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興起


歷史上的陝北主是貧瘠、落後的代名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河之隔的山西則因名傳天下的晉商而富庶發達。陝北歷來很少出現富甲一方的大家族。其實,明清民國之際,在陝北曾存在著一個富有且人數龐大的地主家族——米脂馬家。馬氏家族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中共張聞天於1942年所著的《米脂縣楊家溝調查》一文,而馬家的發展興衰史更是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興趣,美國、日本等國的教授都曾先後發表過很多關於馬家的研究論文。本文我們主要講述馬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發展。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興起


1、 馬氏先祖們的創業歷程

米脂馬家祖籍山西臨縣。明代中期,明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事不斷,且已由前期的攻勢轉為守勢,為防蒙古南下,,明廷遂在陝北增設延綏鎮。由此,米脂綏德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便逐步發展起來,成為了陝北、內蒙和山西三地新的商業重鎮。於是,鄰近的富有商業頭腦的山西人便紛紛移居此地。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興起

據馬家族譜記載,馬氏先祖是一位名叫馬林槐的年青人。明萬曆末年,馬林槐從山西臨縣遷至黃河對岸的綏德馬家山,被編入義讓裡第八甲,身無長物,便以開墾荒地和租地耕種為生,每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地維持著生計。就這樣馬家的前三代人都過著在溫飽線上徘徊的艱難生活。一直到康乾時期,也就是到馬家傳到第四代時,一位叫馬雲風的年青人的橫空出世逐漸開始改變了整個家族的命運。


清代康乾時期,從榆林經米脂、何家岔、圪鎮店至螅蜊峪是陝北通往太原、天津、北京的主要通道,由此,馬雲風利用物流之便,通過販賣貨物賺得了第一桶金,並將其所得大部分都購買了土地。於是,他開啟了生意賺錢買地,通過土地所得的地租再投資生意,然後將生意所賺之錢繼續購買土地的滾雪球模式。

經過,數十年的苦心經驗,馬家終成為擁有大量良田的大地主家族。最後,馬雲風遷居至現在的楊家溝村,並收購了當時家道中落的該村大戶劉、楊兩家的土地。他之所以能有大量資金購買土地,是因為他不僅收取土地租金,同時經營了運輸、商號等生意,還設立錢莊,獲利頗豐。可以說,馬雲風的苦心經營為馬氏家族後來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興起


2、 馬氏家族的發展壯大曆程

根據馬家族譜記載,清代道光十一年至十六年(1831-1836),米脂、綏德等地不同程度地發生洪澇災害及旱災,多數土地更是顆粒無收;迫於生計,大量農民將僅有的出賣土地給馬家,但雙方籤的只是白契。何為白契?即未經過縣衙門課稅局蓋印的文契,馬家只買使用權,沒買所有權,不負擔賦稅。後因當地官府稅收減少,讓馬家負擔賦稅,馬家不服打官司到陝甘總督府。耗時幾年後,這場官司隨著馬家的勝利而告終,至此那些土地所有權歸了馬家,白契終於變為紅契。這次事件使得馬氏家族獲得了大量土地,也讓他們成為了陝北赫赫有名的大地主家族。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興起

由於所擁有的土地分散,為了管理方便,馬家子嗣分散到米脂各地,楊家溝村主要居住的是馬雲風曾孫(即馬家第七代)馬嘉樂一支的子孫們。

3、 重視教育的馬氏家族

馬家傳到第七代即馬嘉樂時,家族擁有大量土地,並經營著很多商號、錢號等生意,真正成為陝北屈指可數的大家族。雖然經濟基礎雄厚,但馬家子孫並非只是貪圖享樂,而是將大量財力、物力投資到教育領域。他們興辦學校,聘請當地名師,鼓勵家族後輩們考取功名。得益於家族的鉅額投入,馬家真可謂是人才輩出。

陝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馬家的興起

下面我們通過一組數據來說明:馬嘉樂的5個兒子中庠生3人,貢生3人;11個孫子中貢生10人,進士1人;25個重孫中增生1人,庠生2人,廩生3人,貢生3人,舉人1人,秀才3人,出國留學者高達12人。遵循著"學而優則仕"的古訓,馬家後輩們在科舉方面的成功,也讓他們大多數都步入政壇,反過來保證馬家的發展更順利。其中,馬國士,曾任甘肅直隸州循化同知,安西州知州;馬國賓,進士出身,曾在山西做過縣長;馬榮選,曾任靖邊縣縣長,等等。


在封建社會中,富裕的家族在鄉村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佔有優勢。從道光年間至民國末年的百年間,馬氏家族憑藉著財富優勢、文化優勢、政治優勢成為了綏德、米脂地區極有權勢的大家族。反過來,馬氏家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綏德、米脂地區的文化和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