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宁可航空遇难死亡率100%,也不给乘客自主选择是否跳伞机会?

梁匠人手工


因为商业航班降落伞并不会提高乘客的安全性,事实上降落伞在商业航班上的实用性很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降落伞有时很难操作。对于新手来说,跳伞最少需要进行四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地面训练,包括详细的跳伞指令,包括如何正确地系好降落伞,跳伞的身体飞行动作和手势。仅仅为了一次航班而进行四个小时的训练是不现实的。即使是最基本的跳伞方式,也就是双人跳伞,一个教练带一个新手跳伞,也需要接受至少半个小时的基本训练和指导。

其次,从商业飞机上进行跳伞的唯一时机是飞机在巡航的时候,然而大多数的空难发生在飞机起飞或降落的时候。在2003年到2012年之间发生的商业航班灾难事故中,只有9%(7起)发生在飞机巡航的时候,此外,这7次事故中至少有一起是由于乱流或雷暴造成的,即使是跳伞专家,在这种情况下跳伞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理论上,降落伞可以在致命的商业航班空难事故中可以拯救生命的条件几乎从未出现过。

第三,娱乐跳伞时的飞机速度通常是每小时100到200千米的速度飞行,高度在3000到4000米之间,经验丰富的跳伞者可以进行更高的跳伞,从4500米以上的高空跳伞,但是发生缺氧风险会急剧增加,因此,从4500米以上的地方跳下的跳伞员需要携带补充氧气罐。如今使用最广泛的商用飞机是波音737系列,通常在10000米的巡航高度以大约800-9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飞行。这个高度比一般跳伞高三倍,高空空气稀薄,乘客想在巡航高度进行跳伞都需要额外的高空设备,包括氧气罐、面罩、飞行服和头盔。

此外,降落伞的重量将严重限制飞机的载客能力。为每位乘客增加降落伞将使飞机的重量增加7吨左右,这些降落伞设备不仅将占用空间,需要更多的燃料或者载客能力下降,而且增加额外成本如降落伞需要定期的维护检查。

最后,商业航班一般载客在100名以上,遇到危险时乘客必须保持冷静并且有序地进行跳伞,大多数人需要经过耐心等待才能轮到,这种情况保持冷静有序不太可能。


科学闰土


火车也有出轨的可能,为啥不在火车上装安全气囊呢?飞机如果出事,根本来不及时间跑,如果机长稳得住飞机,那就不用跑,随意打开舱门反而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

我上大学的时候,在寝室里遭遇了一次很小规模的地震,那种感觉就是窗户被风吹得震了一下。当时的我压根没有注意到发生地震了,我是在几分钟后从人人上看到的(没错,当时还用人人)。结果消息一出,全寝室楼的人都跑光了,许多人在逃跑过程中受伤,有反应快的兄弟甚至跳窗逃生,结果把脚给扭伤了。

当然,该跑的时候还是要跑的,但如果你所在的楼层太高,想跑也跑不掉,还不如赶紧找个坚固的墙根或床下躲起来。

最近的埃航失事事件轰动了世界,大家在为逝者哀悼的同时也在反思这起空难。飞机一种安全系数非常高的出行工具,一般是不会发生问题,但假如发生问题,那么后果就是极为严重的。于是有人就设想在飞机上配备降落伞,以便在危机时刻,能跑一个是一个。

(埃航空难现场)

但迄今为止,各大航空公司都没有给自家的民航飞机配备降落伞,而各国政府也没有要求航空公司这门做,至于为什么不配备降落伞,一是因为没有必要,二是不具备可操作性。

首先,就是飞机的安全系数比较,出事情的几率还是非常小的,只要在正常进行安全检查的前提下,飞机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其次,跳伞是门技术活,需要经过训练才可以熟练的完成跳伞工作,一般人是搞不定的。而通常情况下,一个专业跳伞运动员的极限高度是5000米以下,而民航飞机的飞行高度则在至少8000米以上的平流层。

(生活不是吃鸡)

可能大家并不知道,飞机中的空调是用来制冷的。虽然在万米高空是非常寒冷的,但是由于空气稀薄,飞机的供养系统需要将外界的空气加压后送入客舱,而加压后的空气温度会升高,所以飞机中的空调系统是要制冷的,由此可见飞机周围的空气是非常稀薄的。在这个高度,氧气含量只有地面的40%,很容易使跳伞者窒息。

在缺氧的情况下,人的大脑会失去意识,想完成跳伞这种高难度动作是根本不可能的。做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在每个乘客座位的上方都有一个氧气面罩,万一飞机出现问题,氧气面罩会迅速落下,保证乘客有足够的氧气。

而即便是乘客踉踉跄跄的打开了飞机舱门,在仓皇之中乘客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开伞,该在什么时间开伞,而且周围的大风和低温也足够危机生命。

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飞机真的失控,客舱内就会翻江倒海,倘若没有安全带的束缚,乘客早就被撞得满天飞了,机舱内跟本站不住人,怎么可能去穿戴降落伞,跳伞出逃是根本不可能。但如果机长还能稳得住飞机,那么跳伞就是种多余的行为。

第三,飞机上存放降落伞也是非常麻烦的。降落伞的体积是比较大的,你平常放哪是问题。座子底下是肯定放不下,行李架上也放不开。放到货仓里倒是可以,但是没法取啊!否则就只能减少乘客数量,强行腾出空间放降落伞,那么票价估计就上去了。

对于很多问题大家不要想当然,隔行如隔山,我们每个人从事的行业都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胜任的,而一些更为复杂的工作,我们就更不能凭空想象了。

我看到很多朋友甚至要求给客机加装座椅弹射装置,对此我真的很无语。虽然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暂时还实现不了。

(战斗机座椅弹射画面)


千佛山车神


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载有157人的飞机出事,机上157人全部遇难,包括8名同胞,此次事件揪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核电和航空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很像,甚至核电的一些操作培训最初就是借鉴了航空业的经验,因此我对航空业的工作方式也了解一些。
之前我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飞机掉落地面几乎无人能幸免,为什么不让乘客选择跳伞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时间短,不可能成功跳伞。

客机飞行高度通常在8000米到12000米,假设飞机飞行平均高度为10000米,那么从飞机开始下坠到触地的时间T=√(2h/g)=45.18秒,45秒跳出157名乘客,即不到1秒时间需要跳出3名,即使训练有素的航空兵也达不到这个速度,加之紧张环境下产生的恐慌又加剧了过道和舱门拥堵,更影响跳伞的速率。

2、高度太高,不适合跳伞。

正常客机飞行在10000米左右的高度时,气压极低,大约只有正常大气压的四分之一左右、即26kPa左右,氧气稀薄,温度极低,大约在零下35度到零下65度之间,即使训练有素的跳伞运动员在这个高度跳伞都有危险,对普通乘客而言,在这种高度和环境下成功跳伞,难度过大。


空军跳伞高度一般在400米到600米之间,这与伞的打开速度有关,目前有统计的最低跳伞高度为300米。600米落地时间为T1=√(2h/g)=11.07秒,300米落地时间为T2=√(2h/g)=7.82秒,最佳跳伞时间为T1-T2=3.25秒。在高速下降的飞机上,在如此短的时间没完成跳伞几乎是不可能的。

3、无专属通道,跳伞普适性差。

飞机上并没有设计降落伞的跳伞通道,战斗机设计的座椅弹射功能是紧急情况下飞行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飞机高度降至100米前弹射座椅可有效挽救飞行员的生命。

客机中间的逃生门正对飞机涡轮增压发动机,如果飞机发动机还在工作,强大的气流容易将人卷入其中,生命同样受到威胁。

因此,乘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飞机上安全讲解仅讲解紧急情况下氧气罩的使用方法,并没有降落伞的使用方法,而且跳伞也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解清楚的,需要实操训练,并不是每位乘客都会的技能。

文中部分数据参考资料:刘猛、李骊等,《低气压环境下大空间温度均匀度模拟方法研究》,《低压工程》2010年6月178期。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核先生科普


众所周知,民航客机上是没有配备降落伞包的,一旦发生空难,乘客死亡率几乎是100%。有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不给乘客配备降落伞呢?至少让乘客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但考虑实际情况,一旦客机失控即将坠毁,有没有降落伞意义并不大。

首先,一个没有任何跳伞经验的乘客从飞机上跳落,连最基本的保持身体平衡都无法做到,人会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很快会眩晕呕吐,强风也会限制人的行动能力,很可能出现打不开伞包或打开的时机不对,被降落伞的绳索缠绕坠落死亡。

跳伞是一项非常专业的运动,并不是拉一根绳子就可以解决问题,夜晚不适合跳伞,风向不对也不适合,限制条件非常多,并非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

其次,客机没有专用跳伞舱口,舱门位于机身头部,乘客从客机跳落很可能被吸入发动机内,或是撞上机翼直接死亡。

并且跳伞爱好者一般的跳伞高度在5000米左右,而客机飞行的高度通常在1万米左右,高空1万米的环境中气温大约在零下40摄氏度,空气稀薄,氧气含量非常低。客机外部气压只有内部的三分之一左右,客机将外界气体压缩后通入内部,才让乘客感觉和地面一样。

客机飞行的1万米高度下,如果乘客打开舱门跳伞,由于迅速减压、降温和缺氧,乘客很快会失去意识和被冻伤,无法完成跳伞动作。并且一旦舱门打开,客机上其他乘客瞬间就会被吸出舱外身亡。例如,2015年俄罗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客机空难,9000多米高空上客机的机尾出现大洞,大气压将身上绑着安全带的乘客都吸出舱外。

1万米高空跳伞在军事上也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活动,美军在跳伞前还要吸至少30分钟纯氧,排出溶于血液的氮气来预防减压病并做好防护措施,更不要说普通乘客的身体素质,万米高空跳伞基本等于送死。

可能很多人有疑问:有降落伞总比没有降落伞要好吧?

其实有没有降落伞都一样,因为飞机坠落会在空中剧烈翻转,乘客在失重环境中被任意摆布,连解开安全带的能力都没有。背上降落伞,走到舱门位置,再打开舱门跳伞,这完全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没有必要为乘客配备降落伞。

从经济上考虑,一般客机能容纳200名左右的乘客,为每一名乘客配备降落伞,飞机整体就需要多负重大约3.6吨,不仅消耗飞机的动力,还占用机舱内的空间,甚至连机票价格都要上涨,所以客机安装降落伞完全是累赘。

并且我们都知道,飞机发生空难的概率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低的。2014年数据显示,全球每440万个航班中有1个航班失事;从历史空难事故来看,70%以上的事故也都发生在飞机刚起飞或降落阶段,这个条件下即便配备了降落伞,乘客也没有任何可以跳伞的操作空间。

为客机上的乘客配备降落伞的想法是好,但不具有可行性。

其实,也有人想到为飞机整体安装一个巨大的降落伞。以大型商业客机波音747为例,飞机可以容纳500名乘客,为了避免单个降落伞无法打开,就需要为飞机整体安装21个大型降落伞,每个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才可以让乘客安全着陆,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不切实际。


科学薛定谔的猫


你好,我是迷彩派编辑,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一般客机飞行高度都在8千米以上,这个高度上不但空气稀薄,而且温度极低,即使成功脱离机舱,没有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乘客也很可能由于低温和缺氧而没有条件及时作出准确的动作成功跳伞

第二,客机不像战斗机,有专门的弹射装置,如果从有限的舱门逃出那么多人,难以避免发生争抢事故,最后反而不利于跳伞,还很可能导致客机的安全问题加剧

第三,跳伞是要经过培训的,不是带着降落伞包跳下去就可以的,慌乱中没有及时打开伞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四,跳伞也要选择合适区域,如果夜间,情况更加不利,如果是大海上,那么跳伞后的搜救就是老大难问题,幸存率很低。复杂的山林荒野同理。

第五,飞机高速飞行中的气流会形成很大的作用力,人很难抵挡,反而会造成更大危险



迷彩派军事


你好!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以前也这么想过,遇到空难前为什么不跳伞,降落伞不就是紧急情况的时候用的吗!现实中我们都做过客车,轿车这里不说,空间小,客车在路面是平行的形式,一般速度不是很快,当前面遇到行人突然过来时,司机都是紧急踩刹车制动,车立即停下来,这是好的情况,车上人员如果系安全带就会在原位置,不会有多大的位置,如果安全带也不系的,这时会位移身体像前,此时大脑会出现反应时间,这个速度太快,以至于大脑信号还处于原来状态,并且客车是在平面的路上形式,可是客机就不一样了,客机起飞和降落是有弧度的,飞到一定高度后就平行飞行,速度比火车客车速度还要快,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突然降速,降低高度,这时飞机是不平稳的,降的速度是非常快,往下降弧度是控制不好的,机舱内会一片混乱,机上人都乱了,根本没人能找到降落伞仓,可以说是人撞人,飞机迫降时速度非常快,速度比大脑传递信号还快,大脑会出现空白,再加上人有紧张心理,根本来不及找到降落伞。以上仅供参考



为什么宁可航空遇难死亡率100%,也不给乘客自主选择是否跳伞机会?

这应该是很多人心头的疑问,现代航空器中绝大多数机型都配备降落伞,比如战斗机,轰炸机或者军用运输机,甚至特种作战飞机也是配备降落伞的!但绝大部分直升机和全部民用航空器都不配备降落伞!飞机失事死亡率极高,多一顶降落伞多一个机会,为什么不给他们配备吗?不是因为经济性考虑吧?

直升机为什么不配备降落伞

上文说了民用飞机都不配备降落伞,但很多直升机都是军用飞机,比如武装直升机也是不配降落伞的,这是啥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直升机头顶有一个超级大的螺旋桨,尽管每分钟转速不过400转左右,但至少也是双叶,多则4-5叶,理论上在你跳伞的过程中可以切成好几段,所以有这个大砍刀在,跳伞的机会就么有了!

那直升机失事就只能等死不成?

其实各位不要紧张,直升机没法跳伞是因为这个螺旋桨,但失事时救命的也是这个螺旋桨,因为它的迎风面积很大,所以直升机在失去动力后下坠速度是有限的,甚至可以在气流的作用下旋转,保持一个稳定的下降速度。

另外直升机的起落架和飞行员的座椅抗坠毁能力是很强的,比如美军MIL-STD-1290直升机抗坠毁军标,要求直升机在以12.8米/秒的高速坠落时,飞行员生存达到95%以上!加上螺旋桨的减速和起落架的缓冲下,直升机坠毁时生还率是很高的!

驻日美军黑鹰直升机坠毁,结构比较完整,成员幸存概率很高

当然这是直升机发动机停机这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坠毁,假如尾翼被击中或者螺旋桨挂到电线,或者姿态失控,坠毁时姿态无法保持时那就各凭人品了!俄罗斯的卡-50和卡-52直升机是唯一配备弹射座椅机型,这两种机型会在弹射前用爆炸螺栓炸飞旋翼,然后再弹射,结构比较复杂,成本高昂,全世界所有直升机中也只有这两种机型配备了弹射座椅!

K50装备的K-37弹射座椅

客机为什么不配备降落伞?

直升机不配备降落伞似乎情有可原,毕竟那大砍刀一样的螺旋桨确实太危险,呆在飞机说不定还能留条狗命,跳出去就切成好几段了,肯定没法活了!但客机又没有大螺旋桨,跳伞不是正好么?其实也不然,普通跳伞(不用弹射座椅)是有诸多要求的,我们来看看客机能满足要求不:

  • 直接跳伞高度不能太高,3000-4000米
  • 速度不能高高,大部分娱乐跳伞速度只有200-300千米/小时
  • 飞机姿态必须稳定,即在稳定飞行状态下跳伞

现代支线客机的巡航高度大都在6000-8000米,泛太平洋航班巡航高度则在10000-12000米,这个高度缺氧、低温,跳伞无疑自寻死路,别说是普通人,就是训练有素的专业跳伞运动员也不敢在如此高的空中跳伞,而且机舱内外压力相差极大,一旦开舱门,那就全乱套了!

索马里客机起飞现破洞 一名乘客高空被吸出机舱

客机巡航速度大都在800-900千米左右,比如波音737巡航速度为828千米/小时,这个速度下跳伞无疑是痴人做梦,第二个速度也不适合,这迎面气流一冲击大部分就晕了。

最后一个比较关键,跳伞时飞机姿态必须稳定,这是普通跳伞的要求,否则出舱都不顺何谈跳伞?很多朋友认为战斗机坠毁状态下都能跳伞,为什么客机不行?可能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战斗机配备的是弹射座椅被称为零零弹射座椅,70年代初美国就对战斗机弹射座椅的设计要求是零高度、速度为0─1200公里/小时条件下成功弹射。当然战斗机飞行可以在高速下弹射的另一个原因是抗荷服和头盔保护,否则在如此高速气流冲击下,即使不死也得脱层皮!

这就是为什么战斗机几乎可以在任何状态下跳伞逃生(失败率其实也挺高),而且弹射座椅仅仅对训练有素的专业飞行员有帮助,普通人弹射估计人是出去了,但可能高位截瘫或者腰椎骨折,这些连战斗机飞行员遭遇概率都极高。所以你不要指望客机里给你弹射座椅,一来飞机光装弹射座椅就飞不起来了,二来这航空公司必定得破产,三来这飞机没法设计了,因为每个人的头顶都必须有一个弹射通道!

其实客机很安全,紧急状态下迫降都比跳伞生还概率高!

民航客机的安全性比汽车都要高一个数量级以上,所以各位提议装降落伞的不如给自己的汽车上装一套零零弹射座椅!当然希望你没有在隧道里遭遇需要用弹射座椅的情况!

客机如果只是熄火,姿态能保持的,那么基本都会选择迫降,因为客机的滑翔性能非常好,10000米的巡航高度上失事能滑翔老老远了!史上最强的加拿大越洋航空236号班机滑翔157千米后降落于机场,简直就是奇迹,尽管这个经验不可复制,但滑翔50千米找一个合适的迫降场地还是有可能的。

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

另一个情况我们必须要了解到是客机失事大都发生起飞和降落阶段,巡航过程中事故极少,简单的说,起飞和降落时发生事故,根本就来不及跳伞,而且高度似乎也是个问题,当然还有一个超丧的问题,现代客机动辄上百人,怎么跳伞?一片混乱下迫降成功,结果因为没有在座位上伤亡一大片,这下问题就更严重了!

设想中的客机救生系统

早期只有十几个人的DC系列飞机,飞行高度不高,确实有配备降落伞的可能,在现代客机中这个选项直接就被排除了,即使在未来仍然没有打算将这个配备重新纳回客机的安全系统!当然有一些新的伞降方式,但却不是配备给人员的,是给整架飞机伞降或者客舱脱离伞降的!

不过除了整架飞机伞降这种还有点可取之外,客舱脱离伞降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因为航空公司认为当前的客机安全系数已经很高,无需再增加什么安全措施,当然背后是这个伞降结构飞机的成本急剧上升,所以会受到抵制的,各位就不要做梦了,客机上不会出现降落伞,除非你自己背上一个!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为什么客机上没有配备降落伞,让乘客跳伞逃生。

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客机飞行高度不适合跳伞

客机飞行高度一般在8000到10000米,这个高度处于平流层底部。这个区域的气温大约在零下3度左右,这可与我们地面上的零下3度不同。因为平流层的空气对流强烈,零下3度的强对流气体会使人体体温迅速流失,几秒内人便因失温而丧失行动能力,所以,根本不适合乘客跳伞,跳伞的最佳出舱高度在5000米左右。

2、乘客不具备跳伞技能

跳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需要经过专业性的训练、掌握跳伞方法,才可能跳伞成功。而普通乘客可能连降落伞如何背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跳伞了。即便给乘客每人配备个降落伞也用不上,救不了乘客的命,像背书包一样跳下去,与在飞机上的结果无异。

3、客机不具备跳伞条件

从飞机上跳伞需要有专用的跳伞舱口,并且需要安装跳伞专用跳板,客机并没有设计这些功能,不具备跳伞的条件。如果从我们日常的登机舱门或应急舱门处跳伞,跳伞者很可能撞到飞机的某些部位、或者被卷入飞机发动机而身亡。


4、客机配备降落伞会增加经济成本

降落伞本身的价格也不便宜,如果给几百位乘客都配备降落伞,势必增加客机运营成本。这些额外成本自然会增加在机票里,使机票价格上涨。而且,降落伞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几百套降落伞会增加客机的负重、影响飞行安全。

5、跳伞需具备时间和地域的要求

跳伞适合在白天进行,晚上不具备跳伞条件,跳下去也无生还希望。而且,跳伞必须在陆地区域,如果在海洋上空,跳下去是自寻短见。

由于诸多原因,客机无法为乘客配备降落伞,也没那个必要,一路顺风、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敢从客机上往下跳伞吗?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龍族社


近期发生的埃塞俄比亚空难事故中,有157人不幸遇难。在哀悼死难者,追问波音737MAX8民航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思考如果发生了空难,怎样才能逃生的问题。在军事领域,有一个专门的兵种就叫空降兵,电视上也有高空跳伞爱好者在世界不同的高度上跳伞的画面。如果发生了空难,乘客直接跳伞逃生貌似是个好主意。然而从实际情况出发,民航客机根本无法采取跳伞这种方式。诸多客观条件限制了该方案的执行。

这些年很火的吃鸡游戏里一开局就是跳伞,但我们要注意,游戏中跳伞的高度实际上并不高,还是比较贴合现实中空降兵的跳伞模式的。空降部队的跳伞高度一般是在600米左右,在这个高度上,还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确保平稳落地。而客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在平流层,平均高度在1万米左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即使是专业跳伞运动员最多也只能在5000米的高度跳伞,并且冒着很大风险。未经训练的一般人在1万米的高度跳伞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结果比坠机还惨。

在一万米的高度上,大气压只是地面的25%左右,温度很低,氧气非常稀薄。去过高原地区旅游的人对此就有感触,4000米左右的高原海拔就能让人感到不适,万米高空是完全无法承受的。温度能降到零下30-60度,人很容易失去知觉。

即使抛开上面提到的客观物理条件,只看飞机本身和乘客的主观意志,也无法实现跳伞。客机在万米高空如果失控坠落,一般只需要不足50秒就会摔到地面上。中型和大型客机的乘客人数至少在150人以上,每秒钟必须跳出去三个人,每个人只有0.3秒时间。即使是完全不恐高的空降士兵也达不到这样的神速,普通乘客根本不可能,走到舱门边上估计人都吓晕了。专业跳伞运动员要熟练掌握跳伞操作流程都需要长期训练,普通人就更别提什么专业技术动作了。不熟练的跳下去跟背书包跳下去没什么区别。

客机本身并没有设计多个舱门,正常上下的舱门位置过于靠近发动机。在飞行状态下,跳出舱门很容易被吸进发动机,后果不堪设想。客机本身的机动性也很差,一旦打开舱门,机身摇晃很厉害,人想站稳都是问题。

总体来看,客机跳伞这个想法完全不可行。要想保证安全,最终还是要靠飞机驾驶员和地勤维护人员的细心和技术水平。


兵说


为什么客机在飞行过程中遇难,宁愿选择整机赴死,也不愿意加装跳伞设备,给予乘客自主选择跳伞的机会呢?请注意,这里是跳伞的机会,而不是说选择生死的机会。

是的,即使客机遇难,乘客真的拥有跳伞的机会,但是生还率也是小到几乎为零。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有书君以下的分析吧!

第一,客机的飞行高度根本不适合跳伞

跳伞的最佳高度在5000米,而民航客机的高度一般在8000-10000米。上升到大气层5000米时气温已经是零下一度左右了,那如果是上到8000米左右,大气层的温度将近到零下40度左右。

试想一下,一个没做任何防护措施的乘客从这么高的高空中选择跳伞求生,踏出舱门还没有12秒,就已经冻伤甚至死亡。

第二,跳伞对于气候要求以及地域要求都很高

要知道,跳伞需要在白天行动,晚上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而且跳伞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试想,如果客机遇难是在晚上,选择跳伞一样没有生还的机会;又假设说客机当时的位置在海洋中央,即使是跳伞成功了,也一样是做了无用功。

第三,跳伞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而不是说跳就跳的

众所周知,跳伞是需要考资格证的。而这个运动,迄今为止还是属于小众化而不是全民运动。跳伞员需要掌握专业的跳伞方法,还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

这就意味着,一名普通乘客选择从遇难客机从跳伞求生,也只不过是背着书包往下冲,后果和在飞机上遇难身亡无异。

结合以上的几个方面,民航客机在生产制造时就没有把配备降落伞考虑在内。一来,这样会增加客机的重量,影响飞机飞行安全;二来,这样因为会增加成本从而机票价格也会有所上涨。

总而言之,客机为乘客配备跳伞设备,给他们在空难时提供跳伞机会,其实并不是在增加生还率。

恰恰相反的,客机在航行过程中遇险还有可修复的可能性,但乘客这个时候选择了跳伞只会单纯提高死亡率。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