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和他的兒子們,名字裡為何都有個“之”?


古人講究避諱,尤其是為尊者避諱,為長者避諱,通俗點說,當兒子當女兒的,絕對不能念老子的名,要想辦法換一個字代替。


王羲之和他的兒子們,名字裡為何都有個“之”?


比如,紅樓夢裡,林黛玉老媽叫做賈敏,所以林黛玉唸書,碰到“敏”字,都念作“密”字,必須寫這個“敏”字,就有意減一二筆。


避諱是很森嚴的規定,有可能還鬧出笑話。


為什麼王羲之王獻之這對父子名字裡都有個“之”,他們為什麼不避諱?


要知道,六朝人對避諱也是非常講究的。


王羲之和他的兒子們,名字裡為何都有個“之”?


其實,不單單是王獻之,王羲之七個兒子,每一個名字裡都有一個“之”字,依次是:王玄之、王凝之、王煥之、王肅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七子都擅書法,但以老七王獻之最出名。


王羲之七個兒子中,王徽之最有個性,著名的“雪夜訪戴”,說的就是他的故事。


王羲之和他的兒子們,名字裡為何都有個“之”?


其實,不單是王獻之,王羲之所屬的王氏家族,是六朝著名的世家,名字中最後是一個“之”字的家族成員,還大有人在。


比如王羲之的胞兄王籍之,另外,王氏家族還有王頤之、王建之、王閩之、王胡之、王耆之、王彭之、王彪之、王興之、王翹之、王宴之、王崐之、王陋之、王衝之、王允之、王範之、王肇之、王慧之、王仲之、王承之、王茂之、王和之、王隨之、王羨之、王韶之、王弘之、王鎮之、王裕之、王越之、王臨之、王閔之、王嗣之、王鹹之、王預之、王望之、王納之、王瑰之等人,名字中都有個“之”。


注意,“之”字並非王氏家族的輩分字,也就是說,這些名字帶“之”的王氏家族成員並不是同一輩人,他們彼此之間可能是兄弟,也可能是父子、爺孫,甚至隔著好幾代。


王羲之和他的兒子們,名字裡為何都有個“之”?


按照中國古代“避諱”的傳統。爺孫、父子名字中有一個字相同,實在不可思議。


不過,在整個六朝或者說南北朝時期,名字最後一個字是“之”字的,其實大有人在,不僅僅侷限於王氏家族。


比如南朝名將陳慶之、著名書法家祖沖之;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六朝大族沈氏家族的沈攸之、沈演之、沈慶之;司馬皇族的司馬尚之、司馬恢之、司馬允之、司馬休之、司馬楚之、司馬景之。


問題來了!


為什麼六朝時期,人們起名字的時候,喜歡在最後面加一個“之”字呢?


王羲之和他的兒子們,名字裡為何都有個“之”?


這個問題,史學家們早就注意到了。陳寅恪先生在論文《崔浩與寇謙之》(《金明館叢稿初編》三聯書店2001年版)破譯了這一文化之謎。


陳寅恪認為,“實非脫漏”,六朝天師道信徒“之”字為名者甚多,“之”在名中,是代表其宗教信仰,這與佛教徒以“釋”、“法”、“曇”用在名字中相類似。


也就是說,“之”用在名字中,只是代表宗教信仰,代表這個人是天師道信徒。六朝人名字中的“之”字,其實代表的是信仰,是道教徒的身份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