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先生不懂古典音樂,但是聽了近30年的古典音樂


白巖松先生不懂古典音樂,但是聽了近30年的古典音樂

讓我說:並不是說只有懂古典音樂的人才聽古典,也不是說聽懂古典音樂的人才算是發燒玩家,優美的旋律,激昂的樂感,對每個人都是一種享受,每個人都可以欣賞古典音樂。

以下是白巖松老師關於古典音樂的演講詞,說的很經典!

曾經有很多人,都向我表達了這樣的疑問:“白老師我聽不懂古典音樂。”這是橫亙在中國人和古典音樂之間最高、最厚的一堵牆,比西安的城牆還要高和厚。我曾經也面臨過這樣的情況,後來能夠走近古典樂,是因為我不再抱有這種看法。音樂不是為了讓人懂的。你要問我懂嗎?我也不懂,但這並不妨礙我和古典音樂有20-30年的交情。

我對音樂有一個定義叫:文字停止的時候,音樂才開始。就意味著音樂不是為了表達主題意義等任何文字能表達的東西。如果我聽不懂,我就拒絕,那太遺憾了。

喝茶你懂嗎?你會否因為你不懂,就不喝茶,就不能品出某一口的滋味。茶不是為了讓你懂的,是為了讓你喝著舒服的,這是一種天然的味覺。古典音樂也是這樣的概念。

當你用“懂”來衡量的時候,大多數人就無法靠近這個概念了。

古典音樂不是讓人懂的,她是用來感受的。我們萬事都要求懂、求意義的概念來自於中國教育的失敗,意義把我們所有人都害慘了。因此養成了大家,包括我在內,什麼事都非要說出個一二三四,但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沒有標準答案,不能用“意義”和“懂”來衡量。

為什麼你會愛上一個人?你說不清楚。我愛上她是因為身高167.5公分,他是和我相配的星座,我精確地計算過我們適合談戀愛,我倆生出的孩子能夠最好……有這樣談戀愛的嗎?也許有,但是很少。愛是一種感覺,是你從小到大的某種意象。你會喜歡上什麼樣的人,這都是緣分。你看,中國人在這一點上明白著呢,不再用“懂”去衡量了,而是一種緣分,你和音樂也是。


我上大學的時候,和很多年輕人一樣也不懂,乾著急,覺得不懂層次就不夠,那時候就玩命聽,連《梁祝》也整不明白。突然有一天,同宿舍的廣東同學寒假回來帶了一盤磁帶,封面一打開,有很長的介紹,每一分鐘哪個樂器代表什麼,說得清清楚楚,我一邊聽一邊看,全懂了。這塊是封建惡勢力,這塊是美好愛情……當時我那個高興啊,徹底懂了。從此我再也不聽《梁祝》了,因為他所有的魅力消失了。懂了,也死了。

大家都知道馬勒是作曲家,但他安身立命的本領是做指揮,他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他有一次指揮自己的曲目,對一個樂手喊起來。


白巖松先生不懂古典音樂,但是聽了近30年的古典音樂

馬勒:你快一點!

樂手:指揮先生,您昨天讓我慢一點。

馬勒:是嗎?我今天覺得你就該快!

自己的曲子,昨天和今天,居然會有不同的感受,連作曲家對待自己的作品都如此,我們呢?你以為你懂了就懂了麼?

當你懂了的瞬間就錯了。

驕傲有詩,幸虧有詞

高處不勝寒,其實是外在塑造的東西,古典樂讓大家都顫顫巍巍的。

年輕時,我是流行樂的狂熱愛好者,我寫過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史,我也是搖滾樂的發燒友;過了30歲後,我依然在聽這些音樂,但古典音樂越來越多。隨著閱歷的增長,對於有詞的東西就越來越淡了。成長的時候,我們看到“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你”,“朋友之間越來越陌生是因為禮貌”這樣的歌詞你當然會有觸動,這些歌詞在刺激你,像一把刀子切割你,督促你成長。

少年時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你長大了就說“天涼好個秋”,一肚子的心事,一但聊起來的時候,就是“都算了吧,這天兒不錯啊”。年輕的時候會喜歡那麼多有詞的東西,等到有了一定閱歷的時候,你的內心裡全是詞,超越了那個階段。

我不喜歡把音樂分類,拿誰高誰低來做判斷,音樂有各種各樣的好,古典音樂的歷史當中,創作了大量的垃圾,被歷史淘汰,留下來的才是經典。我不太喜歡Classical翻譯成古典音樂,“經典音樂”這個名詞稍微好點,因為是被留下來的。古典音樂就是我們此時正在經歷的時代,還沒有完成大浪淘沙的過程。

你不覺得披頭士(The Beatles)誕生的時候石破天驚,今天聽起來已經像莫扎特了嗎?鄧麗君倒退30年大逆不道,誰敢聽就要沒收錄音機,你要是偷偷地從廣東帶一個磁帶,就能跟黃賭毒畫了等號,但如今鄧麗君的歌已經古典成了中國人的鄉愁,全世界中國人只要聽了鄧麗君的歌,就能回到故鄉。這就是流行音樂正在向著古典音樂方向轉變,但現在還沒有完成這個過程。

音樂的不同類型都有很多偉大的東西,誰也不要說誰高誰低,好的那個永遠好,比如傑克遜(Michael Jackson)的歌,絕對是未來的經典,並不比古典音樂低,他同樣是一流的。

葉嘉瑩先生今年90多歲了,一直在研究中國的詩詞,她說小詞大雅。詩都是宏大的篇章,詞裡有瑣碎的心情,我總結了八個字:“驕傲有詩幸虧有詞”,在詞裡有中國人錯綜婉轉複雜多樣的內心世界。貝多芬的交響曲就是他的詩,他的絃樂就是詞,所以他一個人就是有詩有詞,才立體。有人說老柴太濫情,旋律太好聽了。好聽沒罪啊,全世界芭蕾舞曲有誰能超過他?好多人說沒辦法欣賞勃拉姆斯,因為太嚴謹,我覺得各有各的好,沒必要分高低。

高雅,就離死不遠了

我特意去倫敦參加了一次逍遙音樂節,買了最便宜的票,5磅,40多塊,指揮和演出陣容都很強,位置在場地中間,可以躺著、站著、吃東西。英國專門設立夏季逍遙音樂節,就是為了拆掉概念中橫亙在古典音樂和公眾間的門檻。讓我們不禁思考,都說古典音樂高雅,我覺得這就離死不遠了,什麼東西到了拯救的地步,就快死了。

中國餐飲永遠死不了,網絡不能解決中國人吃的問題,頂多吃點三流的快餐,互聯網能讓你花25分鐘把這倆饃掰到符合標準的地步,送去再給你接回來嗎?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西安的餐飲就死不了。因為是活在你身邊的文化,這就沒問題。我特別討厭“高雅藝術”這個詞,因為是被供著,就和死差不多了。高雅嗎?我不覺得,我去佛羅倫薩,我去了芭蕾舞發源地,在一個小餐館裡面,生意太好了,夥計們只能踮著腳尖在人群中送酒送肉,慢慢發展成了芭蕾舞,請問高雅嗎?

古典音樂就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樂,詞誕生在中國的時候不就叫小詞嗎?正經文化人都不好意思沾,因為流行音樂啊,柳永不就是方文山嗎?但是現在詞,對此時的你我,雅嗎?今天立起一個高雅嚴肅的概念,就是約束我們自己。

嚴肅音樂?我覺得很多的作曲家一點都不嚴肅,特別搞笑。海頓的《驚愕交響曲》嚴肅嗎?那個時候維也納有很多附庸風雅的人,天天吃飽喝足到音樂廳裡睡覺。海頓搞了個惡作劇,突然在巴洛克式的曲風中Duang一通亂敲,那幫哥兒們全醒了,四周看看趕緊鼓掌。他嚴肅嗎?嚴肅這兩字害了大家。

“嚴肅音樂”,“高雅音樂”這些名字我一個都不喜歡,音樂只分為好聽的和不好聽的。真正的經典沒幾個不好聽的,我們是為了好聽而來。現代醫學早實現了讓你什麼都不吃,吞一堆藥丸子就能活命,為什麼你不接受呢?因為食物好吃啊。這是唯一可以把握的每天的幸福。好音樂也是,所有留下來的音樂都好聽,只是你沒有去靠近它。


白巖松先生不懂古典音樂,但是聽了近30年的古典音樂

人為什麼要聽古典樂

第一是作曲家

因為幾百年的古典音樂把人類的情感寫盡了,創作不出新的東西了。就像70年代-90年代中期,是華語流行音樂最偉大的時代。現在為什麼唱歌的人越來越多,可唱歌越來越少,因為也是把人類的情感寫盡了。有人經常問我,如果有個時光穿梭機,可以讓20歲的你來到現在的時代,你來不來?我說不來,你們的歌太難聽了。

我的成長正好經歷了那個華語流行樂最輝煌的時期,它真的堵了後來人的路,所以古典音樂也一樣,把人性的悲歡離合的東西寫得差不多了。說句直接的話,古典音樂經過了100多年的演繹和錄音時代快速的成長,由單聲道到現在留下了無數偉大的演繹、偉大的作曲者,從貝多芬、莫扎特、馬勒到肖斯坦科維奇等等,經過了幾個時代,窮盡了,我們通過這些偉大的作曲家,直接針對我們的人性、自然、音樂中各種形態,完成了全面的創作。

第二是演繹者

從立體聲時代的開始,無數偉大的藝術家把這些停留在樂譜中的音樂一一演繹到了極致,現在只能查缺補漏,很難在宏觀上再超越已經擁有的歷史最高點,比如貝多芬交響曲依然在錄很多版本,但凡是個指揮家,不錄一遍從貝一到貝九就覺得不成功。但問題是,單聲道的時代已經被指揮家達到了最高峰,到了立體聲時代又是一個高峰。這些高峰,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財富。

我20多年淘碟的時候真心疼啊,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迷牆》210元,那時候我工資一百多,想想當時我在北京外文書店得心疼成什麼樣,買古典音樂得110-130元。現在你們簡直幸福死了,50張最經典的演繹,750塊錢,原版的,而且是被精挑細選過的版本,但現在的人卻不聽了。

第三就是受眾

梁漱溟老先生曾經說過,人一定要解決三個關係,人和物,人和人,最終是人和自己內心的關係。歸根到底,始終要面對和內心的關係,尤其人到中年,前方依稀看到死亡的影子,精神方面的需求正隨著物質的滿足快速的生長。


白巖松先生不懂古典音樂,但是聽了近30年的古典音樂

我認為,中國正處在一個折返點。中國人是不可能無限制地再吃下去的,在物質生活已經豐富到糟糕的情況下,精神需求能不增長嗎?中國人最難照料的不是你的胃,而是你的這顆心。中國人現在最大的不幸是不會與自己相處,把自己放在一個高速運轉的陀螺裡頭,才覺得踏實。一旦閒下來,就掏手機,就要把你所有無聊的時間都填充掉。那麼請問你活著幹嘛?你錯過了人生中很多很多美好的事情。

讀書、喝茶、聽音樂是人和美好自己相處的必需品。好的音樂是和自己相處的最佳方式,現代的中國人,選擇非常多,趣味在減少。我是個音樂發燒友,買了一套不錯的音響,有人說這多貴啊,好幾萬塊錢,但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東西。我一天聽4-5小時,一用就是N多年,這幾萬塊錢是便宜還是貴啊?你們花1萬塊買個包一年才拎了三次,哪個便宜哪個貴啊?我覺得此時的中國人算不過來賬,每天用的東西特別不捨得花錢,卻在面子上偶爾用一次的東西特別捨得花錢,您才是奢侈,我這便宜極了。我每天才幾分錢,但是我保證了每天四五個小時水平極高的聆聽。

咱們天天在這鋼筋水泥的森林裡聽得大多數都是噪音,為什麼在自己獨處的時候不給自己的一段時光聽最美好的聲音呢?最重要的是,要聽到自己的內心和人生。在音樂中,有我們所有的心情。

古典音樂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讓你獨自相處的時候知道怎麼相處;同時,當你不好的時候,痛苦的時候,音樂是解藥,音樂是陪伴。

所以,古典音樂會讓你更好;同時,在你不好的時候,讓你變得好點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