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在現代商戰中有用嗎?范蠡和華為實戰告訴你其中祕笈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是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其在現代商業中很實用。兵道如商道,學得可以為心機,手法活絡,或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一、范蠡經商觀,充滿兵家謀略智慧

《三十六計》在現代商戰中有用嗎?范蠡和華為實戰告訴你其中秘笈

范蠡

其一,我認為范蠡的經商觀得益於師從,充滿兵家智慧與謀略。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范蠡的老師是計然,計然的老師是鬼谷子。

而鬼谷子是堪稱諸子百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代智聖人。後人曾把《孫子兵法》和《鬼谷子》並稱為中國古代兵家謀略的姊妹篇。前者側重戰略,後者側重戰術,兩者缺一不可。

范蠡曾獻策“美人計”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又給自己一個錦囊——“走為上計”棄官從商。再後來,他把從老師計然那裡學的兵家思想和理論,成功地運用於商道。

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商業鉅子發家致富的經營之道與兵法謀略非常相似。

范蠡曾經明確的講過,對於兵法“既已施於國,吾欲施於家”。如果說《三十六計》為商道提供了一些基本原則的話,那麼范蠡就是活學活用這一原則的成功者,他的經商之道體現了他卓越的思想、智商、情商、財商,處處閃爍著兵家謀略與智慧。

我認為學習范蠡的商道,可以在他的兵道與商道互通思維的結合處,去把握商道的基本原則。也可以具體在人謀,事謀上上去把握。

比如“瞞天過海”這一商計,計然是這樣傳給范蠡的,范蠡也有具體的看法:

計然說:談生意,誇耀他人錢財多,實際上是暗中要挾他人。以羨慕的口氣說他人誠實守信,實際上是有意識譏諷對方。客商來到卻沒有攜帶任何貨物,不是來索取賬款,就是等候別人。買者與貨主私下裡商議,不是定價就是賒賬。

在范蠡看來,對當前的客商誇耀其他客商本錢大、貨物多,是為了讓這個客商不能安穩、沉著,這之中有暗中要挾的意思。對我大談別人的忠誠、厚道,一定有諷刺我刻薄的含義。如果客商來時,沒有攜帶任何貨物,不是向主人家索取賬款,就是為了到此來等候親朋好友。主家與買主私下秘密商議,恐怕他們之間可能有舊賬未清,會扣我的貨款作為抵押、補償;如果不是這樣,就是貨價飛漲,他們在背後秘密商議,對我隱瞞真實價格。

計然說:經營設施製作得精細、靈活,不在外表上下功夫,反而證明他內部充實。排場鋪張虛華、廣告招搖,一定小心他可能是內部空虛。有許多客商,因為對方行頭很大,所以放心購買,這樣做十個中有九個危險。

范蠡認為,做事的規模簡陋狹小,不追求張揚大排場,他的內部多是有名有實的。擺大架子,弄假名頭,他的內部多為不實。商客見到中間人行事張揚、名頭大,便把貨物十分大膽的託付於他,沒有任何疑慮,一旦出了變故,就會虧損大量錢財。怎麼可以因為名頭大就不小心了呢?

可見,古代經商也善用瞞天過海之計,但范蠡和他的老師自有定數。

其二,我認為范蠡的經商觀,體現在“利”、“予”、“和”的原則及靈活運用上。

《三十六計》在現代商戰中有用嗎?范蠡和華為實戰告訴你其中秘笈

范蠡塑像


這三個字,體現了儒、道中的道術思想,中庸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慈善為寶的思想,這意味著范蠡的商道似乎與打打殺殺的兵道沒有多大關係呢?

商道中正是有了“利”、“予”、“和”的原則,才能使商道中維持一種規則與平衡。老子的“不為”思想就能體現。而一旦打破了這種平衡,出現了不正當的競爭和商戰,自然就會產生對策。

對范蠡關於“利”的原則理解。在范蠡看來,經商之人首看有利否,無利而往者不為商,為利之往者為小商,為名而往者為中商,無名利而往者為大商。損人利已者為奸商。損已而利人非商。這樣的分類,就好比搞清楚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首要問題了。

如何合作?如何競爭?在范蠡的老師的老師那裡,叫做“謀慮術”。合謀分三種,即雙贏共好、一勝一負、兩敗俱傷。因此要選好合作夥伴,制定合作戰略關係。

對范蠡關於“予”的原則的理解。“予”就是合理解決商業利益中矛盾衝突的最好辦法,通過這個辦法,可以解決利益各方之間的平衡,最後達到了共同的目的。

如何予與?范蠡的“情商課”教導我們,要學會給予讚美,而這得看你善不善於使用“飛箝”,“防人”是不是謹慎,“讓利”是不是在誠實的合作中。

比如說,察人且留三分意,既知彼又知己。對待任何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無。對待任何人且留三分意,是在道上要付出真誠的心,但在術上留三分意。這便於知彼知己,確立跟任何人的合作的關係。

比如說,逢事且讓三分利,既成人又達己。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尤其是遇利益利方面、名利方面等等情況,逢事且讓三分利。有時候我們要讓一讓,讓出三分利,才能做到成人達己,只有對方有收穫,你的一份收穫才有保障。只有利益均沾,利益平等,才能維持良好的,長期的,永久的合作關係。

對范蠡關於“和”的原則理解。在范蠡看來,一個成功的商人,要懂得商道之本,審時度勢,溝通權變,要善於聯繫各色人物,調和各種矛盾,明辨禍福利弊,善於下出最高境界的和棋。

如何做到“人和”?於內,要建設好自己的團隊,彌補自己的漏洞;於外要防止對方攻擊自己的漏洞,當然也要學會攻擊對方的漏洞。在鬼谷子師爺那裡,促進自己內部團結的叫“內楗術”。

一個團隊,要達到“人和”,有三種途徑。一是可以靠道德相連接,即君臣關係、合作伙伴的關係要非常好、非常信任。最高的境界是靠藝術相連接,靠一個人的藝術,靠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二是靠朋黨相連接,即團隊、朋友、合作者;三是靠錢物相連接,即眼前利益的結合,但這不會長久,是下策。

如何彌補不足,堵塞漏洞,叫抵巇術。發現對方漏洞,攻擊對手,是進攻。彌補自己的漏洞,保護自己,是防守,有三種途徑:

一是學會發現漏洞,發現縫隙。要善於觀察細節,在漏洞、縫隙還沒有發展到最大,還沒有發展到破壞性很強、不可救藥的時候,見微知著,做出有效的抵巇,防止變成大問題;

二是善於防微杜漸並預料未來。通過今天的小事可以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通過今天的細節,可以看到未來的發展方向,讓一切消失在或者控制在萌芽之中;

三是善於發現漏洞並攻擊對手。發現對手的漏洞,並予以攻擊,用競爭的方法戰勝對方,叫做矛。要善於針對市場、管理、產品的漏洞性質,用我們的矛擊中要害,戰勝一切困難;

四是善於彌補漏洞並保護自己。發現自己的漏洞要及時地彌補,因為你不彌補,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法來攻擊你,所以這是一個保全自我的方法;

五是善於擴大漏洞並摧毀重建。對於那些不可救藥的、不能繼續經營的項目,對於那些不能再使用的人員,乾脆放棄、摧毀,重新再建,這叫不破不立,該破的就破掉,不要背這個大包袱。

其三,我認為范蠡的經商觀,體現在他的價值觀中,有以下特質。

《三十六計》在現代商戰中有用嗎?范蠡和華為實戰告訴你其中秘笈

三十六計


成就感的特質。他所以有成就,是因為挑戰總能成功,並得到社會認同。從政,則奉行了一個臣子的忠義,一生中兩次官至極品。為商,則盡了一個商人的良心,三次富過千金,每次富達千金又都施濟天下,但不久後又迅速再至千金,富甲天下,可謂盡了忠心與良心。

自由的特質。他對人生有美好的追求,欣賞力強。他的人生充滿挑戰性,總是不失時機地實現人生轉折。他獨立性強,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時間和行動,自由度比較高。

高情商的特質。他道德感厚重,自強不息。自我成長力強,不斷超越自我。他知人、識人、愛人。他歡樂,常樂,身心健康,以方圓之態享受人生。他的權威顯著,影響力卓越,受人歡迎,尊敬。他安全感強烈,見微知著。

仁慈的特質。他協助他人,成就自己。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於貧友昆弟。他曾經指導齊國國君在後苑治池養魚,一年得錢二十萬。他又指導魯之窮士猗赴西河經營牧業、鹽業與珠寶玉器。

積極向上的精神特質。他具有儒家和道家文化特質,有創新精神,忍辱負重、人格高尚。出世不隱世,可見胸懷之寬廣,境界之高尚。

誠信的特質。他做自由商人,與志同道合的人合作,從不與官場人為伍,不與黑惡勢力合作。他以誠信經商為本,待人友善真誠。他堅持“逐十一之利”的善舉,雙贏共享,沒有貪心雜念,不再多取。能夠深明道義、安分守己,不做非分之想。

在范蠡的五字商訓中,有柔性,也有剛性。天,是要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是要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人,是要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才,取之有道”;神,就是要勇強,遇事果敢,敢闖敢幹;鬼,是要有心機,手法活絡,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范蠡在《三謀》中強調,人謀用人要正,忠奸定興廢。大事要慎,妄託受大害。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處事宜靜,浮躁誤事多。

范蠡的特質,被司馬遷稱之為“富好行其德”。范蠡的一生,被司馬遷精概括為“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二、現代商戰,華為實戰是左手拈情商右手舞神劍

《三十六計》在現代商戰中有用嗎?范蠡和華為實戰告訴你其中秘笈

華為

今天,華為已經成長為全球通信行業的領導者之一,任正非的總結是:我們公司唯一的武器是團結,唯一的戰術是開放。

團結是什麼武器?開放是什麼戰術?華為為什麼能使出連環計?

其一,“並向一敵”,將目標管理思想提高到“巔峰”境界。

孫武的“全勝而非戰”的思想,讓華為企業目標管理思想達到“巔峰”境界。

眾所周知,美國對華為發難,將華為列入了“實體清單”,然後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比如ARM、谷歌、鎂光、西部數據等企業相繼對華為進行斷供。

一方面理論上可導致中國企業失速。但“打草驚蛇”,又給中國企業以警惕,可以看到新的競爭對手,同時反過來,還可能給華為能帶來“漁翁之利”,成功屬於強者。

面對美國的發難,華為暗度陳倉,積極應對,打出了一連串的漂亮的組合拳,或者稱連環計。

美國對華為的發難,關鍵著力點在於芯片、操作系統,這也是華為甚至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對美國高科技最依賴的地方,這正是被攻擊的所謂“漏洞”。

兵來將擋,華為採取抵巇術。華為啟動了芯片“備胎”計劃,表示華為基本不受影響,同時宣佈自研系統的消息,也就意味著接下來或能擺脫谷歌、微軟的壟斷,這是自主創新。這是“謀之於陰,成之於陽”的具體運用。

隔岸觀火,得付出代價。這場“發難”引起了效應,像谷歌等廠商就開始著急了,按照媒體報道,谷歌聯繫了一系列的企業,想去遊說政府,解除針對華為的限制。

縱橫捭闔,是開發術。華為聯繫了日、韓系廠商,加大與這些廠商的合作,然後像三星、SK海力士、LG等都表示不會對華為斷供,還有臺積電也表示大力支持華為,基本上華為就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了,芯片、內存、系統基本上都有了解決方案了。

樹上開花,夯實基礎。為了掃清自研系統的障礙,為了發展自研系統鴻蒙的生態,華為近日期還邀請安卓APP開發者入駐華為的應用商店,以解決生態問題,讓自己的系統能夠徹底的替代安卓。

反客為主,是順勢。華為是5G專利擁有最多的企業,美國建設5G,是繞不開華為的專利的,你可以不買設備,你可以拒絕華為,但卻不能拒絕華為的專利。目前華為已經獲得了全球已獲30國46份5G商用合同,真正的全球第一的成績。

其二,“修道而保法”,將管理思想做到“好嗨喲”。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對企業管理者十分適用。

“修道”,就是樹立為社會、為民眾、為自己的團隊服務的宗旨,生產高質量的產品,使企業在民眾中有良好的信譽。

“保法”,就是要健全企業的規章制度。

“修道保法”,即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與機制。比如:技術創新、生產安全、車間管理、技術保密等。

商業競爭中,常常為對方所攻擊的目標就是環節的漏洞,即制度漏洞。只要使得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和規範的操作方法,以保證技術、信息等企業競爭的核心得以充分的保障,那麼就能在商業競爭中穩操勝券。

兵法中的“法”的延伸就是“曲制、官道、主用”等,相對企業的就是部門、管理職責、隸屬關係、內部管理以及各項制度。

華為財富共享的制度設計,是“修道而保法”的一種新嘗試。華為是中國科技公司國外對手最多的公司了,也正因對手這麼多,遍佈全球,因而更應該做到通過創新來保護自己。

在兵家謀略看來,這是“符言術”在商道中的具體運用。為人處世的標準就是要做到: 善守其位、做到穩定,察人之明、做到清醒,虛心納諫、做到端正,賞罰必信、做到無私,多方諮詢、做到明辨,遵規循理、做到控制,遍通事理、做到周密,洞察奸邪、做到除惡,名實相符、做到求實。

其三,“知彼知己”,讓信息管理思想“飛起來”

“知彼知己”,要求企業的領導者知曉外部環境,明白企業自身。

知彼的範圍包括政治動態,社會風尚,經濟狀況,市場需求,競爭對手等。

知己的內容範圍包括企業所擁有的物質條件,銷售狀況,企業應變能力等。

只有對上述“彼”和“己”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瞭如指掌,才能如兵法所說“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揚長避短,提高決策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使企業沿著正確的航道順利前進。

華為作為5G的領軍者,在全球的處境過得並不輕鬆。即使在份額最大的歐洲,華為依舊面臨著來自芬蘭大廠——諾基亞的威脅。作為一家生產5G設備和軟件的關鍵廠商,諾基亞帶來的阻撓絕對不少。

多年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談到華為公司的最低和最高綱領時說:我們的最低綱領是活下去,最高綱領仍然是活下去。靠什麼活下去?唯一的選擇是合作。

華為員工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四、現代商戰,華為使用三十六計正當時

《三十六計》在現代商戰中有用嗎?范蠡和華為實戰告訴你其中秘笈

任正非

其一,擁有自己的科技實力,才是核心競爭力。當別人實施釜底抽薪,華為的應對就是:打造操作系統的核心能力。

在美國政府把華為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後,谷歌公司已經暫停與華為公司的商業往來——包括硬件和軟件轉讓與提供技術的服務等。換句話說,華為只能使用通過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AOSP)繼續開發新的安卓系統。

雖然影響是多方面的,但也教會了華為要警惕,但華為不缺自研打造操作系統的能力,華為已經開發了自有操作系統,並且能夠覆蓋智能手機和PC。當然,華為還是更願意與谷歌和微軟的生態系統合作。

華為的“方舟編譯器”,通過架構級優化,顯著提升性能,尤其是全程執行機器碼,高效運行應用,徹底解決安卓應用“邊解釋邊執行”造成的低效率。

目前,華為方舟編譯器已經面向業界開放開源,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呼籲APP開發商、開發者儘快使用,帶來煥然一新的體驗。

華為“鴻蒙”曝光之後,順帶曝光的還有華為的一整個“神獸軍團”,展現了華為真正的實力,但是有網友深信,華為的實力一定遠遠不只如此,肯定還有很多的“殺手鐧”沒有亮出來。

也正是如此,之前很多“落井下石”,冷眼旁觀的企業紛紛開始上演“自打臉”的戲碼,爭先恐後的撤銷了對於華為的“宣佈”。隔岸觀火計出,是有付出的。

其二,抓住機會,反客為主。反客為主,必做到,第—步須爭客位,第二步須乘隙,第三步須插足,第四足須握機,第五步乃為主。這些華為事實上都做到了。比如華為與美國巨頭達成4.5億和解費,在這一領域,華為給人們都映象就是反客為主。

實力槓槓的華為,是不會做空城計的。當人們在懷疑,到底華為鴻蒙系統是名副其實存在,還是隻是為了對抗國外製裁,虛晃一槍,只是一出空城計的時候?華為宣佈自研鴻蒙系統成功!

華為想的,比絕大多數人想象的更為長遠,不僅是手機的軟硬件,還有服務器、臺式機等各類辦公工作應用場景的軟硬件產品都有涉及,並且實打實的拿出了產品,並且能夠基本滿足日常的需求。任正非說:華為不和BAT正面競爭,我們要殺出一條不同的路來。

目前,高通在信號專利上紮根很深,世界上幾乎所有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的企業都向它支付專利費。根據高通給出的數據,有22%的華為手機搭載著高通的芯片。

專業人士分析,雖然華為在3G、4G上落後於高通,但在5G上,高通可是遠遠遜於華為,華為目前已經拿下全球大約40個商用合同,發送了4萬多個5G基站,佔據了全球26%的市場份額,高通的優勢蕩然無存。

其三,加強自身精神,做好“內楗”。華為創建了一個集“利、予、和”為一體的股權結構。華為從創立之初就探索一種勞動者普遍持股的制度,到2016年6月底,華為有8.45萬名員工股東,佔有98.60%的股份,創始人任正非僅佔有1.4%。無任何外部財務股東,也是全球500強企業中極少數的未上市公司,華為的股東具有“勞動者+資本人”的雙棲特徵。

有研究華為的人士認為,這是華為擁有強大的內部凝聚力的核心機制,即所謂“人人做老闆,共同打天下”。 華為共享制度實驗的根本是企業價值觀的假定。20年前,華為就在嘗試探索如何為“知本家”定位,嘗試一種“人才僱傭資本”的實驗。

華為的領導層認為,在資本短缺時代形成的“股東利益最大化”的企業理念,在過去的時代對人類有巨大貢獻,但在資本過剩時代,勞動者、尤其是知識勞動者是企業長期價值創造的第一競爭力,因此企業的價值分配要先於和優於向勞動者傾斜。

基於這樣的原則,過去28年,華為員工平均年收入之和與股東所得的比例是3:1。中國有句格言: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就是對資本與勞動者動態關係的精闢總結。

華為給自身設定的的願景是:豐富人類的溝通與生活。這也正是17萬華為人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長期奮鬥的巨大精神力量。

正是華為依靠這個,才凝聚了17萬6千位知識員工。華為新的探索是,要將這種普遍共享的模式擴展到整個生態圈,以實現包括客戶、供應商在內的多方共贏。

華為在過往的近30年,依靠合作—共享的制度創新,構建了一個17萬人的利益—責任共同體,並在此之上,逐步形成了一個以中高層核心骨幹為基礎的命運共同體,和由一批高層管理者、科學家組成的使命共同體,這是華為賴以成功的根本要素。

《三十六計》在現代商戰中有用嗎?范蠡和華為實戰告訴你其中秘笈

36計


如果說范蠡在古代創造了財富的奇蹟,那麼在今天,我們可以通過華為,瞭解其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商場上的反應,領略商戰中的兵家謀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