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孩子解釋生命與死亡,這些書和電影推薦給你,講解恰到好處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襲擊,向我們發起了挑戰,直到今天,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還在持續。


面對這嚴峻的疫情,不得不激發人們對這場特殊戰役的深入思考。其中,話題最沉重的莫過於關涉生與死的“生命教育”了。


如何向孩子解釋生命與死亡,這些書和電影推薦給你,講解恰到好處

疫情之下,有人奮戰一線,有人逆行支援,有人堅守崗位,有人身陷病毒,有工人停工,有學生停學,有道路停行······其間,大愛與小我,活著的考驗與對死亡的思索,如何實現個人價值的反思與不同社會層級的現實困境相互交錯。


面對這嚴峻的疫情,不得不激發人們對這場特殊戰役的深入思考。其中,話題最沉重的莫過於關涉生與死的“生命教育”了。


如何向孩子解釋生命與死亡,這些書和電影推薦給你,講解恰到好處


01

生命教育的發展歷程


“生命教育”一直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也是國內外極為關注的。


早在1968年美國人傑唐納·華特士,便開始倡導並踐行“生命教育”的思想,而“生命教育”的概念,則是由澳大利亞人於1974年正式提出。隨後,澳洲悉尼、日本、烏克蘭等國家也相繼關注生命教育,並漸漸開始與中小學課程掛鉤。


而港澳臺地區,也極為關注“生命教育”,以臺灣為例:


1997年,臺灣教育局將死亡教育和生死教育引進,稱為生命教育。經過幾年的發展,臺灣的生命教育從教育目標、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到評價活動已形成自己獨有的體系,並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目前,臺灣中學均設有獨立的“生命教育課,配備專業的生命教育教師,並規定了課時。


如何向孩子解釋生命與死亡,這些書和電影推薦給你,講解恰到好處


02

北大教授對生命教育的研究


我們生命究竟是從哪裡來的?有些生命的價值是否比別的生命重要?我是為自己活著,還是為別人活著?我的生命是完全屬於我自己的嗎?我是否有處置乃至結束自己生命的權利?

······

北京大學哲學系的教授何懷宏,在談論如何與孩子交談生命與死亡話題時,曾提到過這一系列問題,圍繞這些問題,他表達了深刻而簡練的觀點。


他指出:我們對生命不能不心存敬畏,它是那麼美麗而神秘。我們每個人都要小心呵護它,呵護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從小就懂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讓這個奇蹟繼續延伸,充分展現,開花結果。


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每個人生命都能夠發出他自己的光彩,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應該自立自信、自強自矜,這是正面的事,但是也會有負面的自戀自私等等。我們不如說,個體是一箇中性的東西,它能夠恰當地把握這兩個方面。在為自己發展有意義的這邊,比如自立自信自強,要對他人有益,對社會有益,其實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器,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也不能夠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我們的教育,其實也是讓孩子能夠自我教育的教育,能夠讓他獨立。


死亡是自然的規定,我們也就自然而然的去看待,是比較複雜的。不人為地加速,甚至千萬也不要害怕,到了一定年齡,我們要坦率地告訴孩子。


我們要跟孩子保持一種愛的交流和溝通。


在我們的身上,能看到父輩祖輩甚至更早的先輩的影子。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的父輩祖輩,他們的生命還會繼續,活在你身上;我們每一個人的降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總之,我們要教會孩子對這個美好的世界常懷敬畏,常懷感恩。


如何向孩子解釋生命與死亡,這些書和電影推薦給你,講解恰到好處


那麼,問題來了,關於這個話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去引導孩子,把正確的生命教育觀融入他們的生活中呢?


03

閱讀裡的生命教育——真實的力量


著名作家林語堂說:“讀書能讓人得新知,增學問,養性靈。”

閱讀帶給人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力量,是一種精神的力量,一種教育力量。對學生而言,閱讀是學生最必要的學習工具之一,是通往周圍世界的窗口。


不論是閱讀真實人物的故事,還是傳記文學亦或是圖畫書,其中都有“真實的力量”。


為人權奮鬥搏命的金恩博士、勇敢追求光明的海倫·凱勒、堅決與病魔抗爭的霍金、溫柔鼓勵他人的德蕾莎修女......


這些由真實人生交織成的故事,不但能在小孩心中激發感動,使他們在閱讀別人生命故事的同時,也學著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同時,孩子們看見具體的生命典範,藉由角色擴展和拉長小孩看待生命的角度與眼光,使他們不再單單著眼當下,隨著故事主角思索自己的人生和夢想,動念為將來做準備,同時懷抱信心和希望。


生命與生命交會,常常擦撞出令人驚歎的美麗火花,而生命教育正是生命彼此影響的過程。當孩子們翻閱那些圖文並茂的真實故事,走進他們精采的一生,相信他們也會對自己的生命有不同的思考和體會,看見更美麗的人生風景。


如何向孩子解釋生命與死亡,這些書和電影推薦給你,講解恰到好處


04

推薦書目:《天藍色的彼岸》《安妮日記》 《露芭─貝爾森的天使》等


05

電影裡的生命教育——最好的情景教學


看電影,而且是很專注地看適當的電影,當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進入劇中的主角,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抉擇時,看電影就可以是一種模擬的情境教學。

——李偉文


和孩子看電影是生命教育的最佳素材,在觀看過程中,通過最演繹的情景,體悟生命的美好。


部分精選教育主題的電影推薦:


【 人與自己類 】


單車上路(練習曲)【臺灣地區】

鯨騎士:【新西蘭】

深夜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美國】

點燃生命之海:【西班牙】

潛水鐘與蝴蝶:【法國】


【 人與他人類 】


狐狸和孩子:【法國】

唐山大地震:【中國大陸】

送信到哥本哈根:【美國】

雷夫老師的莎士比亞課:【美國】

送行者:【日本】


【 人與環境類 】


最後的獵人:【加拿大】

瓦力:【美國】

福爾摩沙的指環:【臺灣地區】

沿江而上:【加拿大】

天才小釣手:【日本】


【 其他 】


屋頂上的提琴手:【美國】

交真善美:【美國】

月光提琴手:【希臘】

想飛的鋼琴少年:【瑞士】


李偉文說:“每一次一起看電影的經驗,都是親子之間親密的交流。電影之後的討論,更開啟親子之間的對話。電影裡的那些生命片段,滋養豐富了孩子的世界,讓他們在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時,更有勇氣、也更樂觀。”


願每一家庭,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生命片段的滋養下,開啟更美好的生命旅程!


如何向孩子解釋生命與死亡,這些書和電影推薦給你,講解恰到好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