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效溝通的父母,如何用簡單高效的溝通技巧,成為養育高手?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我們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和父母進行溝通。不管父母如何提問,孩子就是不說。有時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也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有可能還會出手或者用言語來攻擊孩子,那麼只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也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不僅如此,家長還總是喜歡通過講道理的方法來為孩子考慮,卻不曾瞭解過這些到底是不是孩子想要的。由於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不會再像從前那般遵循爸爸媽媽每一條指令,也不再言聽計從。家長固有的養育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面對孩子的各種拋出的難題和挑戰,家長也會陷入焦慮的情緒當中。

鄰居家的孩子聞聞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自從上了初中,聞聞媽就發現孩子與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以前總是喜歡拉著自己問東問西,就是個可愛的小話癆。但現在這種場景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過了。平時回家也是喜歡待在房間裡,做完作業就自己呆呆的坐在那裡,或者就是玩手機。有時候玩手機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聞聞媽看不下去就多講她幾句,她還不聽,脾氣還特別暴躁,砰的一聲就把房門給關上了。這與印象中那個乖乖巧巧的孩子截然不同。面對孩子如今的模樣,聞聞媽也是操碎了心。

不會有效溝通的父母,如何用簡單高效的溝通技巧,成為養育高手?

那麼家長要如何正確溝通才能更快地解決親子之間發生的衝突呢?

第一、想明白到底是誰的問題

當親子之間出現矛盾衝突時,要確定問題到底是出自哪一方,是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比如說是因為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孩子就會覺得很懊惱很生氣,這就屬於孩子的問題。

但是如果是孩子的某些行為阻礙父母享受生活的樂趣或者阻礙父母提升自我時,家長的情緒自然就會受到影響。那麼這就屬於父母的問題。

問題界定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明白到底是哪一方出現問題,才會讓問題的發起者主動去想辦法解決自身的問題。

不會有效溝通的父母,如何用簡單高效的溝通技巧,成為養育高手?

第二、積極傾聽

當孩子出現困擾和情緒問題時,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用積極傾聽的方式去深刻理解孩子的感受,真誠的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粗暴地否定孩子的情緒。

在整個的溝通交談過程中,家長要暫時放下內心對於這件事情先入為主的情緒。要懂得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世界當中,儘量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並且調動自己的共情能力去體會孩子的內心真正感受,最後將自己理解的感受給孩子做一個正向的反饋,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已經充分理解了他。而家長還需要做的就是從這些反饋的信息當中正確引導孩子深入思考,並且一步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就比如說,孩子告訴父母自己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家長會怎麼回答呢?如果家長的回答是:媽媽知道你肯定心裡很難過,因為你並不喜歡他這樣做,那麼孩子就會認同你的看法,並且做出肯定的回答。而這種回答的背後恰巧說明孩子已經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理解。

不會有效溝通的父母,如何用簡單高效的溝通技巧,成為養育高手?

第三、改變交流方式

當父母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從而出現困擾的時候,該如何解決呢?

當孩子的某些行為不小心干擾到父母的需求時,父母常常會以指責命令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他的行為。就比如說孩子剛把東西收拾完畢,可是家長一個轉身又看到孩子把東西弄亂了,那麼家長很有可能就會怒火中燒,帶著憤怒的情緒命令孩子立刻打掃乾淨。而這些命令的話語中通常是以你,也就是第二人稱開頭。那麼這種話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是在否定他,是在對他提出批評。所以為了讓孩子能夠配合我們,我們不需要採用你,而是要採用我這個字來開頭,進而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讓孩子試著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的感受。就比如說孩子很晚才回來,也並沒有提前通知父母,父母可以這麼說,你今天好晚回來,我很擔心,導致我無法專心的幹完這些事情。這句話包含了三要素也就是孩子的具體行為,家長的真實感受以及產生的具體影響,這就是“我信息”的正確表達方式。

不會有效溝通的父母,如何用簡單高效的溝通技巧,成為養育高手?

簡而言之,我信息由三部分組成,行為、感受、影響,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會使效果大打折扣。其中行為是指孩子出現的干擾行為。感受,是指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產生的內心感受。影響是孩子的行為導致父母狀態變化的最終結果。

所以說當父母有問題時,就需要自己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話語把問題推卸給孩子。而通過用“我信息”的表達方式來表述自我的感受時,才能讓孩子不斷感受到家長對他們的關懷與愛意,並且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主動的去糾正他們的錯誤,從而不會產生排斥的心理。

第三、平等對待

當孩子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之間產生明顯的衝突時,那麼就會引起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父母為了證明自己至高無上的威信,可能會對孩子進行責罵或者命令。而孩子在這樣的粗暴命令下,會產生嚴重的逆反的心理。正確的做法是以平等的觀念對待孩子,明白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備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讓孩子共同參與某項家庭方案的制定,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能夠積極執行商量過的方案,因此當家長給予參與的機會時,他們也就會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已經被家長所信任和尊重,這也是讓孩子繼續前行的動力。

不會有效溝通的父母,如何用簡單高效的溝通技巧,成為養育高手?

所以說如果父母能夠懂得如何和孩正確溝通,那麼親子之間也不會變得那麼疏遠,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溝通技巧,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也能讓孩子真正的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從而使家庭氣氛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