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漢拿出一張74年前的八路軍欠條,喜獲得8萬元補貼

在二戰時,為了能夠更好的支援抗日,中國軍民萬眾一心,共同抵抗日軍的侵犯。當時抗日的隊伍包括國共兩軍以及各地的游擊隊,每個戰士們都在用自己的形式去對抗日軍。

在抗戰前期,日軍的裝備比八路軍強很多,因此我軍的損失很大,只能被迫的遊擊作戰。日軍為了能消除我軍的有生力量,在華北地區進行了清掃。

山西老漢拿出一張74年前的八路軍欠條,喜獲得8萬元補貼

那些鬼子十分的殘忍,在我國實行了“三光”策略,對百姓們進行了屠殺,還將房子燒光,搶奪糧食等物資,根據地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因鬼子的破壞,八路軍的物資嚴重缺乏,很多戰士們吃不飽飯,在轉移的途中倒下。為了能填飽肚子,大家只能採摘野菜為食。不過這也不是辦法,只有充足的物資供應,才能更好的和日軍作戰。

山西老漢拿出一張74年前的八路軍欠條,喜獲得8萬元補貼

為了能增加物資,八路軍們也會問那些愛國人士借上錢財、物資,等革命成功後再歸還。因戰爭原因,很多的借條並沒有如約的歸還。新中國成立後,國家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償還債務,只是依舊有一些百姓,沒能及時兌換借條。

山西老漢拿出一張74年前的八路軍欠條,喜獲得8萬元補貼

山西一個老漢,拿出一張八路軍的欠條,這是他的祖父捐贈八路軍物資留下來的。當時祖父從事小生意,因此手頭有很多錢,在抗日打響後,祖父就捐贈了大量的糧食和金錢。

八路軍路過時,問祖父借了一筆錢財,並留下了欠條,等到戰爭勝利後歸還,可祖父並沒有想過再要上這筆錢,因此並沒有去兌換。

山西老漢拿出一張74年前的八路軍欠條,喜獲得8萬元補貼

七十多年後,欠條一直被保留下來,傳到了周老漢手裡。儘管爺爺告誡他,一定別找國家要上這筆錢。可老漢沒有子女,沒有老伴,日子十分淒涼,日常的溫飽都難以滿足。

為了能讓老年生活得到保障,他只能將借條拿出來,希望能獲得一筆補貼。

民政部的工作人員聽到後,立馬帶著專家進行鑑定,發現這個借條是賀龍元帥留下的,借的款項很多,有四百二十大洋、豬肉、糧食等,這在當時可是一筆鉅款。

山西老漢拿出一張74年前的八路軍欠條,喜獲得8萬元補貼

民政部門依照購買力進行換算,和七十四年前的物價進行對比,給了周老漢8萬多元,讓其的養老得到滿足。老漢十分的興奮,稱讚政府講誠信,即便過去這麼久,還給兌換錢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