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提起《清明上河圖》,那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歷來多少文人對其津津樂道,又有多少人畢生致力於研究它,而現代又有多少影視作品以其為背景,其名可謂路人皆知。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的代表作,描繪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真實地演繹著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它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與此同時還有一幅畫,為宋孝宗淳熙七年.大理國盛德五年(公元1180年),大理國宮廷白族畫師張勝溫攜弟子所繪。名為《張勝溫圖卷》,此畫無論技藝還是人物塑造、人物數量均與《清明上河圖》不相上下。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原本全長1635.5釐米、寬30.4釐米,紙本,施色塗金,凡一百三十四開,原件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為鎮院之寶。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丁觀鵬的摹本《法界源流圖》完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長2014釐米、寬33釐米。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另一摹本《蠻王孔佛圖》未見史料記載,《石渠隨筆》亦僅提及“上命畫館臨一卷,逾年始成。”,可能涉及政治問題,並未續摹《蠻王禮佛圖》,史料無他載。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張勝溫圖卷》與《法界源流圖》一直藏於清宮內,至晚清宣統傅儀遜位出宮時,攜宮中歷代書畫、珍畫一千二百餘件(其中有《法界源流圖》)至天津“張園”。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傅儀又將書畫帶到長春偽皇宮中。1945年偽滿跨臺後,《法界源流圖》由傅儀親屬攜至吉林通化,輾轉落於通化玉皇山寺廟裡。1969年由吉林通化生產指揮部送到吉林省博物館,至今仍藏於該館。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張勝溫圖卷》原本在辛亥革命之後收歸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館,屬院藏珍品。後移至南京。抗戰期間,又轉運長沙、桂林、安順,藏於石窟以避戰火。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抗戰勝利後,又轉藏於南京朝天宮保存。1949年由國民黨政府運往臺灣,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的大理國《張勝溫畫卷》。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1944年1月,《張勝溫圖卷》原本在四川重慶兩浮支路中央圖書館展出過,引起畫界和佛教界的震動和社會廣泛關注。1944年8月,美國人海蘭.嘉平發表《雲南觀音像》一文提到“1938年6月,在印度《東方美術通報》中發現此畫論文,證明《張勝溫圖卷》此前早已影響海外,雲南宿老李根源在觀看了重慶展出後,感慨萬千,賦詩三十五章題名為《勝溫集》編入《曲石詩錄》(卷十)之中。1961年國民黨灣當局在美舉辦《中國文物展》,展出珍貴文物253件,《張勝溫圖卷》亦在其中。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張勝溫圖卷》還有另外一個摹本存在,即《黎明仿丁觀鵬張勝溫圖卷》,上有乾隆57年題跋。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內,此卷曾在歐洲巡迴展出過。

這幅畫堪與《清明上河圖》比肩,溥儀曾帶著它轉移多地

1978年中華書局出版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一書,書中專文論及《張勝溫畫卷》。1982年臺北故宮博物館正版博物館副館長,著名學者李霖燦教授的《南詔大理國新資料的綜合研究》一書,對圖卷作了全面系統的介紹並刊有完整的彩版《張勝溫圖卷》圖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