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人伙食有多差?

汉朝人民的饮食水平相比较先秦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他们到底吃什么,怎么吃?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饮食条件远非当代人能想象的。

汉朝人伙食有多差?

1、一日两餐,素食为主

在汉朝,要想按顿到点儿吃够三顿饭,至少也得投胎到一个王公贵族家,普通老百姓一天只能吃两餐。刘邦的儿子刘长因涉嫌谋反,被汉文帝刘恒发配蜀地。在下发发配诏书时,特意关照了刘长沿路饮食的问题:允许他一日三餐,每日配给五斤肉,二斗酒。刘长好歹也是皇亲国戚,一天三顿饭、喝酒吃肉这样的事儿竟然还要皇帝特批。

汉朝人伙食有多差?

如果刘长的这个待遇需要汉文帝特批,缘于他罪犯的身份。那么,下面这位身份显贵,却依旧吃素就很难能可贵了。曹操的第二任妻子卞太后有个弟弟叫卞秉,曹丕当了皇帝后为自己的舅舅新建了一个大房子。府邸新成,卞秉作为为东道主请姐姐来家里,于情于理都应该好吃好喝,可是这位皇太后依旧跟平常一样:吃的是粟饭、蔬菜,一点肉也没有。

汉朝人伙食有多差?

当然,汉朝人平时也不是完全不吃肉。不过,具体的方式还是相当有讲究的,每个阶层得吃身份对应的食物。这个礼制也是从先秦时代就开始有了:皇帝吃牛肉,大夫及以上级别的高官吃羊肉,大夫以下的公务员吃猪肉、狗肉,老百姓吃烤鱼。由于牛、羊这样的牲畜需要有足够大的牧场去饲养,而在那个年代,耕地面积都很少,不可能用那么多的空地去饲养这些牲畜。况且,牛在农耕社会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不可以任意屠宰。汉朝的法律里明文规定:无故杀牛是死罪!

汉朝人伙食有多差?

汉朝人还有一种常见的吃肉方式就是:脯腊、鱼鲊,简单地说就是肉干和腌鱼,比较咸且易于保存。当时的买卖交易并不完全靠货币,粮食才是主要的一般等价物,想吃肉得靠粟米去换。但问题是:本来都吃不饱肚子呢,哪有多余的粮食去交换呢?因此,即使去换肉,量也不会太多,做成肉干、腌鱼当是个不错的选择。

汉朝人伙食有多差?

2、主食粟黍,菜羹浇饭

汉朝人的主食以粟、黍为主,就是今天的小米、黄米,在饭做好后一般会浇上菜羹(偶尔也会浇点肉羹)一起食用,想必这就是盖浇饭的前世今生了。如果哪天吃腻了,想吃吃大米饭……这个要求可有点儿奢侈了!在当时中国的版图上,交阯(今天的越南)地区盛产水稻,远得有点离谱。最近的产地也在越、楚地区(今天江浙、安徽、两湖一带),能自给自足已实属不易。因此,大米饭这种奢侈品,帝王将相也许可以吃到,普通老百姓就吃不到了。

汉朝人伙食有多差?

面条在汉朝被称作饼,它第一次在正史出现是东汉年间,汤饼、蒸饼、煮饼都是它曾经的名称。

东汉顺帝年间有一个权臣叫梁冀,官至大将军。这人平时擅权专政,残暴凶妄。九岁的汉质帝看不惯他的作风,在朝堂之上对其他人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知道这事后,就让手下在煮饼里加上毒药,最终毒死了质帝。毒死汉质帝的煮饼就是面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