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醫參與7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 她的報告讓多家醫院調整了治療方案

11日,法醫劉茜在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實驗室裡,仔細地分析病理切片。從2月16日到2月25日,劉茜參與老師劉良的團隊一起完成了7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遺體解剖。“隨著遺體解剖完成,病理研究才剛開始,我們要為苦苦與疾病搏鬥的臨床醫生和患者繼續尋找答案”。

1月中下旬,疫情已經非常嚴峻,劉茜看到,身邊有熟悉的人被新冠肺炎病毒擊倒,醫療圈的同仁們一線拼殺,時常束手無策,她感到非常焦急。

“該是法醫出來盡一份力的時候,通過病理解剖,配合臨床醫生找答案找方法。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家鄉有難,更有一份責任感。”劉茜說。

新冠肺炎逝者的遺體解剖來得並不容易,在各方呼籲下,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市金銀潭醫院幫助提供了一間可以用於解剖的手術室,一位深明大義的家屬捐出了去世親人的遺體。

2月16日凌晨,第一例遺體解剖由劉良教授主刀。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團隊成員做的第一件事,是向逝者鞠躬90度。“我們懷著深深誠意和敬意,一定要鞠躬到位,武漢人了不起,在這樣危難的時刻奉獻自己。”劉茜說。

接近3小時解剖完成後,當天下午4時,又進行了第二場解剖。隨著社會對病理解剖認識的提升,22日,劉茜和團隊24小時內完成了5臺解剖手術。那天在第一臺做完後休息的間隙收到通知,有逝者捐獻遺體,於是他們又重新換防護服,折回手術室。

“我們的工作是在解讀死亡,慰藉生者,為死者更為生者。”她認為,早一天找到病因,才能避免更多的人受害。法醫不僅僅是為法律服務,更是為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提供實踐依據及參考。

2月28日,首例新冠肺炎逝者病理解剖報告發布,提示氣道大量粘液,主要引起遠端肺泡損傷。劉茜是該文的第一作者。

3月4日,最新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發布,新增了“病理改變”一章,“以肺臟和免疫系統損害為主;其他臟器因基礎病不同而不同,多為繼發性損害”。這其中吸收了劉良、劉茜等以及其他病理研究團隊的成果。

劉茜介紹,解剖中發現,有些去世者病毒核酸檢測已經轉陰,可還是因為其他繼發性損害離世,這提示臨床醫生,格外重視如血栓、氣胸、感染等繼發病變,也可能致命。

解剖中發現了大量肺部粘液,對臨床治療具有意義。武漢協和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清肺小組,用纖支鏡為重症患者清理肺部粘液,對患者症狀改善明顯。相關專家也和劉良教授團隊不斷交流進展。

(長江日報記者劉睿徹通訊員馮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