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像閃電一樣短促,需要不假思索地抓住,因為她不會二次敲門

孫陶然在《創業36條軍規》中說道:往往機會越多的人越不容易成功,因為他們很容易放棄,一旦啃不下目標即放棄,遇阻則退,不願堅持。而那些機會少的人遇到一個機會便格外珍惜,把每個機會都當做最後一根稻草去死纏爛打,使出渾身解數,最終往往修成正果。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許多想法,實現這些想法,往往需要機遇。

有的人善於抓住機遇,成就了一番事業,實現了人生價值;有的人苦於沒有機遇,在迷茫和苦悶中虛度一生。

生活中,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每個人接觸的信息也會千差萬別。也許會有一個感觸,如果每天都待在家裡或者公司裡,要麼忙於業務,要麼忙於家務,偶有空閒時間,也喜歡玩玩手遊什麼的,時間久了,慢慢會產生焦慮情緒,思維會侷限起來。

機會像閃電一樣短促,需要不假思索地抓住,因為她不會二次敲門

如果能開啟一次旅行或者經常參加交際活動,往往會在旅途的所見所聞或朋友同事的交流中,收穫許多信息,產生許多啟發,形成許多想法。再有適當的機會,只要努把力,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當然,正如孫陶然所說,機會多並不見得能全部牢牢抓住,還需要看準,綜合判斷,下定決心,打通機會與實現想法和價值的通道。

比如,以往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很低。一方面,是因為經濟發展迅速,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另一方面,在於不少企業老闆,剛開始從零起家,逐漸積累了原始資本,接觸信息多了,機會多了,自然想法也就多了。覺得那個行業賺錢就立即投資那個行業,久而久之,表面看產業做得非常大,管理卻跟不上,前面開路,後面賠本,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

機會像閃電一樣短促,需要不假思索地抓住,因為她不會二次敲門

許多人的成功,在於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或者一個領域的事情。為什麼德國、英國、美國和日本有那麼多的百年企業,原因就是始終如一隻做一個行業,做到了極致。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所熟知的鐘南山、李蘭娟等醫學專家,還有許多隱姓埋名,不為外人所知的國防科技等領域專家學者,都是抓住了時代的機遇,用畢生傾注於一個領域,搶佔了世界前沿,奉獻了國家,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創業成功,都需要成為專家學者,但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許多時候,能夠成就自己的機遇是屈指可數的。往往錯過了,改變的是一生,機會不會第二次來敲門了。


機會像閃電一樣短促,需要不假思索地抓住,因為她不會二次敲門

機會可遇不可求。尤其是處於人生關鍵節點的朋友,需要懷著初心,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想在哪方面的成就,時刻要準備著,當機會來時,緊緊攥在手裡,用盡全力去抓住,去開拓富有無限可能性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