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胪大典、游街,赐酒宴、刻碑,看古代人如何庆祝金榜题名

自古,人生有四大喜:一是久旱逢甘霖,一是他乡遇故知,一是洞房花烛夜,再就是金榜题名时

。这是在古代,人们最期望、希冀的喜乐之事了。第一个久旱逢甘霖针对的是种地的百姓,他乡遇故知针对的是在外游历的游子,洞房花烛夜针对的是刚娶到妻子的新郎,而金榜题名时则针对的是是参加科举的考生。

传胪大典、游街,赐酒宴、刻碑,看古代人如何庆祝金榜题名

要知道,在古代,参加科举是平民老百姓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路途:特别是繁华盛世,如果胸无点墨,又不能在边疆建功立业,那么等待自己的就是一生的碌碌无为。这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人都想考名牌大学,北大、清华,最后有一个好归宿。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考上的,要经过层层选拔:乡试、会试、殿试;而每一个环节,面对的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名落孙山,一是金榜题名。

传胪大典、游街,赐酒宴、刻碑,看古代人如何庆祝金榜题名

唐代诗人孟郊曾做一首诗《登第后》,描绘中榜之后的神采飞扬的景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确,中榜后一扫之前十几年寒窗苦读,一跃成为脱离贫穷、脱离下层社会的人物,这不能不让考生兴奋。

孔夫子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在封建社会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却也是一个改变命运、改变定数的可行之径:近代文学家鲁迅笔下的范进不就是一个典型吗?中举前落魄,人人看不起,中了举之后,飞黄腾达,人人都要瞻仰瞻仰。

范进只是中了个举人,如果中了状元,或者榜眼,或者探花,那么就更会隆重了:

传胪大典、游街,赐酒宴、刻碑,看古代人如何庆祝金榜题名

1.传胪大典

科举举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殿试结束后,会进行发榜:在榜单上盖上大印,然后布告天下。这就是传胪大典。想一想,这还是非常隆重的,此时此刻,考生可以亲眼目睹帝王尊荣。

2.游街

传胪大典完毕,朝廷会组织仪仗队,吹锣打鼓,为考生进行庆贺。此时,仪仗队护送着金榜题名的考生,或到达自己以后办差地点,或衣锦还乡,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奔走相告,着实是一种荣耀。

传胪大典、游街,赐酒宴、刻碑,看古代人如何庆祝金榜题名

3.赐酒宴

赐酒宴,大致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在此之前,中了榜的考生一般自己组织,之后朝廷进行官办:具体来看,朝廷会“诏复增进士钱百万”,并且赐给他们“酒五百壶”。

4.刻碑

当然,最为荣耀或者能够名垂青史的,要数将自己的名字刻进石碑,然后流传到后代了。据资料显示,元代到清代,我国共产生了超过五万名进士,现存在于孔庙中,尽管历经风霜,但是依然历久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