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獎一等獎作品就沒毛病?未必!

在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上,徐強的一件行草作品獲得一等獎。這件作品是多條小橫幅拼接而成的大幅中堂,抄錄的是古文《何延之蘭亭記》,內容可算是契合蘭亭獎的應景之作。

蘭亭獎一等獎作品就沒毛病?未必!

徐強獲三屆蘭亭獎·藝術獎一等獎作品

這是一件用心之作。

從整個形制來看,這件作品顯然是經過苦心安排的。左八塊右八塊,中間隔開,每塊之間又各自隔開,既各自為政又聯繫緊密,不可謂不壯觀、不可謂不復雜。

題目為篆書,內容為行草。一位書法家用長篇來訓練自己、表現自己,或者挑戰自己,說起來是必須的,因為長篇的內部結構更為複雜玄妙,書寫過程更為長久,對於作者的基本創作狀態,也因此可以看得更清楚。

蘭亭獎一等獎作品就沒毛病?未必!

徐強作品

這件作品書寫起來很平和的、持穩的、協調的,或者不和的、牴觸的、混亂的,都會在書寫的展開過程中流露出來。當然,在當代,長篇創作已不是單純的個人的創作需要,有的是為了在大賽大展中給評委們或參觀者看的,未必有太多個人的真實表達,甚至走向了工匠式的抄寫。

對於通篇的感覺,可以用兩個字言說——一致。當然,我們無法得知徐強是一氣呵成,還是先後幾次完成,但看到的卻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

蘭亭獎一等獎作品就沒毛病?未必!

徐強作品

此作為行草書,卻不是激情直下、讓人觀之驚心動魄的那種類型。似一條流動的河流,河床平坦,在流淌中多了幾分沉穩和尋常。節奏不快、提按不大,因此也就不凌厲、不急切,秘響旁通,伏採潛發,有一種毫不張揚的運動狀態,由此一波一瀾皆隨意遣。

由於運筆速度較慢,少了草書的激越恣肆,卻在吐含曲直間多了一些含蓄和斂約。這種特徵主要來自於用筆,其用筆徐緩,線條粗細比例不大,輕重相近,筆調被有效地捉控著,始終一致,關照到了起筆的認真,又重視了收訖的細緻,絕無含糊粗率,無敗筆溢出。

蘭亭獎一等獎作品就沒毛病?未必!

徐強作品

接下來也談談此作的不足。

此作源於楊維楨,楊書奇倔、詭異、剛勁、硬朗,在跌宕起伏中尤其具備生機奇氣。與楊維楨相比,徐強作品中的奇氣缺乏,敦厚之氣是其主要。尤其是中段有一塊密如蟻陣的小字,顯得特別壅塞堆積,不知何意。

蘭亭獎一等獎作品就沒毛病?未必!

徐強作品

其次是線的牽扯拖沓不舉、拖泥帶水,無爽朗飛動。原因是動作太多,小趣味太盛,生出了許多的不自然。譬如線的扭動缺乏節制。通常認為線的搖曳、縈繞、迴環可以增加瀟灑氣度、豐富形態之美,因此多擺動、多忸怩、多搖晃,通篇下來,這些痕跡就很強烈地露出了不自在、不自然的痕跡。

蘭亭獎一等獎作品就沒毛病?未必!

徐強作品

其三是筆畫的尖峭刻薄。楊氏在起筆、轉折時亦有些弊端,致使其生硬單調。徐強學楊,誇張了楊氏不合適的部分,把不足之處放大了。那些尖刻的、鋒銳的部分,就是行筆太露留下的。倘若將這些尖銳去掉,整件作品也會更自然、更樸素一些。

蘭亭獎一等獎作品就沒毛病?未必!

徐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