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清虛閣,結構奇特“八卦穿頂”

清虛閣,位於山西省榆次城內南關,榆次老城中。也名玉皇閣,觀音閣,是榆次市境內僅見的,也是晉中地區稀有的古代閣樓式建築傑作。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創造。

榆次清虛閣,結構奇特“八卦穿頂”

清虛閣·古街


  清虛閣三簷兩層,坐南朝北,四周無圍牆環抱,獨立街心中央。整個樓體,全靠底部36根粗壯的木柱支撐。全部樓體用木結構互相拉結。底層,是拱鬥八卦頂,中間4根直徑為0.61門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閣頂,連接整個樑架。其餘,還有32根直徑為0.35米的木柱支撐著閣樓全部重量。在頂端的一塊圓木板上,雕有兩條神氣活現的金龍。兩龍間,繫著一顆鮮紅的寶珠。

  殿頂,用黃綠色琉璃瓦覆蓋,兩條琉璃盤龍立於樓脊頂端,十分神氣。屋頂中央,還立有吉星。在樓閣的12個挑角上,掛有12個風鈴,清脆悅耳,聲逸數里山頂;總高25米,佔地158.72平方米,坐南朝北。清虛閣的建築很獨特,36個石鼓上矗立著36根圓柱,用梁枋、斗拱互相拉結,形成底層頂部“八卦穿頂”形狀;中間有4根直徑為0.61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閣頂,承託上層樑架。

榆次清虛閣,結構奇特“八卦穿頂”

清虛閣建築佈局


  底部四面行人暢通,樑架上層層疊疊共計784個斗拱,飛簷挑角上分別懸掛著12個風鈴,三重簷上黃綠琉璃瓦交相覆蓋,頂端圓木板上雕有兩條金龍,氣勢十分雄偉。清虛閣二層中央,原有一座形似懸崖峭壁的假山,周圍塑有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大菩薩,一個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可惜與碑、亭、匾額同毀於動亂之中。

  該建築已有500餘年歷史,能留存至今實屬不易。1990年,榆次市政府撥款60萬元翻修清虛閣,增加閣基,又築漢白玉防護欄杆,外拓環形路,路邊設8盞華燈,再外又新增4堵低牆。登樓遠眺,只見綠野平疇、熙攘人群,盡收眼底,使遊人心曠神怡,歎為觀止。

榆次清虛閣,結構奇特“八卦穿頂”

清虛閣結構特色


  2003年9月,清虛閣對外開放。修復後的清虛閣,閣、欄、路、牆渾然一體,登樓遠眺,綠野平疇盡收眼底,而它視野內的南大街、北大街,比昔日更加繁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