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收割完,玉米隔幾天種最好?

農業技術員楊帆


玉米俗稱“包穀”,是我國種植比較廣泛的農作物之一,也是糧、飼兼用的重要農作物。玉米植株高大並且耐旱,適應性很強。作為我國主要的飼料來源,近些年來玉米的價格低迷,使廣大農民朋友的種植熱情不高,但是該種還是要種的,只有想辦法提高產量來彌補價格上的劣勢。我國很多地方都採用一年兩熟,小麥玉米輪流播種的種植方式。那麼小麥收割完,玉米隔幾天種最好呢?我認為在溫度適合、不缺墒情的條件下,要馬上播種,越早越好,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這裡農村有句俗語叫“麥收玉米趁早播,晩種一天差得多”。一年兩熟的種植方式在時間上安排得非常的緊湊,從六月上旬播種到十月初收穫,留給玉米的生長週期只有120天左右,再晚就會影響到下茬農作物的播種。

所以早種一天就能讓玉米多發育一天,可以讓玉米儘快的生根發芽,形成壯苗。增強抵抗力和抗倒伏能力,穗粒更加飽滿,從而增加玉米的產量。避免到玉米生長後期,由於氣溫過低導致發育不良和緩慢,或者為了種植下茬莊稼而提前收穫玉米的問題。

玉米最早是從南美洲引進的,那裡生長環境溫度高,也就從根本上造成了它是一種喜溫的作物。所以玉米從播種到收貨都要需要較高的溫度和有效積溫,只有滿足了成長所需的溫度條件,才能健壯發育,產量高。

結合我國的溫度條件,在玉米生長後期氣溫會比較低,經過實驗證明雖然不同的播種時間,不同的生長天數,但是玉米一生所需的有效積溫是相對穩定的。所以播種晚的話會使玉米後期所需溫度條件達不到,會使籽粒秕小,產量低。

另外冬小麥最後一遍澆水一般都是在麥收前半個月左右,這個時候儘快的播種還能趁墒種下去,再晚幾天的話可能就錯過了墒情,還得重新澆水。現在播種玉米都是普遍採用免耕麥茬直接播種的方式,玉米播種機比較大,剛澆完水之後機器不能進地,因為地面比較溼軟,有陷進去的風險。玉米種子泡在泥裡面也容易燜苗,等到可以進地播種還得等上三四天,所以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不如早早的把玉米播種完畢,安心的去忙別的農活。所以為了搶墒情,玉米還是早點播種為宜。

由此可見,溫度是決定玉米生長週期長短和產量的關鍵性因素。小麥收割完播種玉米的時候應該適時早播和搶種,延長其生長週期,避開後期氣溫低或者秋霜凍害帶來的影響。從而保證灌漿良好,籽粒飽滿,取得高產。

播種玉米注意事項:

1,選種要合適。根據當地的實際種植條件,結合土質、氣候等因素選用優質、耐旱、耐密、適應性強、抗倒伏且經過多年種植穩定性好的品種。

2,種子播種前要有藥劑包衣,並且提前晾曬2-3天,能提高種子的出苗率,還能起到預防病蟲害等作用。

3,科學合理施肥。免耕播種機一般都有施肥功能,可以在播種的同時施用長效緩釋肥,保證肥力的持久性。玉米植株比較高,後期追肥很困難,選用緩釋肥就省去了後期追肥的過程。

4,種植密度、株距、深度合理。種植玉米深度在3cm—4cm比較合適。播種量每畝控制在5斤到7斤左右,株距20cm。

5,及時發現漏苗、缺苗現象,並補栽。

播種時天氣比較炎熱,要及時補充水分和肥料,注意防治病蟲害。種莊稼看著簡單,其實裡面包含著很多的技術,是廣大辛勤的農民朋友們用汗水總結下來的經驗。人勤地不懶,農民朋友種地不易,只要講方法多付出,一定會有一個好的收穫。

大家有好的方法和建議可以關注我,在評論區交流補充一下,歡迎大家點贊轉發,謝謝!


樂在山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臨清小欒。我家是山東聊城的,我們這裡都是大面積的種小麥和玉米。我們這邊都說“麥茬莊稼不讓晌”,小麥收割完,玉米要越早越好,種上玉米地太乾的話還要馬上澆水。玉米長到一米多高的時候施肥。不只是玉米其他的麥茬莊稼也是種越越早越好,早種三天的玉米,和晚種三天的會差好大一截呢。





鄉村小欒


在目前糧食價格不被看好的大背景下,糧食作物播種往往是“速戰速決”,這樣才能保證農戶不被農業拖累,有更多時間去打工掙錢!另外,目前是農業機械化使得,與過去傳統農業生產過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能再以過去老農民心態看到今天的種地問題!而說到今年小麥收割完後,啥時種植玉米,下面就以我們這邊農村的實際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去年我們家第一塊麥田收割時間為2018年6月7日上午,即芒種節氣第二天,記得那天天氣說可能有雨,但上午卻陽光明媚,麥子也是剛剛成熟,在麥田路邊停了兩輛小麥收割機和一臺玉米播種機,一般農戶收割完小麥後,農戶就會用農用三輪車或電動三輪車將玉米種子和化肥拉到地頭,然後談好價格後直接機械播種好玉米!

那天,我們家是上午10點左右收割完小麥,然後用農用三輪車拉到附近公路上卸載晾曬,快到11點才又回到麥地,這時玉米播種機正在附近農田作業,沒等多久就到我們家地頭,因為這塊農田為2畝,大概也就10多分鐘搞定了玉米播種工作,由於玉米播種師傅是我們村裡人,一般結算都是到年底才清賬,因此,最後播完基本上就算搞定一塊農田夏收和夏播工作!而其餘兩塊麥田,分別是去年6月7日下午收穫然後播種玉米,6月11日上午用親戚家小麥收割機完成收穫,下午5點左右才播種完玉米!



所以說,現在夏收農忙就跟鬧著玩似的,如果自家農田地塊不多,往往當天就可以完成夏收小麥和夏播玉米工作,沒必要拖拖拉拉或需要間隔時間!另外,夏收小麥那會兒容易變天,因而雨水會比較多,一般麥田不是特別乾旱的墒情即可“隨收隨播”。這樣玉米播種後可以先忙完小麥晾曬和收儲工作,然後待一週後如果期間沒有出現有效降雨過程,或者玉米出苗情況不樂觀時,就需要及時澆灌一遍水,以保證玉米出苗率!

記得我們家是去年忙完夏收工作後,先上了幾天班,然後在6月19日才澆灌了一塊出苗不樂觀的農田,其餘兩塊農田墒情不錯,直到6月26日才澆灌了一遍水!由於玉米是高溫耐旱糧食作物,去年只在玉米苗期澆灌了一遍水,直到10月初秋收玉米前再也沒有澆水!



不過,由於去年春天不僅遭遇了倒春寒影響,夏秋季節還遭遇了高溫乾旱天氣,使得去年夏天特別炎熱,為此,我們這邊村裡去年安裝空調的農戶特別多,例如我們衚衕的鄰居,只要在家留守農村的都安裝上了!即便如此,我們這邊卻很少有人給玉米澆灌二遍水,因為往年也是一遍水,畢竟夏秋季節多雨,玉米有耐旱,最終大意,玉米產量相比往年減產明顯,我們家一畝地玉米粒產量才1000多斤!(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小麥收割完,玉米隔幾天種較好?

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這句話很明顯的意思就是種莊稼,適時的早點好。是根據作物的生長期而言,早點種能保證它的生長期在適宜溫度時間內成熟豐產。但什麼事也得講究實際,不能鑽牛角認死理,要恰當適時,過分或極端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比如說這個早種,夏玉米怎麼早法,一般都是和小麥接茬或套播咬茬種植,套播也就是在小麥收割前10天左右,過早則不好,一是小麥影響遮蓋玉米苗弱小不能好好生長,二是麥子已熟,籽粒秸稈都乾硬了,一些害蟲就會侵擾玉米幼苗,且因麥子即將收割,不便噴藥了,加上麥子的遮擋,對玉米苗噴藥治蟲效果不佳。再就是,小麥收割時,由於玉米套播過早,已長到20多公分高了,收割小麥時,麥茬留的過高,對玉米生活不利,麥茶過低必然傷及玉米苗,雖不礙大事,起碼浪費了玉米苗本身的養分。


春玉米過早種植也不好,由於溫度低,種子發芽遲緩,出來的小苗發黃發紅生長緩慢。所以,早晚要適時。小麥收割後,抓緊播種,不可推遲,把玉米種下後,再說曬麥子,麥子一般熟透了曬不曬不著緊或不用曬,過去,都曬的非常幹,便於貯存。這幾年我們這一般不曬了,除非收割的不很熟的需要曬,多數在收割機收下來,用拖拉機等運輸車輛直接拉到收購站點出售,麥子不進家了。

就是說麥子收完,就趕緊播種玉米,(一般在6月10~15號左右播種),夏玉米的生長期一般在110天以上,早種一天能保證生長期更充分成熟,因為下茬緊接著又需播種小麥。否則,過晚播種,在霜前即小麥播種時,玉米易不夠成熟而影響產量和品質。若推遲玉米收穫,又影響了小麥按時播種。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時間已經進入到了五月上旬,再有十幾天我們這裡的小麥就要收割了。雖然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莊稼收穫是越來越方便了,但是小麥的收割時間基本沒有出現多大的變化,每年的六一前後就是我們這裡的收麥時間。小麥小夥子老家豫北農村的,我們這裡主要種植的莊稼就是冬小麥和夏玉米。小麥收割過後種植的就是夏玉米,對於玉米播種的最佳時間,我來說下我的看法。


在我們這裡以前都是玉米小麥套茬種植,也就是小麥沒有收穫前,小滿過後我們已經把夏玉米種在小麥的麥茬裡面,因為農村有句俗話說得好“春爭日,夏爭時”,夏日氣溫較高,墒情揮發較快,錯過了墒情玉米產量就容易受到影響。所以麥熟有“三強”,搶收,強墒於播種,夏玉米種植宜早不宜晚。

麥前套種雖然比較麻煩,但是產量確實要比麥後播種的玉米產量要高一些。因為玉米是高肥高水喜光作物,對光照,雨水以及肥力的需求較大,我們這裡四季分明,屬於暖溫帶大陸性氣候,適合玉米生長的時間也就那幾個月,夏玉米生長週期也比較短只有一百多天,播種晚了玉米的產量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不過隨著這幾年農民農民收入的增長,加上玉米價格的下跌,很多人已經選擇了麥後播種,因為忙完了農活還要抓緊出去打工。再說麥前套種比較麻煩,因為小麥沒有收割,播種只能靠人工半機械化操作,費時費力的多打那點糧食,還趕不上工錢的。所以現在很多都是麥收過後,播種機就在地頭等著,帶著肥料和種子就一塊給播種了。播種過後安排及時灌溉以後也就完事了。

綜上所述,夏玉米播種是宜早不宜遲,按道理講是越早越好,但是也要考慮天氣和土地墒情的變化合理安排生產,如果遇到雨水天氣,肯定會有所延後,只要保證在6月上旬種植進去,產量都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當然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氣候環境不同,各地的播種日期可能會有一定的差距。(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賣柚子的小夥子


小麥收割完,沒有玉米隔幾天種最好的說法!是老天讓你隔幾天你就隔幾天!

我們那裡到現在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的,大田澆水灌溉的還是沒有普及。

小麥收割完後的麥茬地,大部分是種植黃豆、玉米、紅薯三種農作物最多。

小麥收割完以後,立即清理麥茬地裡的麥稈麥秸及雜草,種植黃豆和玉米的不需要犁地,栽種紅薯的要立即犁地翻好壟溝,這樣,就等著老天下一場透雨了!



雨過以後,趁著溼乎乎的泥土,就可以栽種麥茬紅薯了,麥茬紅薯是用春紅薯長出來的藤條剪下來栽種的。

等土地晾的不陷腳的時候,就可以種黃豆和玉米了。

具體的小麥收割完要隔幾天種玉米最好?我們是看老天的安排!你自己看吧,我只能說是越來越好!


鄉村新景


俗話說,“緊急的莊稼,消停的買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緊急的莊稼”一般是指夏播作物需要搶種;“消停的買賣”一般是指做生意需要淡定,急不得。

夏播作物對於北方地區而言一般有玉米、穀子、豆類等。這些作物都是“急性子”,需要早播的,所以,小麥收割完之後就得立即種植,而不是隔幾天再種。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上面已經說了,按照古人的經驗,夏播作物是“緊急”的,慢不得。所以,在收完小麥的時候,就應該立即播種玉米。


其實,“搶種”玉米是道理的,其理由是:

玉米分早熟型和晚熟型,早熟型的全生育期最短的也需要七八十天;而晚熟型的玉米生育期需要一百二十天以上。對於北方地區而言,小麥收割的時間大約在6月10號左右。按照經驗,小麥的大面積收割期間為10天左右,也就是說到6月20號小麥收割完畢。如果從6月20號開始播種玉米,按照玉米的平均生育期90天計算,玉米收穫也已經到了9月20號。收穫完玉米後還要耕地,為小麥播種做準備。這些都需要時間。


玉米屬於“吸熱性”比較強的糧食作物,喜陽光充足,溫度高溼的天氣。尤其在成熟的時候,更需要有足夠的溫度。而到了9月份之後,已到了秋初,溫度會下降很快,如果玉米遲播,到了這個時候就無法成熟,而9月份的溫度更不利於玉米的成熟,於是,玉米成熟的速度會非常緩慢,會影響秋耕和小麥的播種。所以說,玉米能早播就早播,就是晚播品種,也適合早播。

另外,有句農諺是這樣說的:種地沒巧,早播為好。由此可見,任何作物都是適合在合適的季節裡早播的。



綜上所述,玉米應該在小麥收割以後立即播種的,不應該再拖幾天再播種。當然,如果播種的條件不充分(譬如干旱),那只有再等幾天再播種了。


老胡說三農


要知道玉米的種植時間首先我們要了解玉米的生長習性,玉米生長期較短,生長期內要求溫暖多雨。玉米耗水量大,如果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就會減產甚至絕收。如果秋季初霜來臨太早,玉米在成熟期受凍,也會減產。

一、玉米的種植時間

玉米根據種植時間的不同分春天玉米和秋天玉米,春天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種,八月下旬可收穫。秋天玉米最遲是不能遲於7月中旬播種,10月中下旬收穫。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態特徵、生育特點和生理特性,可分為幾個不同的生育階段,每個階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時期,這些不同的階段與時期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密切的聯繫。播種前的準備土地深翻,施足基肥,最好在入冬前土地進行深翻、冬灌或春灌。

播種深度:播種深度一般以5-6cm為宜。在土壤溼度較好的粘土,應適當淺播,以4-5cm為宜。疏鬆的砂質壤土,應適當深播,以6-8cm為宜。如土壤水分較大,不宜深播,土幹則應適當深播。耕翻一定翻要均勻,將全部有機肥料全層深翻種子處理:經過陽光曬過的玉米種子,播種後吸水快,發芽早,出苗整齊,出苗率高,幼苗粗壯。

二、玉米種植條件

1、土壤溫度

春播播種一般要掌握5~10cm土壤表層的地溫穩定在10℃以上,氣溫穩定在12℃以上,此時播種能正常發芽出苗。

2、土壤溼度

播種時耕層土壤溼度要求達到田間持水量的60%~70%。一般來講,如果手握耕層土壤可成團,自然落地鬆散,則土壤含水量一般在60%~70%左右,適宜播種。

如果手握土壤不能成團,則土壤含水量偏低,不適宜播種,需灌溉或等雨播種。

如果手握土壤成團,但自然落地不能散開而是土塊,則土壤含水量過高,影響出苗。

3、播種深度

一般以4~5cm為宜。如果土壤粘重,墒情較好,可適當淺些。土壤質地疏鬆,易乾燥的砂土地,可適當深些,但一般不超過10cm。播種過深,出苗時間長,消耗養分多,出苗後瘦弱或幼苗不能出土圈在地表下;播種過淺,容易吹乾表土,不能出全苗;播種深淺不一,有的出苗早,有的出苗晚或不能出苗,易導致大小苗。

許多農民在種植玉米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已經有了種植玉米的經驗,因此也會忽略一些細節,不過在小編看來,種植玉米的確不難,不過讓玉米高產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農民們在種植玉米的時候不能完全依賴機械化,一定要提前去選好玉米的種子,然後要注意施肥的一些細節,有的土地土壤比較肥沃,不過也是需要施肥的,只有後期的肥料跟上了玉米的成長需求,那麼高產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千萬不要僅僅只是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種植玉米,應該按照科學的方法種植。


皖北小眼歌


玉米屬於重要的穀物之一,玉米的用途廣泛,可作為糧食供人們食用,由於現代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的玉米作為飼料糧,用來飼餵家畜家禽等,用來置換更多的肉蛋奶供人們食用,或者是作為製造乙醇汽油的原材料,因此玉米在我們生活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國前茬種植小麥的,後茬有不少的農民選擇種植玉米,種植玉米相對其他農作物比較省工省時。進行機械播種機械收穫,其餘的大部分時間還可以出去務工,增加一份收入。在收穫小麥後有不少的朋友會想到,小麥收穫後如何進行種植玉米更科學,怎樣種植?小麥收穫後間隔幾天種植為好?等一些問題。

在小麥茬間作套種玉米,適宜在一年兩熟以上的地區進行種植。一般為了玉米能充分成熟提高產量,成熟期能提前,在收穫小麥後種植玉米時間越早越好。隨著我國機械化進程的普及,收割小麥的聯合收割機遍地皆是,收割機收穫完小麥之後,殘留下來的小麥秸稈,怎樣處理有利於進行玉米播種呢?在頭幾年環境保護相對鬆一些,有不少的農民朋友選擇在田間焚燒小麥秸稈,然後再種植玉米,焚燒小麥秸稈不但汙染了環境,而且容易引發火災等一些弊端,對種植土地的農民有一個更大的弊端就是,在焚燒小麥秸稈時,由於大火使得地面溫度急劇上升,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被無情的大火燒死燙死,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使土地的肥沃程度,耕地質量出現明顯的下降,對農作物充分吸收營養用於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使農作物出現產量降低和質量下降,影響經濟收入。因此在小麥收穫之後,小麥秸稈一定不要進行焚燒,有條件的可以收集起來,種植食用菌或者用來飼餵畜禽等。

更省事的辦法,為了培肥地力,可以直接進行秸稈還田,現在我國的機械化程度很高,一般的個人小團體都具備前面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後面緊跟著一臺秸稈還田機進行滅茬還田,不用間隔幾天,直接進行播種玉米即可。播種後的玉米如果墒情差,立即澆一遍矇頭水,有利玉米出苗。在玉米出苗前和出苗後就可進行噴灑除草劑,進行封閉地面減少雜草發生。一般苗後使用除草劑,玉米3~5葉期是抗除草劑性最強的時期,而雜草這時正是在2~5葉期,對除草劑處於最敏感的時期。比如,在對普通的飼料糧玉米進行噴灑苗後除草劑時,最常見的玉米田除草劑一般有煙嘧磺隆,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和硝磺草酮等為主要成分構成的除草劑。

當然也有在小麥田提前套種的玉米,為了趕時間讓玉米提前成熟,在收割小麥以前就人工進行播種,收割小麥時,玉米正處於幼苗期。這樣播種玉米雖然趕了時間,但是用機器收割玉米,應當小心謹慎,儘量減少機器損害玉米苗。有的種植大戶自己有機械,在小麥收割之後立即進行滅茬,然後採用旋耕機進行耕作一遍,再然後經機械播種、澆水一氣完成,效果會更好。


木雨聽風


收割完小麥播種的玉米,我們都稱其為夏玉米。因不經過整地和耕地,直接在麥茬地上播種玉米,稱之為為貼茬播種。夏玉米因生長期短,搶時搶墒播種是實現高產的關鍵。

一,玉米對溫度的要求

溫度對玉米的生長髮育影響很大,溫度越高,出苗越快,幼苗生長速度快,到抽雄所需時間也越短。玉米花期日平均溫度25–27℃,加上適宜的空氣溼度,玉米的授粉才良好。高於32–35℃時,嚴重影響授粉,造成禿頂缺粒,從而導致減產。

玉米籽粒形成期和灌漿期間的最適溫度為22–24℃,在此範圍內溫度越高,幹物質積累越快,產量越高。

如果播種過晚,當籽粒形成期溫度低於16℃時,玉米的光合作用會降低,對於澱粉的合成,積累造成影響,成熟前遭受秋霜將會造成嚴重減產。


二,適時播種

小麥收穫完後,要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搶種方法,特別是在光熱資源不足的地方,由於夏玉米生長期短,應儘早播種,有效延長夏玉米的生長時間。

二是要選擇中早熟品種,早熟品種全生育期為70–100天,要求積溫2000–2200℃,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00–120天,要求積溫2200–2500℃。

三是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播後澆矇頭水,矇頭水要保證澆好澆足。


三,晚播

在有的地方,因水澆條件的問題,天氣乾旱的原因,會等雨播種。我們這裡一般是在6月10–20日播種夏玉米,但有一年我們這裡因天氣乾旱的原因,大約是在6月底7月初播種的玉米,對產量影響不是很大。有一家是砍伐了蒼方早生桃樹後播種的玉米,大約是7月的下旬,禿尖缺粒嚴重,產量大受影響。

總而言之,夏播玉米如果適墒的話還是早播為好,墒情不適晚播5–10天也可以,只要不耽誤冬小麥的適播期就好了。

各地情況不一樣,我僅以本地為例說明,有不足之處,請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