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止痛藥?NO,SaaS應該是阿司匹林

01

ToB SaaS的本質

做一個ToB SaaS並不難,難的是產品發佈之後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還有一些開始看起來不錯的SaaS,最終陷入困境或是無疾而終。

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諸如:認知問題、團隊問題、資金耗盡、市場無需求、無法盈利等等。但很少有創業者認真思考過這背後的本質:你的SaaS究竟能解決企業用戶的什麼問題?

這個問題似乎是不值得一答。

“這個賽道在美國SaaS很火啊,世界500強都在用,怎麼可能不解決問題呢?”。

“你看我的產品有這個功能、那個功能,這不都是企業有用的嗎?”。

“企業不都是有這些痛點嗎?這些場景都是真實存在的”。

實際情況往往是,連國內500強都沒搭上;企業用戶對你所說的這些沒有什麼感知;除了你說的“痛點”,用戶還有更多其它的“痛點”;所謂的場景,其實都是“盆景”。

如果這個問題沒想清楚,就不要指望企業客戶痛快買單。

實際上國內的大部分SaaS,既非少到沒用戶使用,但也沒達到非用不可的程度。也就是說,把有著美好前景的SaaS,做成了一個平庸的生意。

決定ToB生意的好壞有很多因素,其中“需求強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需求強度是需求行為中一個重要領域,對於ToB來說,就是SaaS對某些企業用戶的必需和迫切程度。對消費品的需求強度,已經可以進行充分的量化;而對ToB的需求強度量化,還沒看到。

為簡化問題和便於理解,我們按照ToB的目標需求,將需求強度形象化地分成三類,即:保健品、維生素和止痛藥。

這個類比未必準確,但並不影響我們對ToB需求強度分析的參照,而展開更直觀的商業思考。

02 你的SaaS是保健品、維生素,還是止痛藥?

看一門生意好壞,光有需求強度還不夠,其它因素也必須一併考慮。影響SaaS生意的其它關鍵因素包括:同類競爭程度、客單價和續費、生意門檻和銷售難度

我們內心期望的是:SaaS是企業剛需、進入的是一片藍海、能賣個好價錢並持續續費、輕鬆就能搭出產品、渠道爭相代理,客戶願意掏錢。

然而,現實常常很骨感。

我們為此做出很多努力,但結果卻是花了錢而效果不佳。比如:加大研發投入,巨資做市場,地推式人海銷售戰術。

事實上,不去改變需求強度,而在外圍無論怎麼努力,也脫離不了平庸生意的事實。

我們來看一下不同需求強度,是如何影響SaaS生意的。

  • 保健品SaaS

保健品廠家聲稱其產品在很多方面對健康有益,但通常卻是作用機理不清楚,實際效果不明顯或者稍有改善。如果不被洗腦,一般人很難堅持服用。消費者對保健品的需求強度低,因為它不是生活必需品。

對應到ToB,很像是通用SaaS平臺或工具,比如:IM、協作工具、OA、任務工具、文檔等。

一方面,因為中國企業IT普及率低,它們被認為有巨大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它們主打的是工作效率,但效率的高低很難與達成各種業務目標掛起鉤來。

所以,它們的需求強度目前不高。

它們因較低的門檻,而形成國內佔比最大的SaaS品類。又因總有公司打免費牌,雖客戶數量龐大,卻始終沒變成一個正常生意。

ToB界的保健品生存並不容易,能否撐下去全看家底是否厚實。

  • 維生素SaaS

維生素雖然不能治療和減緩病痛,但被普遍認為如果維生素缺乏,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服用維生素更像是為了完成一項令人心安的任務。

對應到ToB領域,類似於標準IT業務系統,特點是對應業務都有規範的定義。比如:CRM、財務、供應鏈、報稅、合同、費控報銷等,它們的作用是解決了企業信息化問題

它們提高了生意的門檻,但減低同類競爭的同時,轉而變成與傳統軟件競爭。它們很少有免費的,因而有營收保證。同時銷售難度增大,需要專業營銷。

維生素SaaS的需求強度比保健品要高,隨信息化普及將有更大的企業市場,但消化掉這個市場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因國內SaaS大都集中在少數幾個業務領域,又有傳統ERP軟件公司轉型到SaaS,所以短期內的競爭仍然激烈。

如果參考ERP的市場拓展速度,斷言其中的某個業務(賽道)將會爆發,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 止痛藥SaaS

疼痛可能讓人苦不堪言,而止痛藥可以快速緩解疼痛感。止痛藥不用推銷,疼痛者會主動買單。

同樣,企業用戶在達成某個業務目標,或者完成一項任務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嚴重的困難或障礙;如果你的SaaS能有效解除這些障礙,企業客戶也會毫不猶豫地購買。

止痛藥SaaS需求強度最高,同時由於業務細分使競爭性降低。重要的是,用戶一旦使用就可能會變成企業規範操作,相當於習慣的養成,SaaS最在乎的客戶生命週期就會持續

對於止痛藥SaaS,常規的營銷方式都是浪費。Marketing的唯一作用,就是傳遞和告知潛在客戶:你有解除障礙的解決方案;而Sales的作用,就是觸發用戶去行動

止痛藥SaaS的需求邏輯是“業務目標達成邏輯”(參見上一篇文章),只要業務目標達成過程中存在障礙,就是止痛藥SaaS的機會。

這個邏輯使SaaS創業的路徑發生變化:即不再是先選一條賽道,做出產品,然後去營銷推廣產品。而是先找到某個業務目標達成過程中存在的障礙,開發針對性解決方案,最後做成產品。

推廣的路徑與之一致:針對用戶障礙,銷售解決方案,最後是產品支撐。

更為重要的是:止痛藥將SaaS優秀的生意模式發揮到最大,生意效率也更高。

03 中美SaaS對比,能比出什麼?

每每到此都不可避免地與美國SaaS比較一番,令人費解的是:那些SaaS在美國明明是止痛藥,為什麼到了中國就變成維生素,甚至是保健品?

以前往往把這個問題歸結是中國企業的問題,比如: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甚至是水土不服等等。

我請教過不少美國同行,他們也沒有給出很好解釋;但從中瞭解到,美國SaaS快速發展得益於兩個重要方面:規則的紅利和創業的入口

先說美國SaaS發展的一項紅利,是對企業經營合規要求,包括企業外部行為和內部流程。眾所周知,在美國做任何生意都不能超出各種規則的限制;經營過程的任何違規甚至違法,代價高到無法承受,而IT就是確保經營合規化的技術手段。比如,因為達成銷售目標過程中,最大障礙是各種違規風險,所以上CRM就是必須。

而國內對企業經營合規性的管控不嚴格,內部秩序也不重要。同樣的CRM移植到國內企業,就變成其它用途,沒CRM也能照常營業。

再說創業入口,成功的SaaS公司都是從“解決企業用戶的問題或障礙”入手

,有的放矢地創業;而不是靠複製商業模式或者從技術入手。比如,我們一家美國合作伙伴,是“合同生命週期管理”領域的成功SaaS公司,其創始團隊都是律師。

國內的SaaS創業公司和投資人,喜歡用賽道論來定義創業方向;而實際上,“賽道”與需求強度沒有必然聯繫。

我們以企業協作領域的獨角獸Slack為例細說這個問題。企業協作這個賽道,在國內基本屬於維生素,甚至是保健品;但在美國Slack顯然是止痛藥。因為Slack至少找到並解決了美國企業用戶的兩個重要障礙。

首先,一家美國公司同時使用數個或數十個SaaS產品是常事,每天登入不同的SaaS做各種業務,令人難以忍受。其次,每個人的工作成果和業務知識散亂和難以找到,這會令知識工作者的工作變得千頭萬緒。

Slack用業務入口解決了業務的集成問題;用工作主線聚合了工作成果和知識。它終因解決了企業用戶這兩個難以繞開的障礙,而成為了止痛藥。

綜上所述,既然規則這個SaaS發展紅利,國內SaaS

目前沒有;這樣也只剩下一條路可走,創業起點就是要從做止痛藥開始。

04 從維生素到止痛藥

  • 維生素不是最好的SaaS生意

在ToC的消費領域,從保健品到止痛藥都有市場;客戶數、客單價和復購率這幾個要素決定生意的好壞。

而ToB領域的SaaS生意則不同,首先是客單價(也就是訂閱費)不可能訂的很高;其次如果是非止痛藥SaaS,企業內部就很難固定為使用規範,復購(相當於續費)就難以實現。

維生素SaaS雖然能維持生意,但不是最好的SaaS生意模式

  • 止痛藥:更能發揮簡單的力量

維生素SaaS產品設計思路,是在標準業務基礎上,靠增加更多功能取勝,這與解決用戶業務障礙的邏輯偏得很遠。

比如Slack的“功能”就非常少;Zoom在視頻會議SaaS中也屬於簡約風格,但這並沒有影響它們在各自領域成為最好的止痛藥。

這個簡化邏輯,可能是SaaS初創公司能夠抗住互聯網巨頭,而逆襲成功的原因,比如Slack vs 微軟、Zoom vs 思科。

大公司憑藉資源實力,能夠做出任意複雜和龐大的系統;而小公司靠創新只做解決業務障礙的少數“功能”。

  • 疫情能將維生素變成止痛藥?

疫情使部分行業的遠程辦公成為必需,開會和上課使視頻會議成為必需。

馬上就有媒體出來說:藉助疫情,SaaS要火。

按照止痛藥的邏輯,即克服

業務目標達成過程中的嚴重障礙,遠程辦公和視頻會議就是止痛藥。但是也不要忘了,SaaS生意必須解決持續性的問題。也就是說復工、復課後,大家仍然對遠程辦公和視頻會議抱有持續的熱情,成為工作日常。這有多大可能?

首先,這些止痛藥不夠硬核,比如在線教育,真正的痛點不是疫情期間有無課上,而是你是否佔有頂級的教師資源。其次,復工後,主要障礙也就隨之消除了,它們不再是止痛藥了,很大可能不會繼續使用了(真的受夠了)。

最後,它們會保持本來的業務目的。疫情既不會催生,也不會改變什麼,一切都是自然進化的結果。要知道,OA十幾年前就有了,電視大學的出現則更早。

至於說自家的SaaS能夠幫助客戶渡過危機,甚至說能給客戶帶來更好機會。把保健品當作止痛藥賣就有點扯了。

中小企業也不容易,還是放過它們吧。無論是ToB公司、還是企業客戶,現在都不是疫情中找商機的時候;除非改做SaaS口罩。

维生素?止痛药?NO,SaaS应该是阿司匹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