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蠔情”千畝 脫貧奔康

<table> “蠔情”千畝 脫貧奔康

退潮時的蠔場風光旖旎。

/<table><table> “蠔情”千畝 脫貧奔康

車板鎮實現了無季節週期的良性循環生產經營模式。

/<table><table> “蠔情”千畝 脫貧奔康

村民手拿著工具撬蠔。

/<table><table>
“蠔情”千畝 脫貧奔康 /<table><table> “蠔情”千畝 脫貧奔康

村民準確放養到位,有利於生蠔的生長。

/<table><table> “蠔情”千畝 脫貧奔康

勤勞的婦女們在挑選分類收穫的生蠔。

/<table><table>
“蠔情”千畝 脫貧奔康

蠔場上成群的海鷗圍繞著來往穿梭的船隻翩翩起舞。

/<table>

在廉江的沿海漁村,養蠔是當地一大致富產業。傍著“海底牛奶”之美譽,肉汁鮮美的生蠔在貝殼類海鮮產品中脫穎而出,身價和銷售長年向好,廉江車板鎮坡心村的村民們依靠養蠔產業,建起了小洋樓,被當地人稱之為“蠔”宅。

千畝蠔田向海而生

每天海水退潮後,廉江龍營圍大堤外側長達13公里的淺海灘塗上露出的蠔場,一眼望不到盡頭,在落日餘暉中豎立的蠔樁宛若海上森林,蔚為壯觀。

龍營圍生態環境優美,海岸線長,水質優良,屬於半鹹淡水區域,海泥肥沃,水中浮游生物、藻類及其他微生物特別豐富,發展水產養殖條件得天獨厚,非常適合蠔的繁殖生長。

當地村民將養蠔的地方叫蠔田。這些蠔田平時沉在水底,只有在退潮時才露出真容。養殖戶劉大介紹,這裡海水的鹽度和潔淨,最適合蠔生長。

潮起潮落,承載了養殖戶滿滿的期盼和收穫的喜悅。某日上午,記者一大早趕到龍營圍的生蠔養殖場,遠遠便看到戴斗笠的婦女們在海灘塗收穫生蠔,只見他們手起錘落,隨著一聲聲“叮叮咚咚”的清脆聲,一個個生蠔從蠔樁上被敲下送上岸,分揀後銷售至全國各地。

車板鎮坡心村委書記劉強章說,目前生蠔價格上漲,帶殼生蠔每公斤10元左右。

據車板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謝水志介紹,目前全鎮沿海漁村養蠔4000多畝,養蠔產業正日漸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奔康的支柱產業。

養殖大戶帶富一村

六姐是車板鎮坡心村村民,長年給村裡的養蠔大戶打散工。她每天把生蠔從海里打撈上來,經過削割等初步處理後,再把這些生蠔送上收購車,每天有200元的收入。

搗制水泥板、掛吊蠔、割蠔、裝車……養蠔催生的一系列業務,讓村民們全年都有活可幹,也長年有較為穩定的收入。每到收穫季節,閘口邊便人頭湧動,十分熱鬧。

劉大和劉二是村中的養殖大戶。6年前,這裡養蠔的村民還不是很多,劉大與劉二兩兄弟拉來了2萬支蠔樁,準備與當地的養殖戶合夥投資,大幹一場。但投資失敗了,虧了錢。

劉氏兄弟不甘心,第二年他們先從10多畝開始試種,慢慢地摸索。攢足了經驗後,他們將傳統的插樁養蠔方式轉變成地排吊養式,逐漸擴大了種植規模。附近的漁民見這樣養殖效益好,也都依照這種方式養了起來。

養蠔也為當地眾多村民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機遇。車板鎮坡心村村民劉良章8年前還是漁船的輪機長,靠打漁為生的他後來轉產轉業養蠔。劉良章笑著告訴記者,以前只有輛破摩托車,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生蠔養殖,他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如今他不僅買了小車,也在村裡建了棟新樓房,年收入有三四十萬元。

據瞭解,坡心村有20多戶從事養蠔產業後,村民們從此天天有活幹、有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戶戶蓋起了新樓房。

今年儘管受疫情影響,“蠔情”堪憂,但坡心村的養殖戶們依然堅信疫情過後仍是豔陽天。

採寫:廖偉英

攝影:郭龍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