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蒹葭,是不起眼的植物,中医眼中的良药

说起《蒹葭》这首诗歌,可谓人尽皆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给我们创造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场景,充分的展现了先民的生活状态。我知道《蒹葭》一首,便是从教材而来,学习这首诗也是为了考试的分数。现在回过头来,以欣赏的眼光来看这首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蒹葭,是不起眼的植物,中医眼中的良药

深秋季末,白露已降,秋风萧瑟,苍凉一片,痴情男子,追求自己心中爱慕的女生,可是苦苦追求许久,仍然没有结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种场景如不是亲历,断然不会感同身受。

蒹葭究竟是什么呢?以前从未有过深究,后来多方查询,得知蒹葭原来就是芦苇,芦苇随秋风摇曳,没有一点绿色的叶子,满目皆是芦苇衰老未凋的黄叶,不要说追求心爱的姑娘,单是这幅图景,就让人无尽悲怆。

芦苇生在水边,在我国广泛分布,芦茎细而长,中空而韧,芦根是芦苇身上最常用的一味中药材。芦根是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就是这么平平常常的一株草,它的根茎在中医人的手中,化身一味良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蒹葭,是不起眼的植物,中医眼中的良药

芦根生于水泽之畔,因此与人体的津液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芦根中空,如同人体的管道,于是古人取象比类,将芦根用于利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因此常常与白茅根一起煎汤,通利小便。新鲜的芦根与茅根洗净之后,尝起来都有点淡淡的甜味,混合了泥土的气味,正是大自然的气息。小时候经常到野地里去寻找它们,童年的乐趣,让人怀念。现在的孩子少了这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上不完的补习班。

芦根利尿虽然作用不强,但是完全不妨碍它是一味良药。《千金方》收录了张仲景治疗肺痈的方剂,名曰苇茎汤,是治疗肺痈最著名的方剂。后世医家认为芦与苇是同一种植物。芦根是芦苇的地下茎,其地上部位之嫩茎即苇茎,都可以治疗肺痈。当然也有人喜欢用古人指定的药物。

张锡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芦根与苇茎的使用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

除此之外,芦根有一定的清热作用,治疗阳明气分证,清肺胃之火,芦根生于水旁,因此可以生津。常用于温热病邪,侵袭人体,伤及人体津液,治疗口渴,但比之天花粉力量稍弱。风热邪气侵袭人体,蒸耗人体津液,导致口渴,但津液消耗不多,可用芦根清热生津。这便是吴鞠通将芦根用于银翘散的原因,银翘散疏散风热邪气,用芦根生津止渴。

如果火热邪气,伤人体津液过重,清热药多苦多燥,容易伤及人体津液,因此需要用甘、寒的药物治疗,新鲜的芦根汁搭配上梨汁、荸荠汁、西瓜汁滋养人体津液,十分适合夏季作为居家饮品。同样古人就发挥了药食同源的特长,吴鞠通便创制了“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治疗温病口渴严重,口中吐黏腻白沫。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蒹葭,是不起眼的植物,中医眼中的良药

芦根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就是止呕,为什么止呕特殊呢?止呕的药物多是温热性质,如生姜、法半夏、豆蔻、藿香等,而芦根既可以清热,又能止呕。芦根与生姜、橘皮搭配,组成了《外台秘要》所记载的芦根汤,用来治疗呕吐。芦根、竹茹都有清胃热止呕的功效,也常常搭配一起出现在中医人的笔下。

中医以天地间万物的阴阳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的不平衡,所以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中医手中的良药。正是基于此,才有了中医观察世界的敏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