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大的一定要讓小的?no

書院大部分孩子都有兄弟姐妹。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我們發現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彼此之間性格會相差比較大,一般來說老大的性格會偏穩重、懂事、勤勞、堅韌、有主見、隱忍一些。而弟弟、妹妹,則會相對活潑、調皮、撒嬌、做事沒耐心、嬌氣一些。

比如子鋮和子易兩兄妹,子濤和子旗兩兄弟,子恩和子語兩兄妹,性格相差會比較大。

導致這個現象有很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的自我調適,作為老大,自然而然會賦予他更多責任,更多擔當,而且由於他是先出生的,也有能力擔當更多的責任。擔當責任就需要更穩重、勤勞、有主見、堅韌,受委屈的時候,還需要隱忍。

我們會在生活中無形當中就把老大塑造成具有這些性質的人。

而老小,在一個家庭中,如果他也是穩重、勤勞、有主見,去模仿老大,他的存在感就不強了,即使山寨的品質超過正品的品質,但是正品先出現,山寨的品質再高,依然是山寨的,總比正品低一頭。既然這頭吃不開,那我就吃那頭嘛。

老小會覺得只要我表現得任性、調皮、撒嬌一些,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從父母那裡得到與老大同樣多的關注,甚至得到更多的關注。

老小會發現:當我遇到困難,哭的時候,媽媽就會特別關注我。哪怕是被罵,也是被關注嘛。只要父母的眼睛在我身上就好,意識到我的存在就好,管他的眼神是什麼顏色的呢。

兄弟姐妹面對的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資源是有限的,孩子為了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就會把兄弟姐妹當作自己的競爭對手,因此在家裡就會爭寵。甚至有的兄妹,和媽媽走路的時候,都要爭著走在媽媽的右邊,其實左右各一個,不是挺好的。理論上是這樣,但是孩子就不,並不是右邊更好,而是不管如何,我先爭到再說,爭到了,著急的存在感就強了嘛。

再比如孩子之間搶玩具,爭到最後,孩子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爭,反正就是要贏。我們就會發現,即使真的贏了,不到幾分鐘,贏過來的“戰利品”很快就被打入冷宮了。

接著又去搶別的東西,比如文具盒。孩子在搶的時候,口頭禪就是“我要”、“這是我的”。這都是在爭奪生存資源。

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在原始社會的時候,生存資源極少,人為了生存下去,在這種本能之下,兄弟姐妹之間就會爭奪生存資源。

這種本能,動物也會有。比如母豬生了好多小豬仔,小豬仔吃奶的時候也會搶。一窩燕子,燕子媽媽每次只能捉回一條蟲子,小燕子每次都會搶蟲子吃。

到這裡,我們就明白為什麼兄弟姐妹之間會爭搶了,這都是人的本能啊,因此我們也就更懂孩子了,要不然常常為孩子的爭搶哭鬧做“裁判”,這是很累很煩躁的。也就應該少一些抱怨,

因此我們要明白我們常常說的一句話其實是非常錯誤的,並且常常沒有什麼效用的,這句話甚至會傷害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感。這句話就是“大的要讓小的”。

老大會問:“憑什麼要讓?”老小會問:“媽媽說了,大的要讓小的。”

這樣就導致老大憋屈,老小蠻橫。等將來長大了,老大終於不用迫於父母的威壓之下“讓”小的了,他就不再讓了,不再愛弟弟、妹妹了,甚至長大了,心中的怨氣依然存在。

而小的蠻橫,小的時候“窩裡橫”——在家裡蠻橫,但是到了外面就跟小貓一樣,不僅不敢橫,被別人欺負也不敢保護自己。

長大之後,只要能橫的地方就照樣蠻橫,比如在家裡對著自己的先生、太太蠻橫,但是在外面橫,被別人修理,又回到家裡耍橫。

所以“大的要讓小的”,極有可能把兄弟姐妹都往不幸的深遠裡推。

這是我看到的真實的案例,我的叔叔伯伯輩他們,很多是有好幾個兄弟姐妹的。做老大的真的好有擔當,但是做老小的,真是非常不像話。

既然後果這麼嚴重,該怎麼辦呢?

這就要回歸到儒家所講的五倫關係了,五倫關係中講“兄友弟恭”,現在蒙書組的孩子們在背誦的《弟子規》中也講“兄道友,弟道恭”。

友,是友愛的意思。這是最基本的意思,做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這無可厚非。

友,還有一個意思是“教導”。友這個字在甲骨文中的形狀

如上圖,這是兩隻手疊放在一起的形狀,表“教導”的意思,做哥哥、姐姐的,對弟弟、妹妹手把手教,耳提面命地教。

既然是教,那就不僅僅有和顏愛語,還有局部地區的疾風驟雨。

因此,我建議多孩子的家庭,老大教老小讀書、寫作業,這才是“友”的第二層含義。

“兄道友,弟道恭”中的道,是指本分、義務。既然是本分和義務,那就是無條件可講的。

再來說“弟道恭”,做弟弟、妹妹的,恭敬哥哥、姐姐,恭敬之中不僅包括愛,還包括聽話、受教。

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甘心學,這才能把“友”和“恭”,各自的本分做到。

因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大的應該讓小的”,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問題:第一、哥哥、姐姐的義務是教導,不僅僅只是一味地“讓”而已。第二、這句話單方面地指強調了哥哥姐姐的義務,而忽視了做弟弟妹妹的本分,是要甘心受教的。當弟弟妹妹蠻橫無禮的時候,哥哥姐姐教導一下,拾掇一下,也無不可。

現在很多哥哥姐姐不願意教弟弟妹妹,原因有二、第一是弟弟妹妹不受教,嬌氣、任性。第二、爸爸媽媽往往是弟弟妹妹的後盾,只要弟弟妹妹一耍橫、哭鬧,哥哥姐姐就是被訓的對象。

因此,只要聽說了書院的孩子,有兄弟不和的,我都會給弟弟或者妹妹一些小零食,讓他給哥哥或者姐姐吃。讓哥哥、姐姐,知道弟弟、妹妹很愛自己,每天都會給他帶好吃的。久而久之,老大的心就被融化了,從討厭弟弟、妹妹,轉變成覺得有個弟弟、妹妹也不錯,至少每天都會有好吃的。

有的孩子的力行表上也會有一條:幫哥哥/姐姐做事。

愛,是互相的,這樣才會越來越濃,越來越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