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求贤令,足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老道的人力总监

随着军事节节胜利,政权步步扩大,曹操越发意识到人才缺乏和人才可贵。

三道求贤令,足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老道的人力总监

公元210年,他下达《求贤令》,责成左右僚属发现和荐举地位低下的被埋没的人才。

公元214年,颁布《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指出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所以用人要用其才,不要拘泥小节。

公元217年,再发《举贤勿拘品行令》,认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能任用。

综合以上三令,可以发现曹操破陈规,去陋习,富有魄力和创造性。在当代,完全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人力总监。

三道求贤令,足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老道的人力总监

第一,重视人本身的能力,对出身和历史既往不咎;第二,把人的德、才分开,如若二者不可兼得,宁愿取其才而忽略不计德行偏差。曹操的求贤用才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他一向说到做到。

手下大将中,乐进、于禁等人都是从下级军官和士兵中提拔起来的,张辽、张邰、徐晃、庞德等人虽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

高柔原本是袁绍的外甥高干的部下,但曹操见他有执法才能,便任命他为理事掾(丞相府主管刑法的部长),高柔果然执法公正,狱无积案。

三道求贤令,足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老道的人力总监

徐宣和陈矫同为曹操的部下,但二人不和,徐宣经常抓住陈矫娶本族女为妻这件事,当众诽议陈矫;曹操听说后非常恼火,立即下了一道《为徐宣议陈矫下令》,指出同族结婚这一类是属于风教问题,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如果以后徐宣再继续抓住辫子不放,就以诽谤罪严加惩处。

由于曹操大力收揽人才,曹魏阵营内文有荀或、荀攸、戏志才、郭嘉、程昱、贾诩、刘晔、毛珍,武有典韦、许褚、乐进、于禁、李典、徐晃、张辽、张邰、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洪,文臣武将,人才济济。

三道求贤令,足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老道的人力总监

《三国演义》对三顾茅庐的渲染,使得人人都知道刘备的礼贤下士。其实曹操在这一点上也不亚于刘备,就说他争取邴原吧。

邴原是北方有影响的名士,曹操称赞他名高德大,清规邈世。曹操想招聘他,但他称病不出。曹操锲而不舍,一再争取,终于感动了邴原,使他就任五官中郎将府的长史(总管)。曹操还让儿子曹丕以师傅之礼对待邴原。

三道求贤令,足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老道的人力总监

官渡之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夜间投奔曹操,曹操高兴得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许攸。

关羽是刘备的大将,曹操爱慕他有勇有义,一心想让他归顺,在关羽降曹期间,曹操对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厚加赏赐。虽然关羽后来还是走了,但曹操始终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当孙权杀死关羽、把首级送给曹操时,曹操仍以诸侯之礼隆重安葬了关羽。

求贤若渴, 爱将如子是曹操的本色,宛城(今河南南阳)战役中,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阵亡,勇将典韦亦力战而死。战后祭奠亡灵,曹操抑制亡子丧侄之痛,大哭爱将典韦,使部下将佐非常感动。

三道求贤令,足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老道的人力总监

传统说法中,曹操对祢衡似乎是迫害人才的一个例证,其实大谬不然。祢衡虽然文才高超,名重当世,但狂妄自大,目中无人,骂倒一切。曹操强忍怒火没有杀他而移送给荆州军阀刘表。

这里面虽有借刀杀人的意图,但另一方面,曹操看破了祢衡这类人,属于能舞文弄墨但不能经纶世务的腐儒,留他没有用处,而祢衡又毕竟名声在外,所以杀了他反而会影响天下归心,不如把他送给一个大老粗,教训教训他那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劲儿。

曹操还有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长处:胸怀宽阔,用人不念旧恶,不算老帐,即使是对自己有血海深仇的人,只要愿意改过自新,就予以宽容,加以任用。

三道求贤令,足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老道的人力总监

陈琳曾替袁绍写过讨伐曹操的檄文,文中把曹操祖宗三代骂了个狗血喷头,可檄文写后没多久,袁绍战败,陈琳被俘,众人都认为陈琳将被剥皮抽筋,但曹操觉得陈琳文才可观,让他留在帐下任职。

凉州军阀张绣是个变色龙,曾多次投降曹操又多次反叛,曹操的长子、侄子和爱将典韦就死在他的手里。但曹操后来仍给他投降的机会,并主动表示绝不翻旧账。张绣为曹操的诚意所折服,最后真心真意地降顺了曹操。

三道求贤令,足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老道的人力总监

​魏种原是曹操一手提拔的官员,后来叛变,最后又被曹操俘虏,但曹操仍然释其缚而用之。别人问为什么,曹操回答说:“唯其才也!” 他还引用俗谚说:“失晨之鸡,死补更鸣”(耽误了报晓打鸣的鸡,想再叫一下补上),意思是对人也要给予改过的机会,不能一有污点就彻底打入十八层地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