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吉思汗到元世祖,蒙古帝国的权力传承与变化(三)

接上文“从成吉思汗到元世祖,蒙古帝国的权力传承与变化(二)”继续

就在窝阔台系以及他们的支持者察合台系醉生梦死,内斗不断时,他们似乎忘记了他们最强大的反对者,术赤兀鲁思的统治者拔都。拔都现在是整个黄金家族中最有威望的人物,不过现在他个人已经年迈,并且很满足于自己在翰罗思草原所开创的基业,对蒙古大汗之位并不抱太大野心,但他没有忘记与贵由的宿怨,因此他绝不会喜欢看到窝阔台系的人物继续把持汗位。窝阔台汗在位时,拖雷对他忠心耿耿,他们兄弟之间甚是友爱,因此他曾下诏说只要自己在世,朝政就应按唆鲁禾帖尼以及拖雷的几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的意见处理,这真是很高的尊宠。唆鲁禾帖尼是个了不得的女人,在拖雷死后,她一直负责打理整个拖雷兀鲁思的事物,井井有条家业兴旺。在术赤系与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争斗中,她一直巧妙的游走,并赢得了两方的信任。她善于管教自己的儿子和家人,在乃马真氏乱政时期,诸王、贵族们都违法营私,乱政虐民,只有拖雷系在唆鲁禾帖尼的带领下一直遵守扎撒,这为整个拖雷系赢得了极大的好名声。在她的主持下,拖雷系诸子都很善于笼络人心,他们乐于犒赏和恩赐自己的军队和百姓,这使得他们获得了广泛的拥戴。

贵由汗死后,拔都以宗长的身份邀请全体宗王去往他的地方,商量大汗的选举问题。窝阔台、察合台系以会议不是按传统在翰难-怯绿连地区举行为由拒绝参加,唆鲁禾帖尼则立刻派出了蒙哥并由他带领兄弟们迅速前往。至此时,帝国各支的亲情友爱已经愈行愈远了。在拔都的威严地位影响下,除术赤系与拖雷系外,各处宗王也纷纷赶来参加会议于阿剌·豁马黑(我也不知道具体是现在哪个地方,估计是黑海或者里海附近),最后迫于压力,窝阔台、察合台系也终于派出代表参会。会上众王均表示愿以拔都马首是瞻,于是拔都提议由蒙哥称汗,海迷失的代表表示反对,拿出了“只要你的家族中还留下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牛、狗都不会吃的一块肉,我们都不会把汗位给别人。”的誓书为据。而拖雷系对此早有准备,拖雷的四子忽必烈和庶子木哥立即反驳“合罕(大汗)的圣谕何人敢违。然而更改了窝阔台汗遗命,立贵由为汗就是你们做的,违反合罕遗命的正是你们!”其他对海迷失及其儿子们早已感到厌烦的诸王也附和。于是拔都命将护送蒙哥东返,定于次年在翰难-怯绿连地区举行正式的忽里台大会来正式通过选举流程。后来窝阔台、察合台系拒不参加会议,致使会期一再推延。因此拔都决定不顾反对者抵制,强行举行大会,违者以扎撒从事。在公元1251年,在没有海迷失和贵由汗诸子以及一部分窝阔台、察合台系后王参加的情况下,忽里台大会正式举行,并且推举蒙哥为汗。就这样,汗位从窝阔台系转移到了拖雷系手里。失烈门、脑忽与另一名窝阔台孙子脱脱潜入聚会,暗藏兵器企图在庆典上发动叛乱,幸而被发觉捕获,并且就地处死了七十七人。还记得公元1245年贵由汗继位的忽里台大会吗,那是多么盛大的场面,

而仅仅过去六年,蒙哥汗继位的忽里台大会就已经是这般情景。

蒙哥汗即位后随即派兵压服住窝阔台、察合台系,又拘押了海迷失,按照蒙古习俗将其裹以毡毯沉入水中淹死,之后将贵由汗的亲信大臣合达、镇海等人处死。失烈门被拘押在忽必烈的军营,最后也是难逃一死;脑忽被押往军营禁锢;忽察认罪态度较好,故从轻发落;失烈门的母亲被处死。不知成吉思汗如果看到眼下这一幕是如何感想。


从成吉思汗到元世祖,蒙古帝国的权力传承与变化(三)

蒙哥汗

由于成吉思汗死后,其绝大多数蒙古军队由拖雷继承,而窝阔台汗对大部分蒙古军队只有征调权而无领属权。在蒙哥汗继位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大汗成了政权与军权高度集中的至高统治者。蒙哥汗改变了之前窝阔台汗晚期至贵由汗时期喜爱任用回回、契丹、汉等族人为近臣的做法,他所任用几乎都为蒙古贵族,其政治上的保守态度是很明显的。在他统治时期,加强了对原属金国的汉地的统治,忽必烈被赋予了这项重要的职责。

蒙哥汗个人独尊传统的萨满教,记载中凡事必先请萨满占卜并遵从,《本纪第三·宪宗》记载“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终不自厌也。”但他并不排斥其他宗教在帝国的传播。由于丘处机曾西行万里为成吉思汗说养生之道,得到成吉思汗的青睐,因此根据成吉思汗的旨意全真教获得了和伊斯兰教一样的免除赋役的特权,于是全真教势力在此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于伊斯兰教和景教(聂斯托利派基督教)则在汗庭中甚为得势,但总体看,他们在汉地的影响依然微弱。蒙哥汗即位后,全真教行事愈加骄横,他们凌虐佛教徒,在华北地区将四百余所佛寺强改为道观。此时嵩山少林寺僧人福裕正在哈剌和林建寺,因见全真教所作所为,随上书阿里不哥,诉其伪妄。阿里不哥阅览后,转呈蒙哥汗,备陈全真教破灭佛法、败伤风化。于是蒙哥汗在公元1255年召全真教李志常和少林寺的福裕面讯,李志常自知理亏,奉命焚烧了滥发的伪经,并归还了佛寺三十七所。由于在执行中道士抗拒,不肯归还寺产,导致和尚连年上告,公元1257年蒙哥汗责令忽必烈负责处理此事。忽必烈于公元1258年在开平召开第二次辩论大会,佛教徒参加的有那摩、福裕以及八思巴等三百余人,道士则有全真掌教张志敬等二百余人。窦默、姚枢等二百余儒士奉命充当“证义”。辩论结果是全真教败北,十七名道士被责落发为僧,退还侵占的佛寺二百余处。忽必烈倾向佛教已经比较明显了,但也未过于歧视和限制全真教的传播。

忽必烈此人,早从青年时代起就倾心汉化与儒术。他曾请多位汉儒为他讲学,其中云中人赵璧通晓蒙古语言,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译为蒙古文字。在接到蒙哥汗“总理漠南汉地军国事物”的委任后,他开幕府于金莲川(今河北张家口沽源县附近),此后忽必烈开始广泛接受并且招揽儒生,还重修了燕京孔庙。在此时期一大批帝国的汉族将领和官僚开始倾心忽必烈,比如史天泽、董文柄、张柔等,还有一批有名的大儒也归附于他比如许衡、赵良弼等人。金莲川幕府的逐步形成,为日后元朝的建立铺筑了社会基础和人才储备。忽必烈的逐步汉化和他在幕府中豢养大批汉族儒士的事情,引起了蒙哥汗的警觉,前面我们说过蒙哥汗本人是保守的提倡遵循旧蒙古制度的。在公元1257年,蒙哥汗派遣了亲信来检查汉地诸事,受到打击的几乎都是忽必烈的势力。蒙哥汗下令解除忽必烈对漠南汉地的统军权,这使得忽必烈非常恐惧。姚枢献计策说应该由忽必烈把自己的家属都送到蒙哥汗处,以示诚信,求得蒙哥汗的谅解。忽必烈依计行事,但蒙哥汗接到忽必烈觐见的报告后仍心存疑虑,命他将家属辎重等留下,单身入觐。后兄弟相见,蒙哥汗才疑心稍减,停止了对忽必烈的追究,而忽必烈则以养疾为由,回到家中静养闲居。

在公元1256年,蒙哥汗决定亲征南宋,并任命幼弟阿里不哥和自己的儿子玉龙答失留守漠北。一直到公元1258年11月之前,几路大军进展还都比较顺利,但在这时负责东路军的诸王塔察儿(乃马真氏时期企图兵犯哈剌和林的那个帖木格的孙子)在荆门进展不利,被蒙哥汗斥责。此时,被褫夺了军权的忽必烈正闲散在家,近臣燕真提醒他大汗已经对你有了猜忌,现在大汗本人正在犯难攻伐,而你这样安然在家,这能行吗?于是忽必烈派遣使者于蒙哥汗,请求从征。蒙哥汗便任命忽必烈取代塔察儿总率东路诸军。公元1259年从年初到盛夏,蒙哥汗亲自所率的西路军一直被阻隔于合州城下(今重庆合川区),直至8月军中流行瘟疫,蒙哥汗也染病死去(也有传说是受伤后死去)。追谥桓肃皇帝,庙号宪宗。

蒙哥汗在位九年,他是一个生活比较俭朴的帝王。比如《元史》中记载在宪宗七年“回鹘献水精盆、珍珠伞等物,可直银三万余锭。帝曰:方今百姓疲弊,所急者钱尔,朕独有此何为?却之。”同时他对待诸王和臣下比较严厉,即便是将他扶上汗位的拔都也会碰钉子,《元史》中记载在宪宗三年“诸王拔都遣脱必察诣行在,乞买珠银万锭,以千锭授之,仍诏谕之曰:太祖、太宗之财,若此费用,何以给诸王之赐!王宜详审之。此银就充今后岁赐之数。”还有“御群臣甚严,尝谕旨曰:尔辈若得朕奖谕之言,即志气骄逸,志气骄逸,而灾祸有不随至者乎?尔辈其戒之。”同时他也是一位比较勤劳也很有权力欲的帝王,《元史》中描述为“凡有诏旨,帝必亲起草,更易数四。”但他又很痴迷于狩猎,曾经狩猎时坠马摔伤胳膊,搞得百日不能上朝。总之除了爱骑马打猎外,很类似于清朝的雍正皇帝,俭朴、严苛、勤政。按中国古代谥法“博文多能曰宪,虽多能,不至于大道。”这充分的肯定了蒙哥汗九年来的工作态度,但对其工作能力和成绩貌似怀有一定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