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盧小花不是獨立的個體背後,卻是當代女性的縮影

電影《囧媽》是由導演徐崢自導自演的一部喜劇片,影片講述了主人公伊萬陪著母親盧小花登上火車,展開一趟為期六天六夜的莫斯科之旅的故事,過程中穿插著主人公伊萬與妻子張璐的婚姻狀況與母親盧小花的母子相處方式。

《囧媽》:盧小花不是獨立的個體背後,卻是當代女性的縮影

影片中,作為母親的盧小花對兒子伊萬噓寒問暖,大事小事都“服務周到”。比如天天不重樣地給兒子做各種薏仁水,芝麻糊,枸杞茶等養生飲料,還不讓他玩手機,許多事情,就只差“隻身伺候”了,面對母親的過度管教,伊萬也曾憤怒地質問母親,為什麼你什麼事都要管?盧小花卻回答,你是我的兒子,我不管你我管誰?影片最後隨著劇情的推進,盧小花漸漸認識到自己對兒子的過度管教,干涉是錯誤的,至此影片主旨已經很明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而作為母親的盧小花也認識到這一點,但是這裡“獨立的個體”指的是她對兒子的管教上,她深刻地認識到伊萬除了是自己兒子之外,也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反過來,她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嗎?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但是盧小花不是獨立的個體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這是影片故事最後的內核所在,也是盧小花在影片最後終於認識到的道理,她終於認識到了兒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用她自己過多的干涉和管教,她對於兒子的管教上有了正確的認知,但是反過來她對於她自身而言,她有認知到自身也是獨立的個體嗎?

《囧媽》:盧小花不是獨立的個體背後,卻是當代女性的縮影

讓我們來看看盧小花的一生,盧小花的前半生,自從嫁給丈夫之後幾乎是為丈夫而活。在和兒子伊萬吵架的時候,伊萬說“你就是管得他太嚴了,他心裡壓抑,你跑去單位用喇叭叫單位的人不要和他一起飲酒”,從伊萬的話語中可以得知,盧小花除了對兒子管得嚴格之外,對丈夫也是如此,她對丈夫管教甚嚴,把人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丈夫身上,似乎有種“夫痛我痛的感覺”這樣的她,生活,人生一切喜怒哀樂似乎都是圍繞著丈夫而展開的,她太在意丈夫,著緊丈夫,在意的是“他人”。

《囧媽》:盧小花不是獨立的個體背後,卻是當代女性的縮影

在這種情況之下,她個人的喜怒哀樂起伏都是跟隨著丈夫的,屬於被“操控”的,她沒有太多關於自己個人的想法,只有“過度”地為他人而活,不懂什麼是為自己而活,這樣的她其實不是獨立的個體,因為獨立的個體在顧及到他人之餘,更多的是要為自己而活,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與心血都寄託在他人身上,隨著對方的喜而喜,隨著對方的哀而哀,這樣的人是不獨立的,也不是完整的個體。

盧小花自嫁給丈夫之後,喜怒哀樂都是圍繞著丈夫、孩子而展開,這樣的她不是獨立的個體

盧小花的後半生和前半生也如出一轍,都是為他人而活,是不獨立的,不是完整的個體。也許是因為丈夫的去世,使得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子伊萬身上,她管教伊萬尤為嚴格,甚至連手機的使用時長都為兒子考慮周全,更遑論是兒子的婚姻問題了。在她的潛意識中,只有兒子穿暖吃飽,開心了,自己才會開心,事實上也是如此,她的情緒就是隨著兒子的喜怒哀樂而起伏的,她的情緒被名為一種叫“母親的身份”束縛住,在這層身份之下,她所有的憂樂都是圍繞著“兒子”而展開的,活得尤其不舒展,但是她對自身的狀態又是不自知的,她身陷名為“妻子”,“母親”的身份角色之中,活得不獨立,這樣的她是並不是完整的個體。

《囧媽》:盧小花不是獨立的個體背後,卻是當代女性的縮影

從盧小花身上我們能看到當代女性的縮影

現代越來越多的女性正變得如盧小花一般,她們活得尤其的不獨立,不是獨立的個體,也不完整。但是這份“不獨立”,“不完整”有些是世俗賦予的,附有一些強加的意味,但是另外的一部分卻是她自身給自己附加上的。傳統的世俗倫理之中也認為妻子要關心丈夫,管教孩子,只有女性盡心盡力這樣才能盡到一個好妻子,好母親的責任,這是世俗倫理賦予的女性職責,事實上這也沒有太大的錯處,作為妻子和母親,出於對丈夫對孩子的愛,自然會做好這一切,但是凡事過猶不及,多數的女性事實上也在心裡給自己附加上了這份職責。

在這份職責之下,內心的驅使之下使得她們不由自主地過多把精力和心血放在他人身上,所以無論是從她嫁人到最後隨著孩子的出生,大部分女性在精神上都是“不獨立”的,都是“不完整的”,為別人而活。一個女性從懵懂的孩童,到進入職場成為白領,到最後再到成為妻子、母親的角色,過程中她們所承擔的職責越來越來多,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做好一個好妻子,好母親的角色,得到了一眾的稱讚之外,她們的內心或多或少被壓抑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獨立性”。

《囧媽》:盧小花不是獨立的個體背後,卻是當代女性的縮影

縱觀盧小花的前半生,似乎都是為丈夫而活,而她的後半生為兒子而活,費盡苦心最後一切到頭來卻得不到丈夫和兒子的認可,這樣的她活得是極累的。現代多數女性身上也似乎隱隱有著盧小花的影子,她們多數而言不把自己當做獨立的個體,更多的是為別人而活,把他人當做自己的精神寄託,可是人要明白無論是誰都不能陪著誰走到最後,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一書中寫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曾幾何時,人與人之間因夫妻關係、血緣關係而有了締結,組成了一個整體,可是整體中的一員卻又是獨立的,但是因為情感的關係又常常使得女性活得卻又是不獨立的,這使得她們的身上揹負了一重無形的枷鎖,就像影片中的盧小花一樣,她的個人被丈夫、兒子佔據了全部心房,活得不獨立,幸而到影片結束,盧小花終於放下了對兒子管教的執著,明白了兒子是獨立的個體,並不需要她的過多管教,放下執念的她,似乎已經有了一絲隱約為自己而活著的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