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援漢醫療隊如何在生死線上“搶人”?

14支醫療隊舉行學術交流會分享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的經驗與建議

3月13日晚8時,廣東援助湖北武漢的醫療隊展開學術交流會,14支醫療隊分享其在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的經驗與建議。

“通過這樣的交流,各隊分享自己寶貴的救治經驗,大家相互借鑑,努力提高救治效率,戰勝疫情。”廣東援漢醫療隊指揮部臨時黨委書記、總指揮餘德文說。

改善氧療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剛接管病區時,患者太多,不少患者不能得到及時足夠的供氧,這是很危險的。”廣東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醫療組組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愛蘭說,他們負責接管漢口醫院呼吸六病區,共有80張床位,重症比例長期達70%,危重症比例最高達20%。

“改善氧療是快速降低死亡率的必備措施,也是重中之重。”陳愛蘭直言不諱。為了解決供氧問題,廣東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郭亞兵等四處募捐了上百臺製氧機,並制定了漢口醫院氧療指引,採用無創呼吸機時對重症患者雙路給氧,大大緩解了漢口醫院供氧問題。

同樣是接管漢口醫院的廣東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姚麟也表示,多渠道供氧,大大提高了重症救治率。

截至3月12日12時,漢口醫院呼吸6病區累計收治病例184例,110人正常出院,出院率達59.78%。

“條件有限,高齡患者居多,我們爭取最大化的救治。”姚麟表示,由於目前還沒有抗新冠病毒特效藥,需要等患者自身產生抗體來戰勝病毒。所以對患者的營養支持、水電解質平衡、內環境穩定等方面維持比較關鍵,也是患者康復的關鍵。

“新冠肺炎患者有一個特點就是食慾下降非常明顯,而康復的一個標誌便是食慾明顯提升,”姚麟說,對於普通型和輕症患者採用膳食和營養療法,對於可進食的老年患者或者營養不良患者採用口服營養補充,對於吞嚥功能異常或機械通氣的患者採用管飼等五階梯方法實施營養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

截至3月13日,廣東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接管漢口醫院呼吸七病區累計收治175例患者,出院129人,其中出院中60歲以上達64人。

善用資源普通病房變小型ICU

“2月7日接管武漢協和西院一個新開的病區,當天便收治了50多位患者,而且多數為重症患者。”支援武漢協和西院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療隊副主任醫師羅益鋒說。

由於武漢協和西院只有一個ICU病區20張床位,難以滿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中山一院醫療隊利用資源在普通病房搭建起一個“高級生命支持單元”,即一個簡化版的ICU,共有5張床位,集中收治本病區及其他病區轉入進行氣管插管有創通氣的危重症患者。

無獨有偶,同樣是接管武漢協和西院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也創立了類似功能的“逸仙ICU病房”。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隊員唐恬恬介紹,由一個普通病房改造成的小型ICU,擁有4張床位。該病房運用重症醫學科診治流程和管理方式,配備具有ICU工作經驗的醫護團隊,“集中火力”加強對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

多學科、個性化綜合救治管理

在救治患者制度創新方面,唐恬恬表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首創醫護一體化工作制度,醫生和護士形成相對固定的診療團隊,以醫護小組的形式為病人提供治療、護理、康復一體化的責任制整體醫療服務。

“這種模式查房可促進醫生護士緊密結合,促進新冠肺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專業化、規範化的診治與護理,促進醫護質量的持續改進,使患者獲得最大的收益。”唐恬恬說。

支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醫療隊副主任醫師畢筱剛也表示,他們的舉措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的有異曲同工之妙。他介紹,醫療組進行科學分組,28名醫生分4個管床組,分成7個值班組;每一值班組由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混搭組成,均有一名熟練掌握ICU技能的醫生;保證24小時內所有醫生均能對自己所管的患者查房,保證每一個值班週期所有患者均有醫生查房。

“醫病醫身醫心。”羅益鋒說,在臨床救治過程中,大多患者出現焦慮焦躁失眠等精神心理障礙,他主張在給患者治病的同時也應關注他們的心理。

陳愛蘭也深有同感地說,給患者安慰鼓勵是非常重要的,要讓他們知道,90%的人都是可以活下來的,死亡只是少數,讓他們對生活有信心,才更有利於康復。

“醫患心理問題不容忽視,我們是首支派出兩位精神學科隨隊醫生的隊伍。”支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尹海燕說,他們採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雙管齊下的治療方案,除了使用抗焦慮抑鬱、催眠和精神科藥物以外,同時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心理輔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