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夜之间涨了两千万粉丝


我一夜之间涨了两千万粉丝


我一夜之间涨了两千万粉丝

前几天我在次条推送了一条圈外的职场课程,有个读者在下面接连留了好几条留言:


“我想知道咪蒙去哪了,我好想她!”


“我好想好想咪蒙,想知道她是不是真的离婚了?想知道她现在过得好不好?想知道她现在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拼命哈?”

“咪蒙现在不太好吗?请拜托你一定要去看看她,鼓励鼓励她,让她走出困境,求你!”


我一夜之间涨了两千万粉丝

我一夜之间涨了两千万粉丝


关于咪蒙的是是非非已是昨日云烟,我不想旧事重提。单就这份来自于粉丝对她的惦记,我好生羡慕。

留言的这位读者是个女孩,2018年6月就关注了我。


我看了一下她的信息,留言数量总共才有3条,就是上面的这3条,全部是关于咪蒙的。

读者对文章的认可程度和对号主的喜欢程度,在留言方面是可窥见一二的。

此时,我终于明白了读者与粉丝的区别。

“读者”是理性的,包容的,懂得取舍的,有是非界限的。

而“粉丝”对偶像是发自真心的爱护和欣赏,是宁愿自己站在尘埃里去仰望她。偶像的好与坏,她都会全盘接纳,鼎力支持。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读者像朋友,粉丝则像备胎。

朋友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朋友,备胎心中的至爱则无可替代。

所以,我一般称呼用户为读者,从不使用“粉丝”。一是觉得大家都是独立平等的,思想在文字里交流和碰撞;二是好像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当我的“粉丝”,就算哪天被封了,也没有人像那个姑娘一样苦苦寻觅。

这么说,咪蒙在某种程度上是幸福的。她的两千万粉丝,即便已经散落在天涯,也依旧带着咪蒙的印记。

我一夜之间涨了两千万粉丝

粉丝对偶像,是一种信仰的认同。

比如在娱乐圈,我喜欢的人很多,颜值高的我喜欢,演技好的我喜欢,情商高的我喜欢,口才佳的我喜欢,但凡他们的某一个品质能触动到我,我就愿意为他们买单。

比如刘德华和胡歌的演唱会我愿意看,电影电视剧我会优先选择,他们代言的产品我也相对青睐。贾玲和沈腾上了综艺节目,我就不会换台,因为他们可以给我带来快乐的体验。

我自称是他们的粉丝,不需要任何人同意,也无需向任何人证明。

哪怕有人在我面前说贾玲太胖了沈腾太老了,我也不会撕回去(我是谁呀我替人家伸张正义?)。


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和喜恶,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行灌输给别人,让别人认为某种好才是独一无二的好。

两天前,我不是写了肖战的事情么。估计很多人不认识肖战,没关系,我就是讲讲这个道理。

说实话,我非常喜欢肖战,自打看了《陈情令》就入了坑,觉得他的笑容太干净了太治愈了。我不清楚他的人品,也无心探究他的过往,只是他饰演的角色在某一瞬间打动了我,我就愿意多关注一点,他出了新作品我会去捧场。

一个明星的商业价值,不是说有多少粉丝接机,有多少脑残粉护犊子,而是你有实力为自己喜欢的人买单。

我觉得我做到了一个粉丝应该做的。所以肖战出了事,我充满了心痛和惋惜。

结果发文没多久,一个肖战的脑残粉杀来了,“这跟肖战有什么关系,肖战是无辜的!”“难道肖战的粉丝杀了人,也要肖战买单吗?”

我说,放你妈的屁。如果粉丝杀了人,那是个别粉丝的责任。就跟那个追星的某丽娟一样,不会影响到大局。现在不是某个人,而是一大批极端粉丝。如果真爱肖战,就别再给他招黑了!

如果任由他的脑残粉再这么乱咬下去,我相信真爱粉也会纷纷远去的。


在充满戾气的粉丝环境中,哪还有向上向好的力量。整天撕这个撕那个,替正主得罪了一大批人而不自知,这是爱他还是恨他?

肖战太惨了,迟早要被那些人连累死。

身为一个偶像,有引导和管理粉丝的责任和义务。粉丝偏激做错事,应适时指出来,不能让他们变本加厉一错再错。

正是错误,改正错误,是每一个普罗大众一生的修行之路。

要记住,偶像也是肉体凡胎,他不是神仙,也有经不起放大镜观察的时候。


他的好,会放大千倍万倍,他的错,同样也是。


作为粉丝,不是要堵住所有的嘴巴,让他们千篇一律夸奖和赞扬自己的偶像,而是用理智和柔和的姿态,帮助偶像变得更好的同时,自己也在其中得到成长。


我一夜之间涨了两千万粉丝

追星,追的究竟是什么?

  • 可以追随他的脚步,但不要追随他的行程;


  • 可以吸收他的光芒,但不要置身黑暗像个蛆虫;


  • 可以欣赏他的优秀,但不要沉溺于卑微;


  • 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但不要耽误自己的前程。

以前听说有脑残粉要为爱豆坐地产卵。坐地产卵,恶不恶心?在她的世界里,偶像强奸了她,她都会感激涕零,发誓一辈子不洗澡。

还有些脑残粉为了见偶像,卖肾买机票,拖上全家人一起来陪葬。

这是一种怎样扭曲的价值观?

父母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他们赋予了她生命,抚养她长大,希冀她能成人成才,却不知会有一个没有血缘关系遥在天边的人,让她心甘情愿地奉献所有,甚至生命。

多么可悲。

失去了自我和思辨能力,人就不再是人。

你以为脑残粉如此付出,偶像就会另眼相看吗?不,他可能连你是谁都不知道。你生病了,失业了,出事了,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他是众多人拥簇的“神”,怎么可能救你一个人于水火?

好吧,你说你深表理解没有关系,然后继续饿着肚子为他刷票、造势和控评,在虚拟的网络中寻找可能被临幸的存在感。不是傻X是什么。

你锦绣了他的人生,荒芜了自己的人生,到底值不值得?


你看沙漠很激动,沙漠看你却不是那回事。


我一夜之间涨了两千万粉丝

我是众多人的粉丝。

能让我自叹弗如心生敬意的,我都愿意低下身段去观摩和学习。

我深知,只有自己变得优秀,才有可能距离喜欢的人更近,才有资格挺直腰杆为喜欢的人买单。

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2018年我拍《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这部电影时,最心仪的男主是雷佳音。那时他刚出演了《我的前半生》,还没现在这么红。


出品方说雷佳音没有档期,而且片酬刚涨起来,不划算。一定要找一个“性价比”高的男演员,既有一定的知名度,也要戏好的。

出品人斟酌了半天(我只有建议的资格,没有决定的资格,毕竟是出品人花钱),说从何晟铭和保剑锋里选。何晟铭得到邀约,想更深刻地理解这个角色,向出品人要到了我的电话,要跟我聊聊。

那是我第一次距离明星那么近。忐忑地等了一晚上,出品人又告知我换人了,他们觉得保剑锋更合适。

保剑锋出演过《十八岁的天空》,这部剧是我们高中时代的神剧。那时大家下课之余,讨论的都是保剑锋和女主的情感戏。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面对面地跟他坐在一起,畅谈这个角色的理解以及希望他对角色的把握程度。

是的,我曾经也是保剑锋的粉丝。

当粉丝平等地坐在偶像面前,一不问他要签名,二不表现得卑微和激动,像朋友一样去认真地表达与倾听,我就知道我赢了。

我赢了内心深处那个拼命说“你不配”的小人。

我努力了这么久,并没有想过和曾经的偶像在一张桌子上侃侃而谈,但他还是悄无声息地来了。

他有他的节奏,我有我的执拗。

我们的相遇,不再是偶像对粉丝的礼节性回应,而是一个专注的眼神在问,“小木,你觉得呢?”



逢年过节,我们会互相表达问候,说不定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我一夜之间涨了两千万粉丝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假如有一天我红出了圈,一夜之间涨了两千万粉丝(虽然是痴心妄想,明星梦谁没做过呢?)——

我会告诉他们:做自己!

自己的人生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不放弃自我的成长,才有可能跟美好的人和事相遇。

那时,你不必仰望他,而是单纯的欣赏,给自己更多的选择。


这种选择包括你对他的某件作品感到失望了,也可以一笑了之,转去看其他的好戏。

这就是人生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