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宫崎骏在2004年的动画作品,该片仅在2005年上映期间,就取得了196亿元的票房佳绩。

《哈尔的移动城堡》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还在技术方面赢得了电影专业人士的肯定与赞誉。在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哈尔的移动城堡》获得了“杰出技术贡献奖”。

甚至,连宫崎骏本人也对这部作品颇为满意。

宫崎骏曾说:“深深留在我心里的作品是《哈尔的移动城堡》。我将自己从诸多而同文学中受到的影响都放在了这部作品里。我想向孩子们传达‘这个世界是值得去生活的’的想法,让他们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如果没有根,是不会有枝叶的。而这个想法直到今天还是没有改变。”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宫崎骏的每一部作品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直在传递着希望与美好,让我们相信即使面临狂风骤雨,也总会迎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一天。

《哈尔的移动城堡》尽管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格,但其空灵飘逸的背景音乐、勇敢善良的少女形象、画龙点睛的配角等等,都还是熟悉的宫式味道。

本文将重点分析《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男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以及本片的人文主义色彩。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苏菲的成长:从自卑的小女生蜕变成自信勇敢的魅力女性

宫崎骏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向来不会忽略掉任何细节,即便是一件衣服,在他看来,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形象特征。

苏菲在片中的第一个镜头,宫崎骏就为我们呈现了她的鲜明特征:质朴。镜头中,苏菲穿着一件深绿色的过膝长裙,腰间系着一条灰色围裙,深褐色的头发扎成一条又粗又大的麻花辫,就连辫子上的蝴蝶结也是色泽暗淡,毫不起眼。

很多人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却很容易忽略掉这个细节,我认为,这就是宫崎骏厉害的地方,他对色调的敏锐嗅觉以及细微处理,值得很多动画电影导演去学习。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苏菲在制作帽子

在苏菲质朴的外表下,隐藏了一颗自卑的心。

有一个细节,苏菲站在镜子前,原本面带微笑的她却突然对镜子中的自己露出厌恶的表情,然后用力将头上的帽子往下一拉,盖住了自己的半张脸。

就是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们看到了苏菲是一个喜欢否定自我,极为自卑的女孩。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苏菲在照镜子时遮住了自己的脸

当苏菲遇见了她命中注定的恋人哈尔时,她显得更加自卑。

她明明对这个与她一起在空中漫步的帅气男生心动了,但她又认为哈尔只对漂亮的女生感兴趣。

每次提及哈尔的时候,苏菲的眼帘总是下垂,双唇微微闭着,脸上还会浮现出一丝若隐若现的愁绪,甚至有时还会轻声叹息。这一系列呈现心理活动的手法,都表明了苏菲的自卑。

然而,宫崎骏塑造的每一个人物从不单薄,他不会将人物的个性只是停留在某一个点上。苏菲除了自卑,也是一个乐观坚强的女生。

当荒野女巫因嫉妒苏菲得到了哈尔的喜欢,将苏菲变成了老太婆时,苏菲很冷静,她对自己做着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慌乱只会坏事。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苏菲变成了老太婆

为了避免自己的样子吓到别人,苏菲选择离开了制帽店,一个人躲得远远的。

幸运的是,在这场旅途中,她遇到了助人为乐的稻草人,哈尔的学徒马鲁克,还有法力强大的火魔卡西法,甚至连荒野女巫也都成为了苏菲的好伙伴。

苏菲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心善,还因为她每一次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乐观与勇敢,让大家都非常相信她。

当哈尔的老师莎莉文对哈尔施展魔法时,苏菲勇敢地站在哈尔的身旁,陪着他一起面对极具杀伤力的魔法布阵。

甚至,她还开起了飞机,在敌军的狂轰乱炸中飞行着。

尤其是当她即将抵达城堡时,夜色已晚,周围漆黑一片,但苏菲依然乐观前行,还不忘安慰坐在飞机上的小狗与荒野女巫。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勇敢的苏菲开着飞机

戴尔·卡耐基在《做内心强大的女人》一书中写道:在逆境中,我们可以挖掘出难以置信的潜力,激发自己发的斗志,而且在逆境中我们可以发挥更出色。

逆境中的苏菲总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一次次化险为夷,而她也随之不断成长,并找到了真实的自我,蜕变成了一个自信勇敢的魅力女性。

比较有意思的是,当苏菲自信时,她就会从老太婆变回自己原本18岁的样子,而当她自卑时,她又很快恢复苍老容颜。这正体现了心理学上的自我接纳这一概念。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自信时的苏菲是年轻的

所谓自我接纳,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一个人能正确面对自身的优点,不会因此而过于骄傲;而另一层含义则是指一个人能正视自身的缺点或者失误,不会因此而自卑。

而找到自信的苏菲显然属于第二层含义中所描述的那一类人。她不再担心自己是否漂亮,并开始自如地在哈尔面前展现自我,彻底丢掉了曾经的自卑感,打从心底认为自己与哈尔是平等的。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哈尔的成长:从孤独空虚的理想主义者蜕变成朴实无华的成熟男人

哈尔可以说是宫崎骏笔下最帅气的男主。他留着金黄色的头发,拥有绿色的双眸,脖子上的那条宝石项链更是为他增添了几份高贵气质。

最让我难忘的却是他那件粉红色披肩,按常理来说,粉红色应该是女生很喜欢的装扮色彩,可哈尔作为一个男生,为什么会选择它?

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粉红色代表温柔、浪漫,当男生追求女生时,如果选择粉红色的装饰,会给女生特别美好的感觉,让她放下戒备,并能很快俘获她的芳心。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哈尔带着苏菲在空中漫步

同时,哈尔的华丽的外表也是为了遮掩他那孤独空虚的灵魂。

某次,因为苏菲的失误,导致哈尔的头发被染成了黑色,哈尔慌乱不已,他认为失去光亮色泽的头发会影响他的个人形象,甚至颓丧地说道:

“不漂亮的话,活着没意思。”

并且,在哈尔颓丧的时候,全身会溢出绿色粘液,随着他的情绪越来越糟糕,那些绿色粘液也会越来越多,那一幕,让我不禁感慨哈尔实在过于注重外表了,显得极为不成熟。

在哈尔的卧室里,塞满了大大小小的玩具似的魔法器皿,而他的床就被这一大堆东西包围着,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哈尔身上的绿色粘液

哈尔对苏菲解释说,他是为了躲避荒野女巫对他的骚扰,所以在卧室塞满了这些魔法器皿,而我认为,这是因为哈尔感到孤独与空虚,他需要这些东西来填满自己,填满他那孤独空虚的灵魂。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哈尔躺在自己的卧室里

哈尔也是一名理想主义者。他为城堡设置了任意门,任意门有红、绿、蓝、黑四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通往不同的地方,似乎象征哈尔一直将自己囚禁在自己构造的世界里。

尤其是当他每次打开黑色任意门,独自奔赴战场时,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哈尔的理想主义。他会化作一只怪异的大鸟冲向天空,然后肆意破坏那些作战的武器,即使被火药烧得浑身发臭,他也要孤军奋战。

从这一点上,足以看出哈尔一直幻想着靠自己强大魔法换来和平,他以为只要他一人对抗到底,就会迎来胜利的那一天。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独自作战的哈尔

直到苏菲参与到哈尔的生活中,哈尔才逐渐有了改变。

最大的变化就是,哈尔渐渐与城堡里的每一个伙伴打成一片。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更开心一点,哈尔特地施展魔法搬新家,而这新家与苏菲以前的家一模一样。更让苏菲备受感动的是,就连她制作帽子的那间房间,哈尔也变了出来。

那时候的哈尔开始变得充实起来,他不再依靠华丽的装扮来掩饰自己,他穿起了简洁的白色衬衫,搭配黑色的长裤,显得整个人都清爽多了。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哈尔用魔法为苏菲变的房间

当苏菲紧紧抱着哈尔,希望他不要再去作战时,哈尔温柔地告诉苏菲,他找到了自己想要守护的那个人,那个人就是苏菲,并叮嘱苏菲要好好守护城堡以及那群小伙伴。

那一刻的哈尔,很是帅气,他已不再盲目自信,他与苏菲之间的爱情,让他有了实实在在的目标与牵挂,更让他成为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成熟男人。

在影片末尾,哈尔没有再披上那件粉红色的披肩,也不再戴着闪耀的耳坠与项链,头发的颜色也不再是闪亮的金黄色。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哈尔与苏菲站在城堡上

褪去繁华与浮躁后,方能体现一个人的初心与本质。朴实无华的哈尔无疑给人一种踏实感,同时也更让人喜爱,因为那才是他最真实的样子。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藏在剧情里的隐喻,彰显了人文主义色彩

《哈尔的移动城堡》算是宫崎骏所有的动画作品中,隐喻较多的一部。很多影迷都觉得这部片子的情节让人一头雾水,甚至直言过于跳跃。

其实,看懂了剧情里暗藏的那些隐喻,就会渐渐地爱上这部片子。

(1)哈尔的城堡

影片中,多次出现战机、巨大蒸汽船、帝国的旗帜,蒸汽火车以及在谈论战争的男女等等。

这些细节都表明了剧情的时间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但是,宫崎骏却将这一背景搬到了日本,融入了本土文化,足以体现宫崎骏的反战思想以及人文关怀。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漂浮在空中的战机

哈尔的城堡更是能体现这一点。城堡的外表带有19世纪末的工业风格,而19世纪末的日本正在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这就表明了当时的日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他们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他们认为应该通过工业水平的提高来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更是为今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由此可见,宫崎骏强烈地希望通过“城堡”来表达他对战争的否定,对和平的推崇,这也进一步彰显了这部片子的人文主义色彩。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哈尔的移动城堡

在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飞在空中的城堡已经在外貌上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它的外部镶嵌着一个大大的房子,枝叶繁茂的大树围绕在房子的周围,说明回归到和平生活的哈尔找到了自己的“根”,从此不再漂泊流浪,同时也体现了前言中宫崎骏说过的“有根,才有叶”的思想理念。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外貌发生改变的城堡有了家的气息

(2)哈尔与火魔卡西法的对话

某次深夜,因为作战而筋疲力尽的哈尔软瘫在椅子上,这时,火魔卡西法对哈尔说了三句意味深长的话:

“你再飞的话,恐怕不能变回人类。”

“生物和铁燃烧的味道,臭得很。”

“我最讨厌火药的活,它们不讲礼仪。

第一句话说明了哈尔已经在作战的过程中,与那些发起战争的人越来越接近,更是表达了宫崎骏对战争的厌恶,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参与了战争,就已经沦为了战争的牺牲品,甚至会渐渐地被战争吞噬掉人性。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火魔卡西法

第二句话则又一次表达了宫崎骏的反战思想,也点明战争是对环保的极大破坏。

而第三句话,我认为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暗指火魔卡西法将自己与火药的火区分开来,表明自己绝不会像火药那么野蛮,那么残忍;第二层意思,则是象征着两个阶级的对立,火药暗指掌权者,而火魔卡西法则代表着向往民主的大众。

(3)皇宫的台阶

苏菲装作哈尔的母亲,代替哈尔去皇宫时,被要求必须爬台阶,甚至连一同前往的荒野女巫也因为爬台阶,而变得越来越老。

这一细节并不是宫崎骏的多余之笔。台阶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苏菲、荒野女巫都是权力之外的人,他们必须艰辛的爬着一层又一层台阶,才能见到当权者。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苏菲与荒野女巫爬着台阶

宫崎骏通过这一画面,表达了他对等级制度的强烈讽刺以及人人平等,尊重人权的民主思想。

(4)哈尔与苏菲的戒指

哈尔初遇苏菲时,哈尔的手上就带着戒指,暗指哈尔就是通过这枚戒指找到苏菲的。

后来,苏菲在戒指的指引下,回到了哈尔的童年时期,她发现自己与哈尔在很多年前就约定好了,只有她才能帮助哈尔与火魔卡西法解除契约。

戒指的设定不仅为哈尔与苏菲之间的爱情增添了魔幻与浪漫色彩,让整个故事在时空上形成了一个闭环,还间接呈现了宫崎骏一贯提倡的主题:只有爱,才能换来和平。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戒指指引哈尔找到了苏菲

细想之下,宫崎骏的理念也不是没有道理。无情的战火摧毁了多少人的家园,泯灭了多少人的良心?纵然再强大的魔法怕是也阻挡不了战争的脚步,唯有包容一切的爱,才是能化解战争的唯一利器。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段彰显人文主义色彩的成长故事

宫崎骏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具有深邃思想的,但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像《哈尔的移动城堡》具有如此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这部作品中,还有许多隐喻值得我们去细品,去研究。

我认为,宫崎骏这三个字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动画电影史经久不衰,是因为他拍动画电影从来不像某些导演那样,只是单纯追求娱乐效果。

他是带着责任感与使命感,拍着一部又一部发人深省的动画佳作。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喜欢电影与话剧的摩羯座妈妈一枚,希望我的文字能够走进您的心灵,更希望您能通过我的文字有所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