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上個世紀末,紅學研究成為一時風靡的研究活動。紅學,即研究《紅樓夢》的學問,它橫跨文學、哲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中醫藥學等多個學科。

五四運動前後,王國維、胡適、俞平伯等人引進西方現代學術範式研究《紅樓夢》,紅學作為一門嚴肅學問自此正式步入學術之林,被稱為新紅學,與甲骨學、敦煌學並稱20世紀三大顯學。

不相信紅學的,會認為它是無稽之談;相反,也有很多紅學愛好者,他們把它當作正經的學問。不可否認,關於紅學,有一些分析很有道理,如人名諧音的研究。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稍加了解,就能瞭解紅學的含義,而杜詩學是什麼?

所謂杜詩學,顧名思義,就是有關杜甫詩歌的一切學問。看上去似乎是藉著名人的名氣,推一些不靠譜的研究。然而,杜詩學並非誕生不久的新興偽學說,早在宋朝,就有文人蒐集、編撰杜甫的詩集,還有文人針對性的增校、註釋或評點,也就是說,宋代文人就開始對杜甫的詩進行研究,並出現了很多相關的著作。

那麼,杜詩學是什麼時候開始提出的?

另外,值得深入思考的是,時到今日,杜詩學的影響日漸式微,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作為唐宋精彩文化的延續,杜詩學絕對算得上經典的古代文化傳統。為何它難以得到普及性的傳播?也沒有達到人所共知的程度?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第一,杜詩學出現的時間。

金末有一個重要的詩人,他也是鮮卑拓跋氏的後裔,就是當時的文壇領袖元好問。《金史》中對元好問的評價很高,

元好問寫文章有法度,各種文體完備。他的詩詞奇崛而絕無雕琢,巧飾而去掉綺麗。他的五言詩高古沉鬱,七言樂府不用古題,特出新意。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在元好問的著作中有《杜詩學》一卷,也是從這本書開始,首次出現了“杜詩學”的說法。在引言中,他也闡述了寫作此書的目的:

故謂杜詩為無一字無來處,亦可也;謂不從古人中來,亦可也。前人論子美用故事,有著鹽水中之喻,固善矣。但未知九方皋之相馬,得天機於滅沒存亡之間,物色牝牡,人所共知者為可略耳。

以元好問的飽學和多才,也認為杜甫的詩博大深廣,非常推崇,也不枉後代眾多文人趨之若鶩。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第二,文人對杜甫的評價和推崇

杜甫同時代有很多名人都高度評價他的成就,如韓愈的詩《調張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元鎮在《杜工部墓系銘》中寫到:“關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庚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

蘇軾和蘇門四學士中的黃庭堅、秦觀也留下肯定杜甫成就的文字。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宋人胡宗愈在《成都草堂詩碑序》中揭示了杜詩的內涵,解釋了為何稱作“詩史”:“先生以詩鳴於唐,凡出處,動息勞佚,悲歡憂樂,忠憤感激,好賢惡惡,一見於詩,讀之可以知世。學士大夫,謂之詩史。”

而在現代,錢仲書先生也不吝讚美杜甫,他在一九四八年所寫的《中國詩與中國畫》一文裡已明確指出:“中唐以後,眾望所歸的最大詩人一直是杜甫。”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從元好問對杜甫的推崇並提出“杜詩學”,及歷代文人對杜詩的讚譽和青睞,不難看出,杜甫被稱為“詩聖”是眾望所歸,杜詩學也的確是一門正經的研究。從杜甫的詩中,可以看到它繼承《詩經》、漢魏樂府“緣事而發”、“借古題寫時事”的傳統,在詞章方面繼承和發展了“文選學”的傳統而又能“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也能看出杜甫的濟世熱情,政治信念,人情倫理。

“杜詩學”出現後,杜詩學已積累成為內容深廣、資料浩繁的一門學問,並曾經成為顯學 。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第三,杜詩學的影響及轉變

杜詩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宋朝開始出現對杜甫作品的研究,元朝的元曲作家也從杜詩中尋找靈感。

整個元代社會,杜甫極受推崇,流傳的杜集選本多且分類細。元曲作家多是專事創作,他們對前代詩歌有著廣泛深入的學習,文學文化修養深厚。在雜劇中,杜詩運用非常多且水平高。

杜詩的影響沒有衰減,而是變得愈加顯著,以至於到了清代,發展到了極端,正如過猶不及的道理,過於崇拜及模仿,反而限制了詩歌的個性,失去了活力。現實用了一個反面的例子,來證明杜詩巨大的影響力。

自宋代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將杜甫作為宗師以來,學杜者代不乏人,到了清代,宋詩派以及後來的江西詩派,都秉承江西詩派餘緒,以杜甫為宗,大多數詩人以能模擬得最接近杜甫為能事,造成頑固的擬古之風,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在杜詩學的發展歷史上,它的研究宗旨也發生過轉變。

傳統杜詩學的主流是將杜甫作為學詩的最高典範,以能接近或達到杜甫詩歌的境界為最高目標。但模仿的同時,也限制了創新的能力,不利於詩歌的發展。這一侷限在近代新文化運動時被正視,胡適和梁啟超最早以破舊開新的眼光來研究杜詩。梁啟超在《情聖杜甫》中寫到:

“象情感恁麼熱烈的杜工部,他的作品,自然是刺激性極強,近於哭叫人生目的那一路,主張人生藝術觀的人,固然要讀他。但還要知道,他的哭聲,是三板一眼的哭出來,節節含著真美;主張唯美藝術觀的人,也非讀他不可。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第四,杜詩學與紅學的比較

然而,到了當今,杜詩學的發展似乎到了盡頭,相比紅學幾乎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當時火熱時幾乎無人不談《紅樓夢》,每個大學都有紅學討論社團,關注杜詩學的卻寥寥無幾,更沒有多少人聽說過。

曾經經成為“顯學”的杜學,在時下講究“實用”的社會風氣中受到衝擊是可以料想的。

宋人治杜詩學,所尚在輯校集註,並頗重系年與出處,是與宋人崇杜,對杜詩有史的特質的認識,以及江西詩派倡杜詩“無一字無來處”有關;而元人治杜詩學,一轉而為批點、選注,風行數百年,乃至在明清兩代形成一種專讀杜甫律詩的風氣,是與封建後期文化與專制日甚,文人噤不敢言而八股日漸風行有關。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杜詩學和紅學的發展狀況不同,很多人聽說過、接觸過紅學,但很可能從未聽說過還有杜詩學。

和紅學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就能明白兩者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境遇。

紅學的研究對象是《紅樓夢》,它既是四大名著之一,又講述了一個委婉悽惻的的愛情故事,容易理解,也易於接受,對於小學生來說都是通俗易懂的小說。

而杜甫的詩則不同,除了課本里的必背內容,它涉及到的文化內涵廣,對國學基礎要求較高,要達到欣賞、喜愛的程度,對大多數人的基礎和喜好來說,不大現實。而且,現代的社會,用來輕鬆娛樂的項目很多,相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品味的杜詩來說,吸引力遠不如其他。所以,杜詩漸行漸遠。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結語

曾有人提出,杜甫是中國文化生命“託命之人”,是中國文化的人格代表。然而,曾經在古代被當作經典作品的杜甫詩作,以及相應而生的杜詩學,到了現代卻少有人關注,而實際上杜詩的品質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歷經千年,魅力並沒衰減,缺少的只是能夠欣賞的心,不免讓人覺得非常惋惜。


〈參考〉

《杜詩學》

《金史》

《文本內外》

梁啟超、胡適與杜詩學的現代轉型

〈完〉


對比紅學,看杜詩學的興盛與衰蛻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