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车的杀伤力大吗,从《左传》记载,看春秋时代的战车和车战

进入春秋时期,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诸侯之间有了矛盾,往往通过武力解决,加上大国对小国的吞并,战争不断。而作为当时的快速反应部队,战车部队的规模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

古代战车的杀伤力大吗,从《左传》记载,看春秋时代的战车和车战

一,春秋战车配置

1. 战车的实际大小

左传记载中春秋时期有戎车,广车,軘车,这些是有特殊用途的战车。常用的战车称为乘车,也称兵车,革车,甲车,轻车。乘车一般有四匹马共拉,也有用两匹的。车轮直径一般在120-130cm之间,车厢长多在120-130cm,宽一般90-100公分,高一般20-30公分,车厢大小跟现在农村的电三轮车车厢大小差不多。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战车复原结构图如下:

古代战车的杀伤力大吗,从《左传》记载,看春秋时代的战车和车战

春秋战车复原图

车厢后部正中留有车门,以供人员上下。车厢正前方有轼,以便乘车人员扶着稳定自己。

是不是远没有你想象的高大。这其实长期战争选择的结果,交战时对战车机动性的要求决定,战车在满足载人和交战需求后,尽可能的轻便灵活。

2. 三个人的战车

战车的标配是三个人,御,车左和车右。有时也会再上一个人,多出来的这个人称为驷乘。

御负责驾车,在车子中间;车左在御左侧,使弓,负责远程打击;车右在御右侧,使戟或者长矛,负责近程攻击。

古代战车的杀伤力大吗,从《左传》记载,看春秋时代的战车和车战

二,春秋时期车战的规模

1. 车战的规模

我们从左传的记载看一下各国车战的规模:

晋国:前597年晋楚城濮之战战车七百乘,前575年齐晋鞌之战战车八百乘,前529年在邾南阅兵战车四千乘,前501年晋国伐齐战车千乘。

楚国:前666年战车六百乘伐郑;前573年伐彭城,以三百乘戍之而还。前530年楚国陈蔡不羹,赋战车四千乘。

齐国:前662年以战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戍曹;

秦国:前628年伐郑,不低于三百乘战车;505年,战车五百乘救楚

郑国:公元前772年战车两百乘伐段;前548年,战车七百乘伐陈;

鲁国:前530年大阅兵,战车千乘。

春秋初期,战争动用的战车数量多为几百乘。到了春秋末期,鲁国这样的小国一次阅兵也可以拿出上千辆战车,而晋国一次阅兵可以动用四千辆战车,楚灵王时不算楚国本土的战车数量,仅其外占的四座大城,就可以动员出四千辆战车。

2. 车战成为常态

左传中记载了两次耐人寻味的战役:

隐公元年,北戎侵入郑国,郑庄公进行防御,戎人都是步兵,而郑国都是战车。郑庄公担心被戎人包抄偷袭。公子突根据戎人的习性,认为戎人贪而不亲,不知道相互救援,可以设埋伏打败他们,最后设了三处埋伏,打败了戎人。

昭公元年,晋国的中行穆子在太原同无终人和群狄交战。将要开战的时候,他的下属魏舒说:他们是步兵,我们是战车,地势又险峻。十个步兵围攻一辆战车,战车必败,在险峻的地势交战,战车必败。请把大家编成步兵队伍吧,从我开始。于是把战车人员拆分,每五辆战车的人编为三个五人小组。大败对方。

上面的战役可以看出两点:一,战车部队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也需要步兵部队的协助;二,用战车部队作战已经是春秋时期各国的常态了,在遇到没有战车的外族敌人时,甚至会显得比较尴尬。

三,车战的过程

1. 单车挑衅

当双方部队相遇,尚未开战。经常会互相挑衅,即派出一辆战车,冲至敌方营垒,抓俘虏或杀伤敌方士兵带回,以激怒对方出战,称为致师。左传中记载了多次致师的行为,我们看一下其中一次: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楚国派出许伯为御,乐伯为车左,摄叔为车右,单车到晋军营垒挑衅。许伯说:我听说致师,御要驾车快到旗帜被风吹倒,战车触到敌人的营垒。乐伯说:我听说致师,车左要箭无虚发,能够在御下车整理马鞅的时候替他执辔。摄叔说:我听说致师,车右要冲进敌营,杀死敌人,然后带着俘虏上车。最后他们三个人都做到了。

古代战车的杀伤力大吗,从《左传》记载,看春秋时代的战车和车战

东周铜器上战车图像

2. 布阵与陷阵

当主帅决定发起冲锋时时,会先布置好阵形。前550年,齐庄公攻打卫国,左传中详细记载了齐军的阵形:

先驱,谷荣御王孙挥,召扬为右;

次驱,成秩御莒恒,挚为右;曹开御齐庄公,晏父戎为右;庄公的副车,上之登御邢公,卢蒲癸为右。

左翼,牢成御襄罢师,狼蘧为右。

右翼,商子车御侯朝,桓跳为右;

殿后部队,商子游御夏之御寇,崔如为右,烛庸之越驷乘。

齐庄公将部队分为五部分,先驱,次驱,左翼,右翼,殿后部队。庄公乘戎车编在次驱。

交战之时,双方战车相向驰骋,先整理好队形发起攻击的一方往往能取得有利局面。晋楚邲之战中,在双方将战未战之时,楚国孙叔敖率先发布进攻的命令,占了晋军的先机。

3. 指挥车的作用

指挥车是主帅所乘的战车,车上置有军旗和战鼓,主帅坐于车左,击鼓以为号令,鼓音不歇,冲锋不止。

公元前589年,齐晋鞌之战,晋国主帅郤克受伤,想要退出战斗,他的御解张对他说的话反应了指挥车在战斗中的作用: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于是解张左手拿缰绳,右手抱槌击鼓,拉车的马受惊不能停止,后面的部队跟着指挥车冲锋,大败齐军。

4. 战车对战

双方战车如何交战呢?因为战车有多匹马共拉,可控性有限,就算同一部队,战车的前后左右也要保留很长的距离。在冲入敌阵中之后,很难保持一定的作战队形,往往与对方的战车混在一起。从左传记载来看,捉对缠斗是战车交战的常态。

齐晋鞌之战中,晋国的韩厥的战车跟在齐国国君的战车后面,齐顷公因为韩厥是君子,杀其不礼,没有射韩厥,而射杀了他的车左和车右。晋国的綦毋张因战车损坏,跳上韩厥的战车。这时齐顷公战车的马被树枝挂住,不能前进,被韩厥追上。韩厥走下车,向齐顷公致礼,齐顷公的车右因为受伤,不能保护顷公,就假冒顷公,让顷公逃脱,自己做了韩厥的俘虏。

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韩厥的战车在郑国国君的战车后面,韩厥的御说:我们赶快追吧,郑国国君的御总是往后看,没有专心驾车,能够追上他。韩厥说:我不能再使另一个国君受辱了。停止了追赶。过了一会,晋国郤克的车子跑到了郑国国君的车子后面,郤克的车右说:可以偷偷在前面截住他,我在后面追上他的车,把他俘虏。郤克说:伤害国君要遭刑罚。也停止了追赶。

可以看出两点:

一,战车在发起攻击时虽然气势磅礴,但交战之中却很难保持密集队形,形成有效的联合攻击。只能各自为战,靠车左的弓弩和车右的戟矛进行单兵攻击。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国君的战车也很难得到其他战车的保护,只能依靠自己战车的力量。

二,交战之时,虽然互为敌国,礼的约束仍在,贵族之间遇到仍然互相行礼,以示自己并未失礼,是按礼而行的。这是春秋时期战争与众不同的地方。

四,结语

进入战国以后,国与国之间的吞并更为激烈,战争也卸下礼仪的伪装,成为诸侯扩张领土的直接手段,将领更加专业化,贵族间决斗式的战争消失了。骑兵作战,更加的迅速灵活,更符合战国时代的作战需求,战车从主要的作战方式逐渐退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汉代以后,骑兵作战完全取代车战,战车就此走下了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