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 84岁高龄的巴菲特)

如果你想获得你想要的东西,那就得让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 —— 查理·芒格

柴犬叔叔最近看了一部感触颇深的记录片——《Becoming Warren Buffett》(成为沃伦·巴菲特)。

这是HBO今年拍摄的关于巴菲特最新的纪录片,是目前为止我觉得拍的最好,也是最接近他真实生活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里,巴菲特坦然褪去自己身上众多的光环,展露了的自己最真实一面。影片里的大部分镜头,都献给了巴菲特的家人,回忆他的过去,以及记录平常的生活。

比如说巴菲特每天早上上班时,会开车路过麦当劳买一份早餐,带到办公室后享用。他的桌子上也随时摆放着一杯他钟爱一生的可口可乐。

他在上班路上打趣的说道:

“ 如果今天公司股票价格涨了,我就买4块2的套餐;如果股价不好,哈,那我就买3块8的” 。

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巴菲特的早餐)

看着纪录片你会发现,即使是如巴菲特这样遥不可及的投资大师和世界首富,生活中不过也是一个平凡的老人,非常的平易近人,甚至还会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小毛病。

但是这部纪录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

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与读书和终生学习形影不离。

这个品质在巴菲特身上体现到了极致。

巴菲特一生致力于学习和研究股票投资,在专注学习这一件事情上他极为专注。

他从小就开始阅读和学习所有与股票投资相关的书籍。在他读遍了父亲所有的收藏后,他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在书本的海洋里求知若渴的阅读。

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也是著名的价值投资大师 Benjamin Grahham (本杰明·格雷厄姆)学习的机会,成为了他的学生。

因为一生勤奋和专注的学习,巴菲特成为了目前美国历史上在股票投资这个领域,最有知识和经验的人,并收获了巨大的财富。

而真实生活中的他,在其他的事情上却非常的愚笨,甚至连厨房的厨具都分不清楚。他也自嘲自己的运气太好,娶到了一个贤惠的太太,让他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也不用一辈子吃麦当劳。

巴菲特说每个人终其一生,只需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一生热爱阅读和学习的巴菲特)

而终生读书和学习,更是巴菲特坚持了一生的习惯和信仰。

巴菲特每天绝大多数的时光,都是独自一人的在自己的书房或者办公室静静的度过的。

他每天会按时起床,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里阅读和学习。时光静静流逝,六十年如一日。

关于巴菲特读书之多这一点,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评价过: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终生阅读和学习的巴菲特,即使在84岁的高龄,还掌管着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保持着敏锐的大脑和思维,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

巴菲特说他不惧怕死亡,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度过的无比充实和幸福。他每天都会兴致勃勃的起床,期待着今天发生的新鲜事,对他的工作乐在其中。

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60年如一日)

那些抱着想快速致富的人,看完这部纪录片可能要失望了。巴菲特并没有提供什么点石成金的致富秘诀。

与之相反,这部纪录片给我们展示的真相是——成功不仅是枯燥的,甚至还是有点孤独的。

一个人只有严于律己,长年累月的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并且坚持终生读书学习,才能享有随之而来的成功、荣誉和认可。

成为世界首富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巴菲特只是通过一生的专注和终生学习,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想要传递的信息。

很多人会说,我生活中需要什么知识现学现用不就好了,学习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工作的么。

我们为什么还要终生学习呢?

因为功利性学习的范围是非常狭隘的,收获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终生学习的回报却是不可估量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 (Compounded Interest)是这个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那些理解并使用它的人将最终获得巨大的财富。那些不理解它的人会付出巨大代价。

巴菲特就是利用了复利的力量。在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50年的时间里,他通过复利让每年21.6%的增长,变成了现如今高达 1,826,163% 的资产增值。

而复利的效果不仅可以应用在财富的积累,更体现在知识的积累。

当你在时间的长河中坚持不懈的终身学习,你的知识将会在复利的作用下持续的累积和增长,最终的收获和回报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而实现终生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大量优秀的书籍。

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读书是终生学习的最好途径)

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能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格。这是甚至比获取知识更要有意义的一件事。

而当你阅读了一定量的优秀书籍后,你会发现历史上很多伟大和成功的人,都有着很多彼此呼应的励志故事,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感受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阅读的你。

读过《富兰克林传》的人都知道,富兰克林借由《穷理查年鉴》传播了许多有用和影响深远的建议。他赞扬的美德包括勤奋、负责和节俭。这位美国开国之父的书籍和观点,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

而当你再读到《品格之路》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书中写到的影响世界的伟人和思想家,像是最杰出的美国总统之一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胜利的组织者” 乔治•马歇尔,为终结种族歧视奔走一生的斗士菲利普•伦道夫与贝亚德•拉斯廷......都或多或少体现了富兰克林倡导的价值观。

书中写到一个故事,揭示了艾森豪威尔自律的行为是如何养成的。他的品行深受他的父亲和他的家庭的影响。艾森豪威尔的父亲是德国移民后裔,是一个普通的小业主,但是做人做事认真负责,节俭而又自律。

因为经历过破产的痛苦,他规定自己和公司的员工每个月必须将薪水的10%存起来,以防范意外情况。要知道那个时候美国家庭的储蓄习惯很糟糕,但是艾森豪威尔的父亲却对资金和储蓄有着严格的自律。

正是靠着这一点,他才让自己的家庭过上了虽然不富裕,但是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也保障了自己孩子和员工的生活。

这种自律的行为深深影响了艾森豪威尔,使他能够通过严于律己晋升为一个严格而又优秀的军官,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美国总统。

博览群书的你会发现,从富兰克林到艾森豪威尔,再到巴菲特,无论他们身处哪个时代,这些成功和伟大的人都有着类似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的共鸣。

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当你用心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一个成功和优秀的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人格。

而在他们身上那些普世而又优秀的品格,像是勤奋、节俭和自律,会通过书本的传承,耳濡目染的影响着你,在阅读中提高你的心智水平,让你收获更高的人生境界和品格上的财富。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社会阶级上的固化和差异,并不仅仅是财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个人眼界和选择的不同。

而读书和终生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

我们也许没有办法决定我们出生和阶层,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和终生学习,为自己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格,实现个人的提高和阶级的突破。

而一旦拥有了优秀的人格,你会更加坚定一个普世的信念:

“如果你想获得你想要的东西,那就得让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

在这个信念面前,所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和不劳而获的想法都会在你的眼中褪去光芒,衬托出你个人努力的熠熠光辉。

这也许是为什么我们要终生读书和学习的最好答案。

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如果,你想寻找一个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方式,建议你得先掌握一种能够帮助自己提升思维方式的方法,而熟记以下十个法则可以帮助你每一天,每一周都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面,从而让自己每天都会充实有意义。终生学习的十个法则:

法则一:将来为上,过往次之 你如何设计将来,就能拥有多大未来

首先你得相信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要敢于设想自己的未来,然后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去慢慢去把未来变成现实。现代人急于求成,失去了耐心,从而无法静心下来思考自身及未来。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因此,不论是在速读学习中还是其他时候,我们都需要耐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法则二:学习为上,经历次之 将精力转为学习,将人生赋予终身学习

不断学习,对终身生长至关重要。单有经历,并不足以保证一生的成长,但是如能把经历转化成学识,那么每一天都能有所成长。每一个经历都有”有益“和”无益“两个部分。有益的部分能促进自己的进步,从小事中学习大的智慧。简单来说就是学会反思,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从自身的经验中,反思自己,从而转化成自己的学识,都是一种有益自己成长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修行。

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法则三:付出为上,回报次之 所得易使人沉沦,付出使人成长

很多人觉得我付出了就要得到回报,比如在爱情,工作,学习等等,都会存在这样的心态。我们也有句老话,付出必有回报,其实这种状态也是成长的陷阱之一。我们现在需要培养一种“回报并非天经地义“的心态。在获得回报前,我们得向别人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其实,我们付出本身也是一种收获,我们在付出中成长。

法则四:表现为上,赞誉次之 你无法控制他人的赞誉,但你能把握自己的表现

我们应该把精力和重心关注在表现和行动上,而非赞誉上,过多的寻求他人的认同和赞誉,只会阻碍自己的成长,你能控制自己的表现,但无法控制别人的反应、认同和赞誉。因此,应该专心走自己的路,而无需关注现实中别人对你的反应。

法则五:感恩为上,成功次之 学会主动感恩,而不是被动拥有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怀有感恩之心,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怀着对农民的感恩之心,就不会浪费粮食;在工作中,对同事怀着感恩之心,就能有着良好的同事关系;在速读学习中,对精英特团队怀着感恩之心,就能快速实现目标;当你常怀着感恩之心,就会跟这个世界有着良好的互动,同时会让你更加谦逊,这会使你发现有更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也能敞开心扉,向周围的人、物学习。

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法则六:乐趣为上,劳累次之 带着“取乐”的心态做事,其结果一定不差

要保证自己的不断的成长,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成长的途中找到越来越多的乐趣。带着“取乐”的心态做事,其结果一定不会太差,甚至更好。乐趣为上,劳累次之。人们往往会被擅长的却没什么热情的事情所困。尽管劳累会带来一些回报,但带不来乐趣和长远的、重要的成长,与真心喜欢的事情相比,你永远都不会在这个领域有成长的动力。

法则七:合作为上,地位次之 感谢并欢迎别人的贡献,而不是囿于个人的得失

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同一目标,一定好于独力单干。与别人合作,为更多的人创造合作的机会,这样你就能够更快成功。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地位来自于你的贡献和成就,如果你把获得和维持身份地位当成主要目标,那么你就会失去更多的成长机会。

法则八:信心为上,安乐次之 在赢得小目标后,保持自信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达到一定的成就后,就逐步满足当前的成就;当你这样的时候,潜在的危机已经埋伏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的新闻,华为裁员近7000人,如果,你不断成长,相信即使遇到裁员的是你,相信你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这就是信心为上,安乐次之。俗话说的好:居安思危。

巴菲特: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10个法则


法则九:目标为上,金钱次之 你的眼光要放在目标上,金钱只是顺便的事

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长远的打算。只把金钱当成目标的,会阻碍我们的成长。越是困难,我们越是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有目标就有机遇,努力为实现目标,金钱只是顺便的事情。

法则十:问题为上,答案次之 真正好的问题,能使你一生都在思考、成长

成长都是发生在未知的领域,已经知道的都是属于过去了,我们需要做到“问题为上,答案次之”,我们就会进入到更宽广的未来,也就会获得新的机遇。比如:你可以问问自己,在接下来的1年里,我要学会速读,究竟怎么学习速读等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