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厂家的合并潮即将到来了吗?适合留下哪几个品牌?

普慈贤


在汽车行业工作了十年整,虽然不是对每家企业都很了解,但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合并洗牌潮在未来五年内,一定会有很大的动作!

近二年,东风汽车、中国一汽、长安汽车三大汽车央企都时不时有小道消息传出来,有要合并或是组建新公司的说法,当然这是很难的一步棋,但无风不起浪,说明国资委也在考虑大的发展规划。就连央企、地方国企,都有合并的可能性,那么,那些亏损、面临破产边缘的车企,自然就会被强者吞并。例如前两年天津夏利以一元钱的价格转让,铃木退出中国昌河被北汽收购,等等,弱势品牌正在被吞并之中。

至于说会留下哪些品牌(乘用车),个人认为至少20个以上,不会太少的。因为你的标题说的是品牌,不是厂家。

因为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虽然有所下滑,但每年仍有2500万辆,是全球销量最大的市场。如果20个品牌平均下来,每家可以有一百多万辆的理论产销值。当然不可能平均化,但是如果某一品牌(企业)年度产销量可达50万辆的话,企业也是可以活得很滋润的。

拿2019年数据说话,据统计,2019年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依次为:朗逸、轩逸、卡罗拉、宝来、速腾、英朗、桑塔纳、思域、雅阁和雷凌,第一位的销售额是53.3万辆、排在第十的雷凌是22.2万辆,上述十个品牌全年共销售322.7万辆,只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1.3%。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还是相当分散的,并没有形成几家独大的局面(而美国十种车型的销量占了总销量的80%以上,品牌度非常集中)。

如果以2019年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家的生产企业来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吉利控股、东风有限(本部)、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最高的一汽大众销量204.6万辆、上汽大众200.2万辆、上汽通用160万辆、排在第十位的广汽本田也有77.1万辆。

最后,大胆说一下我认为会存活的品牌(企业)吧!

央企和地方大国企是肯定会留下的,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强大的国资和政府背景。这就包括一汽、上汽、广汽、长安、北汽、东风、华晨。民营企业首选吉利,然后是长城、比亚迪、奇瑞,江淮、东南;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可能也就是理想、蔚来、小鹏、威马。这里面好多是大的企业集团,下面有多个品牌在运作,估计未来的中国乘用车市场会被这些厂家所瓜分吧!

当然,在新能源化的发展道路上,汽车,越来越集成、模块化,造车,也越来越简单化,相信还会有一大批企业跨行跻身于汽车产业(董明珠、许家印不是已经进来了吗),还会涌现一大批新品牌,中国市场广阔,有竞争,才有创新和突破。

个人观点,谨供参考!


奥途世博


合并潮应该不会很远了,此次疫情也算是促进了这一过程,一些本来能力不强,资金不充裕的车企,现在已经是难上加难,全靠当地政府的输血才能勉强度日,距离破产或者被收购合并是没有多远的!

首先19年就传出破产传闻的四个难兄难弟——华泰、众泰、力帆、猎豹汽车日子就不太好过,华泰在2019年就被曝出股份被冻结、拖欠货款被起诉,实际上,华泰汽车早已风雨飘摇了,三大生产基地已经全部停产,北京办公总部去年就已经人员稀少!华泰汽车太依赖于合资,早年和现代合作,也有像圣达菲和特拉卡这样的产品,但是总体来看华泰还是更专注建筑、房产、采矿领域,汽车已经成为其“娱乐项目”了!

除了这四个出名的以外,海马汽车在19年也有一个惊人的操作让人明白了“实业不如房地产”的事实,一口气甩了上海、海口的房产商铺共计400余套,硬生生扭亏为盈!而2020年开年受到了如此打击影响之后,不知道全年财务状况会如何,如果依旧亏损严重的话,不知道海马手里的房子还剩几套呢?

更严重的比如青年汽车,完全是名副其实的骗子公司而已,活着的目的就是骗补贴、骗经费以致“劣币驱逐良币”,早该倒闭了!

至于适合留下几个品牌,虽然我说了肯定不算,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在我们分析之前,不妨看一下美团CEO王兴的预测,虽然他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多少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王兴的结论3+3+3+3来角逐下两轮,三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三家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而三家新能源造成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其实基本是没有问题的,除了沈晖说的威马以外,我们可以大胆补充两家车企——奇瑞和华晨!

华晨的话,靠着与宝马合资,日子其实过得不错,华晨的宝马铁西工厂也是全球最好的几家宝马工厂之一了!但是华晨总得来说有点不思进取,也可能就是因为靠着宝马这颗大树太滋润了吧!

而奇瑞就不一样了,奇瑞喜欢搞独立品牌,野心很大,但是往往效果却不尽人意,目前的话捷途其实已经比较成功了,销量一直稳步上涨中。星途的话我就持怀疑态度了,举个例子,星途TX作为瑞虎8的豪华款,内饰在整体感和豪华感的营造上面还不如瑞虎8,两者除了平台不一样之外,起码在外观、内饰、配置甚至做工上面,体现不出两者的差距!

所以说,奇瑞比较难确定,如果多品牌策略失败,估计就没法进入下一轮,而成功了的话,估计可以笑到最后!

结论

新能源不提,第一轮筛选,成功留下者为: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吉利、长城、奇瑞总共9家,除了奇瑞不确定性之外,我看好吉利、长城、长安、广汽进入下一轮成为最终的王者,中国的大众和通用!

而新能源的话,应该是比亚迪、蔚来,再加另外一家不确定的,会在理想、威马、小鹏之间产生!


趣品车


现在国内汽车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了,国产自主品牌的淘汰潮即将来临。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不少主机厂就已经显现出被淘汰的结局了,比如众泰、华泰等,海马在疫情之下销量归零,显然也离被淘汰不远了。那么哪些品牌能坚持下去并不断壮大呢?我们不妨来大胆猜测一下。

(1)比亚迪

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早在1993年就进军电池领域,在2003年,比亚迪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经过多年的经营,比亚迪掌握了电池硬件技术、芯片控制技术、电动车平台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多方面的核心技术,比亚迪早已在新能源领域打造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这些未来发展方向上,比亚迪将不断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实力。

(2)奇瑞

曾经的自主一哥奇瑞,在过去的连续9年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时期,就毅然决定正向研发,奇瑞老总尹同跃宣称宁愿销量跌到谷底,也要沉下心来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皇天不负有心人,奇瑞经过痛苦的V字型战略转型,如今终于开始展露出技术一哥的实力。打造出T1X、M1X、M3X和电动车平台,新车的开发、上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出来。第三代发动机1.6T直喷让原本销量较为出色的瑞虎8和捷途系列,销量持续走高。奇瑞在发动机动力技术、平台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硕果累累,已累计申请专利17889件,专利的质量以遥遥领先的优势稳居第一名。正是技术奇瑞的口碑号召,让奇瑞在整体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中依然实现了逆市上扬,奇瑞以技术为立身之本,在未来必然能占得一席之地。

(3)长安

长安在技术方面也是投入巨大,如今的蓝鲸发动机动力性能强劲,其高压直喷技术在行业内居于领先位置,一个冲程内可实现5次燃油喷射,是当前喷射次数最多的发动机。不过长安的蓝鲸发动机也存在机油乳化、油耗过高的情况,因此在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至于现在如日中天的吉利,本人并不怎么看好,因为其在营销和公关上剑走偏峰,离踏实造车这个方向越走越远。营销可以一时,技术才能长久,如果吉利不改变现在的状态,风水轮流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长路漫漫2020


吉利肯定首当其冲,作为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多年。靠收购沃尔沃等大品牌的技术输入,强大的产品营销宣传能力,在业界都是有口皆碑

理工男著称的奇瑞汽车,也在国产车中深更多年,以技术出生的产品技术研发,1.6t发动机已经可以与合资产品不相上下,新出的车子不仅颜值,内饰做工用料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产品力很值得称赞

比亚迪汽车,国产车中的新能源领导者,以电池起家的它,也没有浪得虚名,他的双模技术,以及即将推出的刀片电池也是技术的积淀,新能源的浪潮推进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亚迪会有更强大的产品力带动着国产新能源走向新的台阶


考拉推车


说实话中国的汽车品牌还是很乱,虽然这两年淘汰了很大一部分车企,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又有很多半死不活的车企想借着这波红利割一把韭菜,也有很多新势力造车企业,在借尸还魂,利用那些已经倒闭的车企手中的生产资质,也想割一把韭菜。

汽车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并不是有钱就能把车造好。归根结底谁掌握了技术,谁就赢得了市场。未来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还将是掌握在那么几家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手中。

5年前在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时期,就有人在热议,未来的中国自主品牌能剩哪几家。经过了多年的市场竞争与淘汰,目前已渐渐的凸显出来了。未来能形成有效竞争力的品牌也就剩下了以长城、长安、吉利、比亚迪、奇瑞、广汽传祺为第一梯队,以江铃、江淮、一汽奔腾、东风风神、北汽绅宝、宝骏、五菱、荣威、名爵为第二梯队,以捷途、东南、启程、红旗、福田、海马等为第三梯队的一些国产品牌。当然还有一些品牌已是名存实亡,即使他们口口声明还没有倒闭,其实也就那么回事罢了。

曾经那些吉奥、飞碟汽车、哈飞、双环、莲花、云雀、富奇、奥克斯汽车、波导汽车等等一些品牌,犹如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市场是无情的,消灭你的不一定是竞争对手。5年后,第一、第二、第三梯队又有多少品牌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呢?

有人说我把五菱归为第二梯队是在抹黑五菱。作为一名汽车修理工,没必要抹黑任何一个品牌,五菱神车享誉大江南北,世人皆知。但是现在五菱已经不是原来的五菱了。所有的技术都是来自通用,除了车标是五菱自己的。按照通用一贯的玩法,换个车标,改个名,到另外一个国家就是通用的新车型了。砸在通用手上的品牌也不是一个两个了。没有自己的技术,话语权终究是受制于人。

这两年汽车市场的低迷也是加速汽车厂家洗牌的一个速度,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那些敢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的先机。那些只想着靠山寨生存各韭菜的企业只会被市场无情的抛弃。

我是风子,我是一名汽车修理工,不吹不黑,修车、用车、养车方面问题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


风子修车


天下大同与百花争艳

汽车世界是天下大同的好?还是百花争艳的香?这真的是个两难抉择……

市场经济体系下,优胜劣汰似乎成了汽车市场的法则。国内汽车品牌,天下大同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图中所示的国产品牌,如今还保留多少?

国产汽车品牌的天下大同的优劣势:

天下大同,如秦灭六国一般,取其糟粕,取其精华,拒绝繁琐,化繁为简……

优势点1. 国产汽车厂商品牌重组融合,将有着更强的资本重组和技术融合,也就会有着更强的产品力和生存空间,抵御和抑制进口车、合资车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这样更加促使我国的汽车工业有着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优势点2.制造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区块化生产管理,各个零部件的通用,相互匹配,使得车辆的维修保养成本更加的低廉。例如:大众集团的套娃模式,从保时捷到斯柯达,我们都能看到EA888的影子。这样不光是延长了产品线,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工业制造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利润最大化。

倘若谁都懂你,那你得有多平凡……

不足之处 天下大同也就没了百花争艳的景象了。对于汽车而言,虽然只是交通工具,但却折射出很多人为喜好!其实很多人都不太喜欢街车,如同穿衣出门撞衫一般,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汽车也是,倘若路上行驶的车辆都是一样的,是不是会突然觉得我们的生活如同流水线一样般,毫无个性,也毫无生机可言?

故上所述,国产汽车品牌天下大同绝对是未来的趋势,毕竟天下大同可以集百家之长提升自身产品实力和竞争力。 以便于和进口车、合资车论高低!虽然会牺牲一点个性和不同,但趋势使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能如何?回想一下,我们之前用的手机是不是各式各样?而如今用的手机,是不是差不多都一个样?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喜欢的相互加个关注!


良驹速递


首先是吉利汽车,销量国产车冠军车型,19年销量超过136万量,连续3年自主品牌销售量冠军,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打造了中级车模块化架构CMA,开发了很多重量级车型,吉利的CMA模块化架构和大众的MQB,丰田的TNGA并称全球三大架构,三足鼎立。出自CMA架构的车型有吉利星越,沃尔沃XC40,领克全系列车型,他们的性能,做工,整体实力超越大多数合资车。其余的自主品牌没有模块化架构,还没有成功研发,有的也是车辆的生产平台,技术比较落后。吉利旗下还有宝腾汽车,伦敦出租车,路特斯等品牌,实力雄厚。第二就是长城汽车,毕竟销量也是排名第二,旗下的SUV车型畅销多年,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再下来要数比亚迪,比亚迪汽车在电动车方面全球领先,电动大巴销往世界各地,很多世界大厂也找比亚迪进行合作建厂,为的就是比亚迪的电动车方面的核心技术。其他的很多国企车型都是外资车的代工厂,本身的技术方面还不如上述三家车企。


爱车的老许


个人认为汽车厂家合并高潮没有到来!回顾欧美日汽车产业的整合经历,合并高潮期到来需要兼具内外多种因素促成,汽车主机厂是高投入高产出,退出成本一样巨大,这必然导致都会想方设法支撑前行,这是企业基因!外部因素若油价持续上涨维持在130美刀以上,以传统燃油为主主机厂则会难以支撑继续发展,合并高潮的外部条件就有了,另一个就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或氢燃料的安全性实现革命性突破,成本大幅降低,一样会催生传统燃油汽车主机厂的整合。内部条件则为主机厂的战略规划是否匹配行业发展,产品是否对路,成本控制是否得力,业务重组选择方向,综合盈利能力是否支撑企业发展等!目前国内汽车主机厂大规模整合的内外部条件还没显现,更多的是前期受行业井喷现象附带的泡沫和水分挤一挤。


典师


我觉得我国汽车厂家现在正在上升期。合并在未来十几年左右是不可能的。

个人觉得适合留下的品牌有:吉利 长城 长安 比亚迪。这几品牌都很有实力,旗下车型众多。技术也不断提升,都有自己研发的发动机。在未来肯定也会不断进步,也越起来越受大众喜欢。


小岑说汽车


中国的汽车行业已到了新的变革路口,多、杂、乱是当前的现象,根据西方国家汽车工业的历史来参考,目前的确已到了该合并整合的阶段,很多跨行业的电商也能造车,浪费了不该占用的政策和资源,最终的结局都是纷纷出局或倒闭,产能过剩是当前最大问题,供大于求,势必造成行业乱象,杂草丛生,当前中国具备整合能力的依然是国企,以一汽二汽为首,上汽,长安等国字头企业为主,最终要做到资源整合,合理化利用政策,健康良性发展,增大增强体量来对抗和保留国产品牌的基本优势,抵御外资品牌的啃食,只有如此才能使国有品牌不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