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与孩子谈论生命与死亡?

从心懂孩子


人生最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


去年我父亲病重,有连续三个月时间我是合肥老家来回跑,而且大多是一人回去不带孩子。有次孩子发热,老公带孩子去医院,等号的时候遇到他的幼儿园同学,同学问:你生病了,你妈妈呢?孩子答:外公也生病了,妈妈去照顾外公了.....

其实我们从来没有对他言语过外公生病了,是他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外公在卧床打吊水,他就明白了......

后来父亲油尽灯枯病逝,孩子回到外婆家看不到外公,问我:妈妈,外公呢?我说:外公去月亮上看病了。他说:是去太空了么?我答:是的。
最近一次回老家,农村院子大,大人们都在院子里晒太阳,孩子一个人在屋里,我进去看他在干吗,只见他正在用双手扒着和他差不多高的贡桌,努力垫着脚,仰头把下巴挂在桌面上,保持这个姿势,乖乖的在那看着,他的面前是我父亲的遗照,我轻声问:宝宝你在干吗呢?他答:我在看外公呢!

四岁不到的孩子,其实他心里什么都知道,我平时不想跟他直接探讨“死亡”这个话题,是因为我小时候特别胆小,特别特别怕黑,对死亡的恐惧来源黑暗,小时候我认为死亡就是进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世界,真的特别害怕,我不想让他也有这种恐惧感。
对于死亡,总觉得他目前还小,只想把他护在手心里,等大一点再说吧......


变形金刚变身


先说说我的经历。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他们对我保护的很好,从来不提关于死亡。那时候在农村有办白事儿的,别的小伙伴就去看,我姥姥却严禁我去。所以成人之前没亲历过死别,生活里都是欢笑。大学毕业那年,姥爷去世了,家人们怕我难过隐瞒了三个月,等我知道后,感觉世界好像坍塌了,然后到父母家里又经历了爷爷去世,我看着他离开的。好像一下子真的明白死亡和我离的是多么的近。多年以后,姥姥和奶奶也相继离开了,姥姥的离开让我恍惚间过了两年,无故的就会掉眼泪!我现在也有了孩子,关于死亡的话题,她问起来我会直接跟她谈,这是自然规律。她看了神话,问我人死亡后会不会变成星星,我说这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无论生死,爱是永恒的!去年,老公近百岁的爷爷走了,孩子参加了葬礼,本来大家说不让她参加,但是我觉得,这是生命完成的仪式,太爷爷生前又那么疼爱她,没什么忌讳的,孩子知道太爷爷不在了,很自然的回忆,很自然的想念!



诚惶诚恐的孩她娘


刚好我有个和儿子探讨这个问题的亲身经历。那一年,我的一个表弟因为和女朋友分手而喝农药自杀,半夜被人打120送医院抢救后脱险,然后他远在千里之外的老父亲一脸憔悴地赶来照顾他。

我很悲哀,也很感慨,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跟儿子有了一次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探讨。

我告诉了儿子整个事件的过程,并问他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那时候,儿子刚上小学三年级。

儿子说:女朋友不喜欢了就算了呗,还可以重新再找啊,干嘛要死要活呢?活着多好啊!

我当时对儿子的回答满意极了,同时也松了口气,相信他不会随便伤害自己。于是我跟儿子说:非常棒,要知道你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爸爸妈妈把你养育这么大,费了很多心血,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及学校老师的精心培养,才成为了今天的你。我们爱你疼你,希望你永远幸福,所以,一个生命的成长是许多人共同付出的结果,因而生命是宝贵的。

但像你表舅的事,他却为了一个认识不到一年的人去自杀,是不是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太轻贱?要知道没了她,你还有那么多爱你关心你的人啊,父母兄弟姐妹等等,那不是傻吗?

而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很多的事情,但如果你为了一点小的挫折,就丧失意志,甚至有自杀的想法行为,是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太不当回事了?

儿子重重地点头道:就是,我才不会那么傻的。

我继续:每个人的生命都有长短,但活着就要让生命有价值与意义,不去做无谓的牺牲才是正道。

儿子深以为然。

这次的谈话圆满结束。


布衣茶人


我是认识生命,期望和您一道探求生命规律,欢迎关注!

对于孩子谈论死亡是一个惨忍的话题,尽量岔开话题,一言带过谈论其他的阳光的话题,因为谈多了会给孩子心灵带来忧伤。对于生命的话题则可以多谈,讲一些积极的生命观,激励孩子上进心。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春节前夕,我的二舅去世了,我七岁的小女儿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就问我:“爸爸,人为什么要死呢?”当时,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看着孩子一脸的童真,在她的追问下,我告诉她:“人老了,就会生病,就会死亡。”

孩子的脸上马上露出忧伤接着又问:“是不是每个人老了都会死?”我说:“是。”孩子显得更加忧伤。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样回答是否正确。每个人都要经历从知道死亡到坦然面对的心理承受过程,其实死和生一样,也是生命经历的必然。

看着孩子忧伤的表情,我赶紧说:“你这么小不要去考虑死亡的事情!你需要知道的是要过得开开心心!全家人都很爱你!”

说完看着她的表情,已经变得没有了忧伤,流露着幸福感。小孩子的脸真是说变就变。

我接着说:“你是我们家的小宝贝,你要好好保护自己,要非常非常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她使劲的点了点了头。

我接着告诉我她:“你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超级棒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非常自信的带着兴奋的神情说:“好的!”

这才让我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很正常。但我们要珍爱生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美丽!

朋友们,欢迎分亨您的关于生命的探讨评论!





认识生命


婴幼儿有她特有的特征:天真,懵懂,直观。那我们想要让她明白一个事实或一个真相,就要尽可能用她能接受的方式去表达。当然大童以上的孩子有了思维能力,很容易理解新的事物。

那我重点说说对于婴幼儿,我们该如何去表达,让她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

我记得我家大宝刚刚会走时,老家的暖水壶就放在地上,很担心孩子不小心打翻被烫到。婆婆一度将暖水壶放到高处,避免孩子碰到。但我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孩子不明白为什么不让碰。于是我将杯子倒上开水,让她用手去摸,当然很烫,她立即将手缩回来。我告诉她,感觉到烫对吧?她不会说话,但能听懂,你再让她碰水杯,她便不再碰了。然后告诉她暖水壶里的水比这个还烫,一旦碰洒了,就会烫坏。自此后她每次经过暖水壶都是躲的远远的。

大家都知道家里的插座是孩子危险源之一,而且很重要的危险源,一旦碰触会失去生命。孩子小时候我也会给她说千万不能碰插座孔,一旦碰了就会死了,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她不明白死亡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对她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她真的从来没动过插座,到了小学后,手机充电我才手把手教她问你操作,才算真正会用插座。我家的插座从来没安过保护插头,孩子从来没有碰过。当然,每个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天生淘气,可能会无意碰触危险源,所以还是保险起见,做好安全防护。

生命和死亡是个比较抽象的词,小孩子未必能懂,但我们可以用现实的事物启发她。比如鸡蛋孵出小鸡,可以告诉她由鸡蛋变成小鸡,就有了新的生命。花花草草也都有生命,它们每天在生长,所以启发她们爱护花草。对于死亡,比如家里养的鱼死亡了,可以告诉她鱼死掉了,就是它再也不能游泳,永远的离开我们了。

小孩子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不代表她不懂你的表达。我们要做的是用她们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



橙说诚事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孩子会知道的。而且学校会教。

其实我生娃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给小宝买了一条狗,狗比他大一岁。正常的话十几岁他就能有了第一次最近距离对生死的体会。

我小时候压根不知道生死。我奶奶老了瘫痪在床,我回老家负责喂饭。第二天早,我怎么喂奶奶也不吃,我很生气,去爸爸那告状,我爸过来一看就跪地下,一句话也不说。后来想起来,我觉得我那会真的sb。


波波文章


真爱生命,远离死亡。

我一朋友她家孩子才两岁的时候,有次过马路时,走到一半就撒开她的手往前冲,这时候对面的马路上有辆电动车横向过来,孩子与电动车擦肩而过。

这一幕让朋友顿时捏了一把汗,上前就批评孩子,为什么要撒开手?被撞了怎么办?孩子委屈,她心疼。

回到家后,她告诉孩子,刚才那样的情况有多危险,差一点就没命了。可她发现,孩子好像没有任何好怕的,根本没反应。

但是她那时想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危险性,想着如果发生了意外怎么办,后悔就来不及了。

她狠心打开电脑,搜索到类似的交通视频,让孩子看。孩子看着看着就哭了起来,她知道孩子明白了。借机又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过马路。

从那次事件之后,她的心里总有阴影,当孩子不断长大的时候, 她会把新闻里出现的危险,和孩子边看边解释。就连有人想不开要跳楼的新闻,他们也讨论,让孩子意识到生命就只有一次,可不能随便开玩笑。

我们都说她太残忍了,她却说现在不残忍,真发生了怎么办?有血腥的场面,她都是快进,不让孩子看。

孩子有了安全意识,家长也会放心,不管孩子到哪,不会整天为孩子的安全担心。

安全第一,不仅对孩子,对我们每个人都应如此,时刻谨记!



莜珂


关于生命、关于死亡,是中国人非常忌讳的话题。

印象特别深刻,不记得在我几岁的时候,问妈妈,妈妈我是哪来的呢?妈妈说,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呀。

相信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这样的回答一定不罕见。但往往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对于教育而言,生命和死亡一定是我们绕不过去的话题。

时代发展到今天,家长们已经努力尝试着用孩子能听够懂的语言跟他们沟通,但是从小的教育经历,还是让自己无法大大方方地去跟孩子讲这些问题。

目前我跟孩子去介绍宝宝从哪里来,死亡是什么基本是从绘本出发,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情况随时交流的。

曾经跟孩子一起读过《我们的身体》、《小威向前冲》、《乳房的故事》、《小宝宝》等绘本。

会跟孩子解释爸爸妈妈相爱了,然后妈妈的肚子里面就有了一个小宝宝。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生长10个月,妈妈的肚子也会一点一点大起来,10个月后,宝宝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

会让孩子看到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也会让孩子摸一摸小宝宝在羊水中的状态,感觉基本能够满足孩子目前阶段关于生命疑问的需求。

关于死亡,其实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是极不成熟的。记得第一次和孩子看汤姆丛书中《姥爷去世了》这本书时,一度哽咽,最终没有读完。

所以,一方面我也在努力地完善自己关于死亡教育这一课。同时,也尽可能用客观、不闪不避的态度跟他介绍死亡。

比如他会问,妈妈,什么是死了呀?我会跟他讲,死了就是不会跟你说话,不会跟你玩儿了。

又比如,昨天吃饭的时候,他自己提到自己会死的。我和爸爸当时听了就笑了,跟他说等他死还要好几十年。他说对,要活到100岁。我说是的,所以你还可以活94年。

跟孩子谈论这些问题,其实对自己来说还需要一些勇气,也需要一些方法。多多练习,继续修炼吧。

(所有图片引用自网络)


小巷深处幽


我是在女儿五岁左右和她讨论过生命和死亡的话题的。

当时,我很直接地告诉她: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伤害身体。还顺便告诉她,身体上哪些隐私的部位,不可以给别人触碰的……等。

后来,还给她说了一个例子:表哥家的爷爷,去年暑假的时候,我们去他家做客,他爷爷还笑容满脸的招呼我们。而今年过年再去他们家时,已经看不到他爷爷了,那不是因为他外出游玩了,而是生病去世了,永远地离开了。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所以,我们既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并且要珍惜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时光。

善待自己,善待别人!


靳余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随着他的长大独立个性的加强。开始对生死有了认知。为此也会时不时的问我一些问题。记得去年的时候,我家鱼缸的一条小鱼死了,他表现很难过,但不久就过去了。可前几天,我家鱼缸的金鱼死了,他哭了很久,而且最近一看见鱼缸,就会想到死去的金鱼。眼睛里就开始湿润……

每次拥他入怀,他都会问我,妈妈,我害怕你和爸爸不在我身边,是不是人死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那是不是不能吃东西不能玩玩具?那他想别人怎么办?妈妈,我一想这些就要哭了。

孩子的问题让我开始思考对于死亡,我要怎么能不伤害他幼小心灵的同时,让他知道这些事情,以此珍惜生命和更多美好的事物。

当然如何与孩子解释死亡,是我们家长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像每年的清明祭祖,虽然伤感,但孩子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去给他讲解。

我们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死亡教育,或者说是生命教育,那么让孩子认识生命和死亡,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消除对死亡、未知和不确定的恐惧,另一方面也要告诉他们生命有多宝贵,让孩子知道要远离那些危险的事情、好好保护自己。

当天晚上,我给孩子讲了有关死亡的绘本,我相信绘本的语言会比我的话能更让他有所触动。

那么,我给大家推荐几本这类的绘本,也让大家有所借鉴。

内容简介

这是一则关于生命的童话。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共同经历过四季的变化,从而体验到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与其他绘本不同的是,这本书可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包含许多精美的照片。作者通过这些摄影作品来展现一片叶子的生命历程,进而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

精彩赏读

“那么,这棵树也要死吗?”弗雷迪问道。

“有一天它也要死。不过有一样东西比树更强。这就是生命。它将永存,我们大家全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呢?”

“谁也说不准。这是个大秘密!”

“我们会回到春天去吗?”

“可能回不去,可是生命一定会回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弗雷迪追问说,“既然我们要飘落下去死掉,我们干吗生长在这里呢?”

丹尼尔继续实事求是地回答:“这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这是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时光。这是为了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这是为了让秋天变得五彩缤纷。这是为了看到四季。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主题分析

死亡对象:树叶

死亡原因:冬天到来,自然死亡

讲述角度:从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角度来看待生命的死亡

死亡态度:从不理解、恐惧到最终平静、接受

表达观点: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