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隔離病區裡的“白衣天使”潘豔

今年32歲的潘豔是錦屏醫共體縣人民醫院五官科的一名護士。作為一名黨員護士,2月13日,潘豔被抽調到中醫院隔離病房,進入錦屏疫情防控最前沿。

春節期間疫情來襲時,潘豔就已向醫院提出申請,要求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去戰鬥。為此,她捨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主動參加院感科組織的線上線下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學習和穿脫防護服、隔離衣等個人防護演練,做好隨時上戰場的準備。

“一次做不滿意就做十次,十次做不滿意就做一百次。只有現在多花一些時間做好練習,追求做到百分之百的熟練,在關鍵時刻才能夠更穩定地發揮。”

錦屏隔離病區裡的“白衣天使”潘豔

進入隔離病房後,面對長時間的連續工作和充滿危險因素的工作環境,潘豔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工作心態。

“所有病區工作人員必須穿防護服,戴N95口罩,雙層橡膠手套、防護眼鏡、厚厚的帽子,套上過膝的腳套,在病區連續工作6-8個小時。”

“期間為了控制不上廁所,節省昂貴而稀缺的一次性防護服和醫療用品,我們不喝水、不進食,暫時休息的時候也只敢吃很少的東西。8個小時下來,身上的防護服早已被汗水浸溼。”

對於年紀比較小的病患,護士潘豔如同姐姐,更像媽媽。

錦屏隔離病區裡的“白衣天使”潘豔

22歲的患者楊某,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對隔離治療表現非常抗拒。針對這一現象,潘豔設身處地的思考了一番,認為這不只是身體的原因,更多的應該是心理問題。潘豔和同事們進行探討,制定了詳細的心理治療方案,對楊某作耐心細緻的心理疏導,消除他的孤獨感、恐懼感、無助感。經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年輕小夥最後康復出院,對潘豔這位 “知心大姐姐”感激不盡。

另外一個患者是10歲的小男孩。1月31日因發熱,加上與高度疑似的救民村龍某某有過接觸,當日他獨自一人進入隔離病房觀察,沒有父母陪伴,直到2月17日,過了潛伏期他父親才來接他。

錦屏隔離病區裡的“白衣天使”潘豔

小男孩住院隔離期間,訴其背部及雙下肢皮膚瘙癢,初步考慮為接觸性皮炎,經過醫生診治,需用氯雷他定、葡萄糖酸鋅鈣口服,曲咪新乳膏外用。在得知情況後,潘豔心想:“那麼小的孩子,沒人跟他擦藥,耽誤了病情就不好了”,於是,潘豔二話不說就去到了病房,對小男孩說:“小朋友,我是這裡的護士,你自己擦藥不方便,我幫你擦吧?”小男孩眼裡一亮,猶如頓看到了希望,“嗯嗯”他連忙點頭。

此後,潘豔每天都會按時給小男孩擦藥,“那麼小的孩子,就要獨自面對這場突入其來的疫情,小小的心靈會不會有陰影?我能夠為他做些什麼呢?”在潘豔的心裡,完全沒有顧忌這個小男孩是和確診病例有過接觸的人。

“阿姨,謝謝您,這幾天您給我上藥就不怎麼癢了。做你的孩子一定很幸福,你有寶寶了麼?”小男孩說。

錦屏隔離病區裡的“白衣天使”潘豔

聽到這,潘豔眼睛溼潤了,心裡不禁湧現一股愧疚與心酸。潘豔自己有一個4歲的女兒,自己作為母親也已經快一個月沒有抱一下女兒了。

經過耐心、細緻的護理,小男孩於2月20日治癒出院,出院告別時還不忘了給潘豔這位“護士媽媽”來了個抱抱。

有一種職業,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它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它的快樂;有一種快樂,沒有品嚐過就不知道它的滋味。這就是“護士”,陽光下最平凡、最平淡、最單調的職業。

潘豔沒有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她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義務,她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堅定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