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栽培常見病害及防治技術,掌握這幾點讓您輕鬆應對

山藥是薯蕷科薯蕷屬中能形成地下肉質塊莖的栽培種,為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產品器官為塊莖,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藥材,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山藥栽培常見病害及防治技術,掌握這幾點讓您輕鬆應對


1.褐斑病

(1)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葉斑出現在葉片兩面,近圓形至不規則形,大小因寄主不同而異,一般2~21毫米,葉斑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個黑褐色細線輪紋圈,有的四周具有黃色至暗褐色水浸狀暈圈,溼度大時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黴層。葉背色較淺,危害重。

(2)防治方法

1)清園 秋收後及時清潔田園,把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燬。

2)噴藥防治 雨季到來時噴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黃懸浮劑800倍液。

2.根莖腐病

(1)症狀 山藥根莖腐病發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規則的斑點,繼而斑點擴大形成深褐色的長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嚴重時藤蔓的基部幹縮,導致莖蔓枯死。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顯的淡褐色絲狀黴。塊莖發病常在頂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若是根系發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收穫時徹底收集病殘物及早燒燬。②實行輪作,避免連作。③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1000倍液或50%福美雙粉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隔7~2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3.黑斑病

(1)症狀 初期危害種莖、幼芽、根系及地下莖,嚴重時造成缺苗斷壟。後期主要危害塊莖,在塊莖上形成不規則的黑褐色病斑,深達木質部,降低塊莖的商品價值。

(2)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栽子,建立遠離病害的繁殖田。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殘株。播種前,栽子在陽光下晾曬後用1∶1∶150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消毒。結合整地或挖土回填,在離地表20~30釐米處,1米2用50%辛硫磷乳油500克進行土壤消毒。

4.斑枯病

(1)症狀 山藥斑枯病主要危害葉片,輕者使葉片乾枯,重者可使全株枯死,發病越早,減產越重。山藥斑枯病發病初期先在葉面上產生褐色小點,繼而病斑擴大,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大小6~10毫米。中央為褐色,邊緣為暗褐色,上生黑色小點,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情繼續發展,嚴重時全葉乾枯,繼而可使全株枯死。

(2)防治方法 發病後用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5%雷多米爾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用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77%可殺得微粒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7天噴1次,連噴2~3次,噴後遇雨及時補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