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今年奥斯卡获奖名单中,唯一一部由女性导演执导,获得六项提名,并最终拿下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影片,就是改编自经典名著的

《小妇人》

其实这部名著,单单是英文版本就已经被搬上过银幕7次,第一次是1917年的默片版本。如今,在小说出版后的150多年后,我们又一次看到一个全新制作的版本,不得不说,时间赋予了这部名著经久不衰的魅力。

那么这部出自一个女性作家笔下的作品,名字虽然叫“小妇人”,为何生命力却如此强大,它到底有着怎样的独特吸引力?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小妇人

小妇人》是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成名作,讲述了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马奇先生作为随军牧师一同出征,家中留下马奇太太和四个女儿,生活虽然清苦,但她们坚强达观,乐于助人,在追寻不同理想与归宿的过程中,经历的一串串悲喜交织的故事。

事实上,《小妇人》并不是一本虚构小说,而是奥尔科特带有其自传属性的家庭日记

1832年,奥尔科特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杰曼镇上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中,父母一共育有四个女儿,奥尔科特排行第二。

她的父亲布朗逊·奥尔科特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哲学家和学校改革家,在波士顿建立了一座实验学校。然而,父亲却始终沉迷于对理想的追求,无力担负家庭的日常开销。为了分担家累维持生计,奥尔科特很早就外出做工,她先后教过书,当过女裁缝、护士,做过洗熨活和佣人。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虽然生活拮据,但奥尔科特精神富足。受到父亲的影响,奥尔科特从小就爱好写作,酷爱狄更斯、莎士比亚和歌德的作品。

1868年,一位美国出版商邀请奥尔科特写一部关于“女孩的书”,她便根据孩提的记忆写成了《小妇人》。

书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女主人公乔·马奇其实就是奥尔科特自己,而她的姐妹安娜、亚碧和伊丽莎白分别是小说里的梅格、艾美和贝思。

因为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奥尔科特写起来得心应手,书中的人物灵活生动,情节趣味盎然,且富有教益。正如奥尔科特所说的那样:

“它虽然一点也不刺激,但却简单真实,因为我们确实大部分都经历过,如果它成功,原因就在于此。”

虽然小说中描写的大多都是马奇家中的日常琐事,但奥尔科特正是通过这些日常细节的描写,体现出19世纪美国社会形态的转变,也折射出时代特征下美国女性的内心觉醒,逐渐走向独立平等

。小说中,奥尔科特通过刻画主人公乔就是这一代表人物,展现出19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史。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1994电影版中的乔

01 独立自主的自强意识

在漫长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毫无地位可言,社会上受排挤,经济上受贫穷,文化教育上受男性专制,思想上受压抑的状态。女性的地位常常取决于与丈夫的关系,女人被贬低为男人的附庸品。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美国人的思想观念受到极大冲击,提倡女性自立自主,男女两性平等的女权主义运动正在兴起。美国社会中的一个显著变革就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摆脱传统家庭的束缚,逐渐投入到社会和政治生活中。这批涌现出的女性活动家,开始走出家庭生活的牢笼,在社会上抛头露面,寻求属于自己的那半边天,实现自主自立和自强。

奥尔科特在描绘主人公乔的时候便赋予她不甘示弱、自强不息的女性形象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1994电影版中的乔

乔是四姐妹中唯一一个敢于打破常规,挑战当时社会压在女性身上枷锁的人

乔的抱负并不像当时很多女性一样,成为一名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她甚至偏离了传统女性宁静温顺的特质。乔的性格刚烈,豪爽,直率,具有男孩气质,既不喜欢洋娃娃,更不喜欢具有女性化的一切事物。

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富有的邻居邀请四姐妹去参加舞会,乔的姐妹们一边欣喜开怀,一边因为没有漂亮的礼服而惆怅不已,乔却极其平淡地说:“穿你们平时穿的就可以了”。

从中我们就能看出乔内心的独立意识,不愿被他人左右,她常这样说:

“我可不喜欢受人恩赐。我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就像个奴隶。我宁可自力更生,完全地独立”。

她总是积极乐观并勇于分担家庭的重担,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男性拥有相同的地位,有着绝不向所谓“男性世界”妥协的强烈愿望和信念。

乔励志成为一名有着独立人格,有着独立经济来源的女作家,她坚信自己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在具有独立意识的同时,还要发奋图强,实现自身价值。正如马奇太太劝导的那样,她没有把自己装在盒子里,而是积极参与到世事中来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1994电影版中的乔

乔绝不放弃自己的爱好或者约束自己的心与这个世界妥协,为了写作梦想,她可以离开家乡和亲人,独自去纽约追寻自己的写作灵感。

她打破常规,通过写作和辛勤劳动,用行动证明自身的价值,让自己的灵魂在束缚中得以释放。而恰恰是乔的独立和勤奋最终成就了她,使她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乔没有被动接受当时男权社会赋予她的身份地位,而是按照自身的理想抱负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写作,取得了相对的经济独立。

对于乔这样的“新女性”而言,完美的生活并不是养尊处优的荣华富贵,而是拥有自己的梦想和真正亲手追寻梦想的权利,独立意识的觉醒,向施加在女性身上的传统束缚发起了挑战。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1994电影版,写作的乔

02 追求爱情为基础的幸福婚姻

19世纪的美国年轻女性在婚恋问题上没有任何自主权,她们仍旧听命于父母的安排,与他们通过财富因素所选定的对象结婚成家。

然而在小说中,奥尔科特借由马奇夫人的一番话,宣明女性在看待婚姻与财富关系时的全新态度:

“别只是因为人家有钱或有豪华的宅邸,就嫁给他,因为缺乏爱的宅邸算不了家。

金钱是必要而珍贵的——如果使用得当还是高尚的——但我不愿你们把它看作是争取的首要或唯一的目标。

我宁愿你们做穷人的妻子,只要你们享受到丈夫的爱,感到幸福和满足,而不要你们坐在宝座上,当一个没有自尊和安宁的王后。”

马奇太太的话成了乔在衡量爱情、婚姻与财富三者关系的坐标

乔拒绝了邻家富二代劳里的追求,选择嫁给了父辈的巴尔教授,这个令人伤感的结局让很多读者倍感惋惜。

但事实上,乔对待婚姻的态度和选择是明智的。虽然乔和劳里感情深厚,但其实他们并非十分般配,劳里喜欢从商,乔爱好写作,他们没有共同的交集,乔也一直把劳里当成好朋友,而非真正的爱人。即使劳里家境殷实,物质条件丰厚,不用为生存发愁,但是这些都不是乔选择伴侣的关键因素。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1994电影版,乔和劳里

相比之下,巴尔虽然是个穷教授,但他富有平等意识,尊重乔的思想,并且在写作上给予她指导和支持。乔和巴尔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善良、忠诚和坦率,这些乔和巴尔共有的性格特点和对艺术的追求,都是建立在他们的基本价值观之上,也让他们能够碰撞出真正的爱情火花。

两人的婚姻是建立在彼此爱慕、彼此欣赏的基础之上,而非受到金钱的左右。

19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在《妇女的屈从地位》中指出:

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的婚姻关系犹如主人与奴隶的关系。

他认为婚姻契约必须经由当事人同意,婚姻契约使女性不会在违反自身自由意志的情况下结婚,这样才不会为了长期饭票而无奈地走进婚姻。

在处理婚姻问题上,乔的做法正是展现了真正的婚姻契约,是以爱情为基础,尊重女性自身的选择,而非被迫为了完成父母之命。

乔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真实想法,追求一段以真爱而非物质为内核基础的婚姻,不向物质金钱妥协,不违背自己内心意愿,向我们展示出非凡的勇气,去推翻“财富因素是婚姻首要基础”的社会公认观念。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1994电影版,乔和巴尔

03 权利与义务平等的家庭地位

19世纪30年代,超验主义哲学思潮开始在美国盛行,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之一就是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主张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贵,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

美国当时第一大思想家爱默生就是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强调的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事实上,这是美国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想用新的智慧代替传统思想的束缚。

当时的美国社会,人们还普遍认为妻子应该是丈夫的装饰物或附属品,女性在家中的主要职责就是处理琐碎的家庭事务,孝顺长辈,养育儿女。但在《小妇人》中,

乔却表现出超验主义的全新家庭观

她渴望在社会中获得平等,并为了取得经济上的独立而坚持写作。在十九世纪,女性作家并不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乔笔耕不辍,一次又一次被拒,一次又一次投稿,摒弃过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观念,在掌握一项技能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而当一个女性拥有独立自强意识时,追求权利与义务的平等也就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1994电影版,乔和巴尔

在和巴尔教授组建家庭后,乔用马奇姑婆留给她的庄园,和巴尔一起创办了一所家庭学校,共同为家庭和事业一起努力奋斗。同时,在与出版商老板谈判时,乔也摆脱思想束缚,敢于索取更高的版税比例,并且选择保留自己的版权。

乔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唯唯诺诺,遵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家庭妇女,而是与丈夫在物质和精神上完全平等的个人。

作为夫妻,乔和巴尔有着相同的情感和价值观,双方在家庭中都作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依附对方,共同为家庭经济收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两人分享同等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同样的精神满足,因此他们二人在家中也就拥有平等的话语权。

20世纪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平权的三步策略:

第一步:一定要工作。

第二步:一定要有知识,包括思想、观察和定义。

第三步:争取社会主义变革。

而在这本19世纪出版的《小妇人》中,主人公乔已经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一步一步达到梦想,完成自己的个人成长史。

女性不再是丈夫和家庭的附属品,她们有各自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有独立思想、自强信念和自我价值,所有这一切都反映了要求同等家庭地位和社会价值的女性理念。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1994电影版中的剧照

04 女性地位的确立,是美国内战社会转型的成果

《小妇人》成书于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期,而这场战争实质上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战争,不仅磨练了女性,把女性推到了社会生产的行列之中,更重要的是让女性在磨练中重塑自我,获得独立平等

战争把家中的男性都征召上了战场,让他们脱离了生产劳动,这样社会生产领域就出现了真空,比起打仗更重要的生存,而且是以经济为基础才能支持战争,这样一个个家庭中的“小妇人”就填补了这一空缺。

小妇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成了主体,她们担负起犁耕、经营种植园和农场、处理财务等原来由男性肩负的工作,在这种困境中女性无所依靠,社会重担只有自己承担。

除了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当时的美国女性也确立了在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中的地位。战前的美国在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中是排斥女性的,然而战争却改变了这种社会结构。为了战争的需要,政府不得不在财政部、行政部、兵工厂雇用女性担任办事员、抄写员等文职官员。

女性的价值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她们的工作深入到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社会性别在男女主体的认同中逐渐缩小。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1994电影版剧照

关于南北战争给美国社会性别带来的影响,美国妇女运动活动家珍尼·琼·克罗利说:

当19世纪载入史册时,妇女将第一次以伟大的妇女运动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形象出现在世界历史上。

战争使女性变得坚强自信,找回了自我,使她们的智慧在社会事务中凸现出来,变成生活的强者,并且得到男性和社会的认同、尊敬及认可。女性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独立的决定权,独立的经济生活。

社会实践检验出男女智慧没有差异,女性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自己挣钱用,实现经济独立,走出传统束缚,开始自我塑造的历程。

《小妇人》:一部女性走向独立平等的成长史

1994电影版剧照

结语

《小妇人》是一本关注女性成长、梦想、独立和自我实现的小说。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被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核与现代思想有许多接轨的地方。

虽然,在现代制度下,女性已基本实现独立平等自由,和男性有着同等的权利。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仍然有不少女性感到自己缺乏选择的权利,常常不得不屈从于社会认可的妻子或母亲的女性角色,不得不为了家庭放弃心爱的事业。

而《小妇人》则让更多处于类似困境中的女性,在书中看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强大力量,帮助她们能够勇敢地跳出思维局限,去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独特部分,并为梦想不断努力。

女性不应该只有一种样子,拒绝被他人设定,敢于撕掉身上的标签,打破偏见与束缚,追寻生命中的无数种可能性,人生的方向盘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