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韓國電影的發展?

劇愛看


韓國很少有偶像劇,或者是沒有純粹的偶像劇。

像哪些大火的《來自星星的你》《聽見你的聲音》《太陽的後裔》。愛情戲份很少,都是在講演員,律師,醫生,軍人和超能力者的生活,和他們遇到的社會問題。

韓國電影就更不用說了,釜山行,犯罪都市。流感等等都是上乘之作。

韓國電影能夠拍攝的題材相比國內而言堪稱廣博,日常的、幻想的、人間的、陰間的、科幻的、政治醜聞及腐敗、反映人性的善良或者醜惡、還有變態殺人狂魔,宗教的,倫理的皆可拍攝。因此電影題材的多樣,給予創作者極大的空間來發揮。

韓國電影對我來說,就是人性與心理上的動作片,非常過癮。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影視典藏時光


很多部真實故事改編韓國電影,都讓原本就是悲觀主義者的我倍感絕望。

《熔爐》裡校長一夥性侵孩子的罪證明列,但因為韓國扭曲的司法體系,主犯從犯都被緩刑釋放;

《素媛》裡女主的原型,因為幼時被性侵造成身體功能損壞,至今無法正常生活,而犯人近期已經刑滿釋放;

《玩物》裡,經紀公司和皮條客男藝人們,將女藝人送給財閥有人錢做性奴,最終所有罪人被無罪釋放。

而在戲外,逼死張紫妍的經紀公司老闆金承勳被判賠償14萬人民幣,將女藝人送給有錢財閥玩弄的李勝利被放棄起訴,施暴的財閥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出現在判決書裡。

韓國電影人有一種令人欽佩的勇氣,他們一直嘗試著用電影來改變社會,反應社會陰暗面的優秀電影層出疊見。但財閥和政客們卻用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告訴他們,“拍幾部破電影就想變天?想得美”。

是不是現實難以撼動,我們就要對世界失望呢?在你對世界失望之前,先聽我講一個韓國電影史上的小故事。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朝鮮族民謠《阿里郎》?這首歌的背後,隱藏著朝鮮半島電影人不屈的反抗史詩。

清末,日本佔領朝鮮半島,對半島實行高壓的殘暴通知。朝鮮導演羅雲奎,一面對殖民政府當局虛與委蛇,一面拍攝著暗藏隱喻的抗日電影,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1926年的《阿里郎》。

故事講述了一個朝鮮青年,殺死了折磨妹妹的官府爪牙,被送進監獄。當時的電影尚處無聲時代,觀影需要解說員解說。

在解說到朝鮮青年被捕時,解說員話鋒一轉:“這個青年在七年前參加抗日運動,被日本人和官府拷打致精神失常。”全場觀眾唏噓譁然,

在影片散場時,所有觀眾齊聲唱誦電影的背景音樂,一首由朝鮮民謠改變成的歌曲。在暗無天日的百年日治時代,朝鮮民族哼唱著這首民謠,不屈地反抗者著殖民者。

因為這部電影,這個無名的民謠如今被定名為“阿里郎”。

百年的暗無天日,磨滅不了堅韌民族反抗的決心,韓國電影人嘗試用電影改變國家的血脈傳承百年。殖民者終會被推倒,財閥政客們的階級壁壘終究有一天也會被瓦解。

只要你願意相信明天有光明,黑暗就終會過去。





都說我是老實人


現在最牛的亞洲電影,應該就是韓國電影了!我本人就特別喜歡看韓國德電影!只有一個原因,過癮!韓國大部分電影劇情故事跌宕起伏,結尾往往又是一個個大反轉!讓人大呼過癮!先來說韓國的動作片,韓國的動作片受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電影影響很大,動作戲打鬥精彩,追車戲也讓人看的熱血沸騰!我推薦幾個好看的動作片,大叔,被操控的城市,追蹤,向日葵!還有韓國的懸疑電影也稱得上一絕,反轉再反轉,推薦幾個,我是殺人犯,殺人回憶,走到盡頭!不可饒恕,說句實話,看不可饒恕的結尾時,我是被深深的震驚到了!久久不能平靜!看殺人回憶德時候,兩個多小時德電影,愣是沒覺得長,很過癮,看到結局,久久不能釋懷!

最近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了奧斯卡大獎,讓韓國電影更加走向了世界!胖更多德人知道了韓國電影的競彩!

我可以斷言,十幾年內,亞洲德電影老大,依然是韓國電影!故事精彩,敢拍!






孫哥影視


您好,我是苦艾酒,一名影視領域創作者,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個人是非常推崇和欣賞韓國電影的,這些年韓國電影製作精良,編劇精彩,在世界電影行業裡佔據了越來越大的分量,進步發展突飛猛進。

眾所周知,每一個國家的電影發展歷史都經歷過不同的階段。韓國電影到如今為止已經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了,與任何一個國家一樣,韓國的電影發展的道路並不平坦。

在十九世紀 六十年代,韓國的電影也快速發展,但是到後期就沒有發展太好。韓國電影產業早期沒有太大的投資,產品類型比較單一,科技技術水平不高,導致大眾無心觀看,後來由於這些原因導致韓國電影發展不好。

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韓國電影產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一步步走向了更高的層次。特別是在這段時間裡出現了非常多的優秀的電影,反映了社會的很多方面的現象,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關注以及電影行業的關注,讓人們對韓國電影產業產生了新的看法,讓韓國電影到達了一定的高度。

直到 90 年代以後,韓國電影更加進一步的發展。這個時期質量卻有了很大的提高,電影的播放率不斷上升,多部電 影的觀影人數不斷增加。因此韓國的電影的市場佔有率也大大提高,人們對韓國電影的認可度也大大增加。

但是韓國電影在如今就在世界電影界大放異彩。韓國電影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屢獲殊榮,實現了韓國電影的繁榮發展,帶著一股強勢的浪潮而襲來,刷新了韓國電影界的票房,刷新了韓國的歷史。韓國因此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的導演,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電影,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最後給您推薦幾部苦艾酒認為非常優秀的韓國電影:《隧道》、《黃海》、《寄生蟲》、《老千3:獨眼傑克》。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苦艾酒影視剪輯


韓國在90年代初配給本國電影的份額不多,美國等其他國家的進口大片一直霸佔著韓國家庭的熒幕。99年以後,以韓石圭主演的反映南北問題的生死諜變成功為代表,韓國電影的繁榮正式開始。

整個韓國電影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讓人完全相信韓國電影不僅僅是活力充沛。而韓國電影的發展除了經濟上的繁榮,文化產業的興旺等原因,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也起了很大作用。在剛剛經歷90年代中期的經濟危機後世界全面經濟蕭條的情況下,韓國電影以一種不容人小覷的勢頭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新生力量。

由於特殊歷史問題,南北問題一直也是韓國優秀電影的題材,例如安全警戒區,隱秘而偉大,激起了觀眾一腔愛好和平之心,也讓人對南北問題給民眾帶來的苦痛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的野蠻女友》的熱映,顛覆了韓國傳統的男女關係,開啟了韓國追求“宣揚的暴力以及暴力背後所隱藏的快感之美”的新篇章,一改之前刻板的形式,呈現出多樣化。同時,整個電影市場也包容了清新自然的《假如愛有天意》、《豬墮井的那天》等佳作,在國際上為韓國電影贏來了聲譽,而很多韓國藝人導演也在國際獎項上相繼獲獎,引起了廣泛關注。總體來說,韓國電影發展到現在也遇到一定瓶頸,但仍有巨大發展空間,相信你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類型。

可是,總的來說,韓國電影的特點究竟是什麼呢?以我的觀點來看,應該是深刻探討人性根源的問題,對社會現實抱有強烈的批判態度,以寫實的敘事手法去表現整個民族的價值觀和情感等。

我對韓國電影的認識,是從《我的野蠻女友》開始的,至今我仍舊覺得,這部影片應該是韓國愛情片的一個巔峰,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影片,它展示了韓國電影人豐富的情感世界。但是再好吃的東西東西吃多了,也會膩味,電影也一樣。由於過多的抄襲或者說模仿,現在整個韓國電影都沿襲著同一種套路,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很難有大的突破。但形式的因循守舊不代表傳達不了情感,前不久看的《素媛》和《七號房的禮物》就讓我哭成了淚人。都是反映現實的愛與痛,人與人之間真的很奇妙,而有些惡行又是真的很可恨。這兩部電影有些相似之處,《素媛》中那個犯人最終也沒有得到嚴懲,只判了十二年,而《七號房的禮物》中那個父親在生前也沒能洗清冤屈,雖然多年後她女兒還了他清白,但對已死之人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

總而言之,韓國電影有其優點也有缺點,有其吸引人之處也有讓人恨鐵不成鋼之處,有人叫好,有人貶低,但能引起人們情緒波動的至少都還是有價值。



孟小胖啊


韓國政府為保護本國電影所進行的政府行為,強制規定韓國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上滿146天的本土電影;全國電視臺也必須播放一定時數比例的國產電影。韓國政府內部對此制度一直存有爭議,文化部堅持其配額比例,而經濟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Screen Quota制度仍然維持既定比例。★光頭運動:1999年,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世貿組織,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電影人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而此活動又為全韓國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媒體高度關注,韓國政府在極大壓力下,決定繼續Screen Quota政策令韓國導演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展的一個契機。

1998年韓國取消“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可以觀看;12歲以上可以觀看;15歲以上可以觀看;18歲以上可以觀看;限制放映。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也不再限制。

金大中當年在競選綱領中曾明確表示:“電影配額制將持續到韓國電影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40%。”電影配額制度仍然維持既定比例。

因為電影配額制的存在,韓國本土的電影才得以振興,並且有了一個新的高峰。這是韓國電影人的共同認為。為了電影配額制的存在,韓國電影人曾經經歷過血與火的“光頭運動”。

可以講沒有電影配額制的存在,很難預料韓國的電影是否能夠振興。電影配額制的存在,是韓國電影振興的重要因素。


square2020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韓國年度進口片引進多達600餘部,韓國本土電影拿下市場總額60%,而中國每年進口片引進不足60部,創下的年度市場總額也是50%—60%,中國電影與韓國電影的差距一目瞭然。

那麼問題來了,就是這麼一個彈丸之地,為何能夠在商業大片龍頭老大好萊塢的衝擊下愈戰愈勇?

我們只看到現在韓國電影混的風生水起,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早在90年代,韓國電影飽受壓力,曾經也是在抄襲的道路上走了一段彎路,但是事情的轉折要從1999年開始。

1999年後,韓國發生了三件大事,也正是由於這三件事情,掀起了韓國走上電影強國的風潮。

第一件事是1999年韓國電影人發起的“光頭運動”。這一運動可以說是韓國電影的分水嶺。光頭運動發生在1999年,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世貿組織,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影人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幾乎所有的電影人都動員起來,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而此活動又為全韓國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輿論高度關注,給韓國政府造成極大壓力,遂決定繼續韓國每家電影院的每個放映廳一年必須放映滿148天的本國電影的政策。光頭運動成功之後,韓國導演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展的一個契機。

第二件事是於1999年上映的《生死諜變》,轟動全韓國,觀影人次達到史無前例的579萬,上映57天一舉打破《泰坦尼克號》保持的票房紀錄。可以說,是“光頭運動”直接促進了《生死諜變》的成功,而另一方面,《生死諜變》成為了韓國電影的助推器,開始帶領韓國電影走上狂飆之路。

第三件事是在2000年在北京舉辦的韓國電影周暨學術談論會,也正是由於這個研討會讓韓國電影開始進入中國人的視野,之後一大波韓國電影開始引進國內,包括那部家喻戶曉的由全智賢、車太賢主演的《我的野蠻女友》。

1999年對於韓國電影的意義就是這樣,要是沒有這一年的這幾件事,就沒有現在的韓國電影。之後韓國電影開始了自己的開掛之路。除了這一年發生的一系列大事件外,“天時地利人和”等客觀因素都站在了韓國這邊,讓韓國電影變得越來越牛逼。

1、寬鬆的審查制度,讓韓國電影百花齊放。

1984年,韓國痛定思痛,廢除了幽靈一般的審查制度,1996年又出臺了中國電影人翹首以盼卻永不可能實現的分級制度。體制大改革之後,電影人身上的“枷鎖”減重了很多。韓國電影開始噴薄發展。

體制改革極大激發了韓國電影人的創作熱情,他們很快就走出了山寨好萊塢以及抄襲膜拜老式港片的層面。各種雜糅類型片層出不窮,電影工業基礎愈加成熟。中國電影人看到《辯護人》、《恐怖直播》、《柏林》這樣優秀的韓國電影,常禁不住慨嘆加豔羨,甚至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影迷感嘆道:韓國有改變國家的電影,而我們有改變電影的國家。

2、極高的從業門檻。

要想在韓國從事影視導演一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甚至不亞於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韓國的電影人想要成為導演,絕大多數都只能通過兩個途徑:

一,畢業於韓國最頂尖的電影院校,韓國電影藝術學院(KAFA)、中央大學導演系;二,真正在片場踏踏實實從打雜做起,一步一步做到導演。但是,現在太多的新銳導演都是走第一個途徑,也就是在名校畢業。像著名的《雪國列車》的導演奉俊昊、《八月照相館》的導演許秦豪、《晚秋》的導演金泰勇等,都是從韓國電影藝術學院(KAFA)畢業的。《太極旗飄揚》的導演姜帝圭就是從中央大學導演系畢業的。

但必須要說明的是,想要從這些學校畢業才是最難最難的。以韓國的中央大學尖端影像大學院為例,該學校的學生在就讀期間除了修滿學分外,還需要拍攝4部短片。每部短片的拍攝費用平均在3萬人民幣以上,都需要學生自己籌集。

要想畢業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中的至少一個:①至少有一部短片入圍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②至少有一部短片在釜山、東京、上海等同級別電影節上獲獎;③能夠拍一部進入院線放映的長片。前兩個條件如果放在中國,恐怕現在已經成為導演的80%的“導演”都做不到。

即便是千辛萬苦畢業了,就能成為真正的電影導演嗎?NO!還需要在劇組裡從打雜、攝像或者副導演做起,還要不停的自己找劇本,寫劇本,最後才可以被人叫一聲“導演”。入行過程非常艱難,所以,韓國導演的綜合素質和平均水平非常之高,這也是韓國電影爛片少的重要原因。

再看看中國的電影市場,只要有錢什麼人都可以當導演,作家可以做導演了,演員也來做導演了,由此才催生了這麼多的超級爛片。這又讓人想起馮小剛出演《老炮兒》後調侃娛樂圈的一個段子:演員們都去當導演了,我只能去做演員了。

3、全行業都具備務實精神。

在韓國,導演們也被稱為“世界盃導演”,意思是韓國的導演都很低產,一般是四五年才會出一部作品,不是說他們效率低下,而是他們真的很務實,他們需要很多的時間對劇本進行推敲和打磨。只有到了改無可改的地步才會著手拍攝事宜。

不僅是導演,那些影視公司同樣很務實,他們一般會投資那些腳踏實地、會寫劇本的導演。而且,韓國演員也很務實,哪怕是最頂級的演員,片酬最多600萬人民幣,在整部電影的製作費用中,演員片酬只佔據很小的一部分,而反觀中國的電影市場,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絕大部分都是花在了演員片酬上。

4、觀眾給面子,支持本土電影。

韓國觀眾確實支持本土電影,就拿2015年上映的《星球大戰7》就能看出端倪,《星球大戰7》在全球其他地區瘋狂收割票房的時候,在韓國卻吃了閉門羹,反而是與它同天上映的《喜馬拉雅》拿到了同期的票房冠軍。而在中國,如果某一部國產片與好萊塢大片同天上映,中國觀眾會不假思索的選擇看好萊塢大片。

以上,既證明了韓國電影為什麼這裡牛逼,也反證了中國電影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爛片。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韓國電影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電影大國,遠遠的把中國電影甩在身後。當然了,韓國也有爛片,但是韓國爛片爛在價值觀,即使爛也爛的有誠意,而不是像《小時代》、《惡棍天使》、《從天兒降》等毫無下限的國產爛片只是為了圈錢。






影視職員


張佰芝事件後香港電影業的沒落,日本不溫不火,中國大陸爛泥扶不上牆,現在韓國電影在亞洲已經處於一哥地位,早已經超過香港和中國大陸。

金泰希

首先: 韓國自朝鮮戰爭以後,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在亞洲韓國現以繼日本,新加坡和以色列之後成為第四個發達國家。經濟的崛起給電影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馬東錫

其次:韓國電影政策相對中國大陸沒有那麼多禁忌,連總統槍殺都可以上熒屏,相對亞洲各國最為開放。1995年韓國電影實行分級制度後,韓國電影異軍突起,不僅在各大電影節上幾乎不會空手而歸,而且在國內票房上將大陸影片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韓國電影和足球讓中國大陸汗顏,中國大陸如此龐大市場卻不如韓國,說到底是管理體制僵化所致。

孫藝珍

最後:近些年韓國電影在世界上屢獲佳評, 2002年,林權澤憑藉《醉畫仙》獲得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2005年,在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成為首位獲得名譽金熊獎的亞洲人。2003年,金基德推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 。9月,憑藉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2012年,憑藉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14年,憑藉執導的驚悚犯罪片《一對一》獲得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李滄東2002年,憑藉《綠洲》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以上幾位導演在國際電影節上的成功,帶動韓國電影行業,韓國電影業成功,帶動文化輸出,在亞洲形成一股韓流。


港燈


韓國電影能夠進步神速,是他們往往對於背景故事的掌握、角色研究、角色經營等等基本功夫,下足苦心,以確保故事進程的精準度,更遑論在技術層面包括畫面質感的營造、字卡設計的美感、配樂取樣的講究...等等,說實話,韓國電影現在的水準堪稱「亞洲之最」一點也不為過。

韓國電影從90年代以來,在幾位著名導演(李滄東、奉俊昊、姜帝圭、金基德等)及影視從業者的努力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質量越來越高。值得一提的是韓國電影圈子內部非常團結,1999年,韓國電影人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世貿組織,開放外國電影配額,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幾乎所有的電影人都動員起來,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光頭運動”被世界輿論高度關注,給韓國政府造成極大壓力,遂決定繼續韓國每家電影院的每個放映廳一年必須放映滿148天的本國電影的政策。由於保護政策,加上韓國電影人自己也爭氣,面對外來大片的衝擊,好多部電影在本土都有著非常好的票房紀錄。電影題材或者題材背景的選擇與韓劇不同的是更加廣泛、偏重現實和挖掘人性,主要包括歷史題材、近現代歷史和政治事件:朝韓戰爭和光州事件等、真實事件改編、愛情、情色、暴力、恐怖等,韓國電影更加全面地反映國民特點,但是受小國文化(非貶義)的影響,宏大場面題材的電影很少,即便有,像中國《嘎達梅林》似的感覺也表現不出來。更不要提《指環王》系列。

韓劇和韓國電影,一個“攘外”,一個“安內”,對整個韓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而兩者之間相機借鑑和合作不斷增多。韓劇題材的選擇更加現實化以及拍攝手法電影化,質量更加上乘。而韓國電影藉助韓劇優勢(主要在中國),如明星人氣的積累,逐漸地加強與中、日、港的電影合作,逐漸地擴充亞洲

韓國電影進入一個全盛時代,各大導演也是從各個方面把控著韓國電影事業的發展,而不是廣電總局。縱然韓國電影配額制度是一種本土保護主義,但是韓國電影人也是爭氣,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好作品,並沒有因為受到保護,而造出大量質量低下的電影。而另外一個原因是韓國政府對電影文化的大力支持,審查制度非常寬鬆,讓電影人隨便拍、敢於拍政治敏感性及社會事件。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影響力的進一步也為韓國電影創造的非常好的條件。


等一會兒dou


  • {韓劇,以前是家庭劇情片惹淚,現在災難戲份升級,可以說:風生水起見聲色。}


要說韓國電影怎麼樣?且看今年來的韓國電影的豆瓣及各類網絡平臺的評分,有多高?

在疫情期間,恐怕宅在家中的觀眾觀看最多的在災難片就是分屬韓國的電影了。


韓影【釜山行】

一部由於死鹿而造成的未知病毒,在列車員的大意之下,竟然讓感染病毒之人上了列車,在被人發現不對勁兒時,列車上車廂中的一節又一節人都已經被感染。


當面臨災難時,都是考驗人性的時刻。團結的人總能夠衝破層層險阻,卻遇到了奸邪之人的阻撓,喪失了逃到安全區的最佳時機,同時,犧牲了馬東錫這樣的一個力能抗剛的能手。

好在最後,孕婦與小孩,都活了下來,同時用清脆的歌聲,惹人潸然淚下。

這是,【釜山行】給人以刻苦銘心的記憶原因之一。聽說,【釜山行2】今年可能要開播了,真令人期待啊。


韓影【流感】

如問題簡介所述:是由於東南亞的偷渡集裝箱中的人帶來了未知的病毒,同樣也帶來了抗體。然而,卻由於一對兄弟的操作不當,導致感染了病毒,並將病毒通過各種不同職業的人,擴散了出去。

當整個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這個城市的人類被隔離處理,感染者與未感染者分開隔離觀察,而名義上的治療,其實就是火化!

“紙是保不住火得”,親人被火化,激怒了未被感染者,在有心人(馬東錫)的唆使下,企圖闖入韓國首爾。最終,在女主孩子的抗體出現之際,韓國的這場病毒危機才真正得到解決。

【流感】的劇情是最近幾年拍攝的,很有代入意義,尤其是在當下的疫情背景。


韓影【鐵線蟲入侵】

一群本是從事腦領域研究的實驗室科員,卻由於公司面臨倒閉,讓本來已經有所進展的實驗徹底荒廢。同時淪陷的還有他們那顆本是正義的良心。


由入侵昆蟲體內的鐵線蟲病菌發生變異,宿主變成人體,如果不得到相應的解藥,那麼,面臨的結局,只有一個:瘋狂需要尋找水之源,然後釋放身體中的鐵線蟲而死。(長期不喝水,也會被鐵線蟲衝破身體而出!)

男主是為醫學博士,擁有著將知識碎片化,隨手拿捏的本事,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絕望後,運用自己的知識,將破解鐵線蟲的原材料去除,添加各類工廠的除蟲劑成分,通過化學反應,消除鐵線蟲病毒。最終解救了那一座危機城市中的人類!

【鐵線蟲入侵】場面有些重口味化,對長條狀物體和密集恐怖症患者,慎看。


韓影【摩天樓】

一棟很高的樓層由於人造雪花,導致了高層起火,由此蔓延,讓整棟大樓都陷入了危機之中。

劇中有幾個場面很驚心動魄:

  1. 當一電梯的人都擠在一塊,向下滑行時,遇到底部的大火,導致了每一個電梯從底部就開始燃燒,變成了一個烤箱,而電梯中的人,則成為了被蒸烤之物。

  2. 當一群頭冒獻血的人向你跑來,頭上還不時掉下各種玻璃碎片,你說嚇人不嚇人?

  3. 當火災之後,又遇水災,簡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希望與絕望,在相互交織。

【摩天樓】是火災類的災難片,很有看點,喜歡大型場面的不要錯過了。


韓影【隧道】

不是自家事,不知當急否?

男主在隧道遇到坍塌,隨著一天天的等待,耐心逐漸喪失,而在外面救援的人,也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完全不理解當時人的心急。

不僅如此,知曉此消息的人都是不僅所以然,抱著若有若無的態度,冷眼旁觀。

直到了最後,若不是最初接電話的那個人拼死加以阻攔,那麼,被困的男主,將真的有可能會失去性命。

【隧道】反應的現象,是不好的,但好在結局是好的。是我們遲早要面對的世間真貌!


韓國電影的發展還有很多類型,例如:犯罪、宗教、倫理類,都是極其具有看點的劇情。

影視故事從來都是很精彩的,就看你是否有時間一一看遍“花開”。


Ps:我是【影視精默人】,熱衷諜戰及各類影視,在尊重規律前提下,進行多方位主觀臆想。在時間充裕、空間自由時,會帶來精品論證,如有不完善之處,歡迎你,留下你的‘話’。你的點贊與關注是我源源不斷的動力輸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