、“败兵取胜”之计。

李郭之乱后,贾诩又辗转投靠到了张绣的账下。先是张绣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占”了他的婶婶邹氏,还准备杀掉张绣。张绣降而复叛偷袭宛城,结果曹操战败,手下猛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曹操二次征讨张绣,不克而还。张绣想要追击曹操,贾诩不让,张绣执意要去,结果大败而归。等到张绣败回,贾诩建议抓紧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获全胜。

张绣不理解,贾诩解释;曹操没有尽全力打我们就撤军,肯定是“后院起火”了。曹操用兵如神,自然会留下精锐断后,你去追击必定失败。等咱们败退回来,曹操肯定以为咱们怕了,就不会留后手,他大意“不设防”,我们就追着他屁股使劲揍,一定会有好结果。

贾诩三国第一毒士

三、“劝张归曹”之谋。

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袁绍开始积极拉拢张绣。但如何正确地“站队”,张绣十分谨慎。张绣的本意是投向袁绍,当时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裕、实力最强。贾诩不同意,并直接指出:袁绍心胸狭隘,连他兄弟袁术都容不下,何况你一个外姓人。贾诩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张绣顾虑重重——毕竟之前投降过一次,已经失去了信誉;而且曹操与他还有“杀子之仇”。

贾诩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列举了三大理由,一步步打消了张绣的疑虑: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道义的制高点,跟着他干,就相当于跟着皇帝干,名正言顺。第二,袁绍现在还十分强盛,我们带这么点人“入伙”,他肯定瞧不上眼;曹操实力弱,我们主动去投靠,肯定会另眼高看。第三,曹操志向远大,不管是出于收买人心还是巩固实力的需求,都会对我们不计前嫌。事实证明贾诩是正确的。张绣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并予以重用,还留下了一段“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於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的千古佳话。

贾诩三国第一毒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