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評論」抓住興修長江水利的黃金季

「雪山評論」抓住興修長江水利的黃金季

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北閘)

此前,剛度過長江主防汛期後不久,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北閘)建成後第二次除險加固工程進行施工。

眾所周知,萬里長江,險在荊江,水患之憂牽動“中南海”。1954年長江流域發大水,荊江分洪工程曾及時分洪,直接降低長江沙市段水位近一米,對確保荊江大堤、江漢平原、武漢市的安全,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長江三峽工程竣工後,曾引發荊江分洪工程是否還需繼續存在的社會爭論。儘管長江三峽大壩截流,荊江大堤加固,引江濟漢工程分流,使得長江荊州段的防汛條件大有改觀、提升。但荊江安瀾,多一處防汛設施,就多一份安全保障。有設施,就必須確保其能正常運轉,因而及時維修、整固必不可少。

「雪山評論」抓住興修長江水利的黃金季

荊江北閘近景

秋季興修長江水利可用有效工期最長。最長有九個月的連續施工期,充分錯開防汛期。避免因防汛期間工程施工,對防汛大堤產生管湧、滲漏等險情,可進行安全施工來做好“水”文章。

秋季興修長江水利氣候最佳。秋高氣爽,讓施工人員心情舒暢,施工效率也會提高。秋季降水量比梅雨季節大幅減少,也不同於冬、春季易受冰雪天氣影響,可謂是“老天有眼”的施工佳季。

秋季興修長江水利質量最有保障。國家水利工程資金充足,採購的原材料材質有保證,於是有效工期成了保質的重要條件。往往雨雪天氣會干擾水利工程施工,造成工期耽擱,施工方為趕工期而可能造成質量不過關。當工期確保時,就可充分清除混凝土裂縫、橋墩碳化嚴重等諸多安全隱患,將防汛設施準備的萬無一失。

非防汛期是興修長江水利的黃金期,秋季成為水利工程開工的黃金季,為奪取防汛勝利打下堅實基礎,還可讓水利部門在豐水期集中精力,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等全力以赴防汛、排澇,管好荊州“天大的事”。

金桂飄香的季節,“水利工程”之花也會香遍長江兩岸。

【作者簡介】本名黃鑑, 網名+筆名叫雪山網狐。70派,湖北荊州人。現在影視傳媒行業從事文案策劃工作,在多家主流媒體發表評論、建言、報道、散文、隨筆、詩歌、小說多篇。現為湖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員、湖北省網絡界人士聯誼會理事、荊州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荊州市作家協會會員,荊州新聞網特約評論員、特約記者,荊州日報特約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