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品行業的“春天”來了嗎?


2019年,衍生品市場帶給我們太多太多的驚喜了,我們在消費者的購買力和購買意願中彷彿看到了衍生品市場的春天,我們也通過上篇文章“

在新時代的消費背景下,如何理解IP的新定義?”中重新理解了IP的新定義 ——「IP+新消費」。


衍生品行業的“春天”來了嗎?

隨著2020年春節的到來,衍生品行業的“春天”也隨之而來嗎?中國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好嗎?衍生品公司需要避雷哪些坑?衍生品產業鏈存在哪些問題?發展機會又在哪裡?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今天的《正映課堂》!

中國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不知從什麼時候“泛娛樂”這個詞越來越經常性的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或許這個時代就是“娛樂至上”的時代。在泛娛樂背景下,文化和娛樂能夠更好地融合,年輕的消費人群的消費習慣有所改變。這促生了衍生品行業的一個爆點,並且這個爆點是持續性。


衍生品行業的“春天”來了嗎?

大家都知道動漫產值主要來自於動漫上游的內容市場和下游的衍生市場兩大方向。衍生品市場依附著動漫上游的內容市場,極易受到內容市場的影響。


衍生品行業的“春天”來了嗎?

衍生品領域的起點並不高,很多公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動漫公司,更多的是抓住前沿機遇發展起來的新型衍生品企業。

例如,藉助潮玩熱潮,從軟周邊市場入侵硬周邊市場。或藉助優質動漫IP,進行衍生品製作,通過衍生品的製作和研發所得的經驗在反哺給自有IP的孵化上等。


衍生品行業的“春天”來了嗎?

2019年國內動漫圈子發生了較大的變換,動漫及其衍生品開始逐漸破圈,湧入大量的消費者和2.5次元愛好者。


破圈三大事件:

一、內容破圈。50億票房的《哪吒》不僅成為了國產動漫的天花板,還實現了內容的破圈,從小朋友到三四十歲的成年人都能產生共鳴。

二、衍生品破圈。潮玩盲盒這種銷售形勢引發2019年全民購買熱潮,突破了原來只有IP忠誠粉絲購買的圈層侷限。

三、銷售破圈。從IP衍生品專賣店到傳統書店、精品店都在賣IP衍生品,越來越多的兒童玩具製作公司開始轉做面向全年齡段的IP類衍生品。

由2019年帶動IP衍生品破圈的趨勢,在未來的幾年裡是無法逆轉的,衍生品在整個IP產業裡變得越來越重要。

衍生品公司需要避雷

衍生品市場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想分得衍生品市場的紅利,但很多公司在實際運作中會不自覺地踩到很多坑。小映總結了國內眾多IP開發和衍生品開發的案例,

得出兩大雷坑:一是IP拿得多,二是品類做得雜。


衍生品行業的“春天”來了嗎?


很多公司都抱著一種只要是IP就能做衍生品的想法,我們不能說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但是並不是每一個IP都適合做每一個品類的衍生品,並不是每一家衍生品公司都擅長做全品類的IP衍生品。


衍生品行業的“春天”來了嗎?

我們不知道對方IP是什麼屬性,它針對的年齡層,它的粉絲屬性等等。比如,有些IP適合做文具,有些則適合做手辦BJD等等,只有準確地抓住適合IP的衍生品,才能夠從合作中獲取最大的銷售利潤。


衍生品行業的“春天”來了嗎?

2019年我們通過B站的數據就可見一斑。因為B站在2018年電商版塊銷售額只有8000萬,但是截止到2019年10月份,B站銷售額已經突破10個億,這已經是十幾倍的增長。


衍生品行業的“春天”來了嗎?


衍生品的破圈趨勢短期內並不會改變,我們可以期待一下明年的B站的銷售財報,數據的增長是必然,衍生品春天的氣息已經悄然來到了。


總結:

僅從過去的一年來看,我們衍生品作為整個文創和動漫行業的變現端,它的細分領域呈爆發式的增長,衍生品領域能賺到錢,肯定能反哺到整個產業鏈的上游中游和其他的公司,讓他們能有更多的資金去支持更好更多的IP的培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