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與銀行:重返蜜月期


3月5日,網商銀行與全國工商聯等共同發起“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100多家銀行雲集響應。


看到這個消息,很多人或許會在心裡納悶:螞蟻金服和銀行,什麼時候走得這麼近了?


印象裡,尤其前些年,一邊是網絡上各種言論嚷嚷支付寶顛覆銀行,一邊是有些銀行對支付寶的態度也並不友好,雙方之間有點劍拔弩張的感覺。


其實,螞蟻金服與銀行的合作一直是常態,幾乎貫穿了其整個成長過程。原因是,競爭客觀存在,但更多是錯位發展,合作始終大於競爭。


過去十多年來,我們見證了支付寶誕生到螞蟻金服萬億估值,也見證了中國銀行業一路逆襲衝到世界前列。


一個強大的螞蟻金服,與一個強大的銀行業,是可以共存的。


偌大的中國金融市場,還有著太多的機會,與其糾結眼前的利弊得失,不如抓緊趕路,奔赴遠方的星辰大海。


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各憑本事,各自遠揚。


支付寶與銀行:重返蜜月期


1

“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由網商銀行與全國工商聯、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共同發起。


該計劃將聯合全國數百家金融機構、縣域政府及品牌企業,在半年內,支持全國約1000萬家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及農戶有序復工復產及疫情之後的擴大生產。


目前,該計劃得到了全國100多家銀行的積極響應,既有來自各地的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也有六大國有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三大開發性、政策性銀行。


儘管大中型銀行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專業的風控技術,但缺乏足夠多觸達海量小微企業、小店的通道,而這樣的能力恰恰是網商銀行所見長的。


通過銀行間這種互補合作的方式,大量貸款需求在100萬元以下,甚至只需3萬至5萬元的小微群體,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獲得“無接觸貸款”。


透過此次“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可以看到:


一是網商銀行的“310”貸款模式,及其在過去幾年所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廣泛認可,這是該行與多個全國性行業協會共同發起助微計劃的背景。


二是網商銀行完全融入了到了銀行業“朋友圈”。從提出到官宣,“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僅用了幾天時間,如此短的時間裡,引來了100多家銀行的參與。


此前在2018年6月,網商銀行宣佈啟動“凡星計劃”,目標在三年內,與1000家各類金融機構合作,共同為3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


網商銀行所經歷的這些,折射出了發生在螞蟻金服身上的重大變化。


不知不覺間,我們發現,螞蟻金服與銀行已然回到了“蜜月期”。


2

從前些年的劍拔弩張,到過去兩三年越走越近,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


其實,回望歷史,支付寶與銀行之間,大多數時間裡都處於“蜜月期”。


換句話說,雙方之間友好合作一直是常態,幾乎貫穿了支付寶的全部成長過程。


早在2005年3月,支付寶與工行的網銀支付業務合作上線,共同為用戶提供網上支付服務,這是商業銀行第一次與支付寶達成正式合作。


2007年,支付寶與建行、工行等合作,開始探索為淘寶賣家提供小額信貸,這在螞蟻金服的發展史上是至關重要的一頁,對於中國普惠金融事業同樣意義非凡。


2011年,支付寶與商業銀行達成快捷支付合作,極大促進了支付行業的發展,爾後雙方又攜手推動了移動支付浪潮的興起。


不過,這一輪蜜月期隨著餘額寶的出現發生了變化。


2013年,餘額寶一炮而紅,轟動了整個金融圈,也在無意間開啟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元年。之後,支付寶與銀行業的合作一度出現了降溫,一些銀行甚至採取了“封殺”舉措。


從那個時候起,世人第一次意識到了支付寶的真正實力,這不免讓銀行業感受到威脅,但與此同時,也為支付寶與銀行的深度合作埋下了伏筆。


2016年以來,隨著螞蟻金服明確了“不做金融”的定位,並逐漸對外開放各項業務和能力,其與銀行的關係漸漸緩和,並且進入到一個更高規格、更具深度的階段。


銀行重新確立了對螞蟻金服的認知:在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的當下,跨界競合無處不在,螞蟻金服是一個強大的競爭者,但更是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


過去幾年裡,以2017年3月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與建設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開端,螞蟻金服相繼與華夏、光大、浦發、中信、興業、郵儲、工行等一大批銀行建立了深度合作。


就這樣,支付寶與銀行重返蜜月期。


3

相比支付寶早期階段與銀行的合作,如今的蜜月期更值得矚目。


2019年12月16日,工商銀行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將開啟雙方互為場景、互為生態、互為客戶的新型合作伙伴關係。


這並非是冠冕堂皇的大話。目前,在支付寶裡面,你已經可以購買工商銀行以及農業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的存款產品了。


這事擱在兩三年前,想都不敢想。在當下,卻不聲不響地一步步成為了現實。


究其原因,經歷了過去幾年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浪潮的洗禮,螞蟻金服與金融機構都成長了、蛻變了。


一方面,螞蟻金服幾乎所有的業務和能力,都對外開放了。很大程度上,這家公司並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也就不會平白無故被當做假想敵。


雖然螞蟻金服持有多個金融牌照,但究其本質,它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金融集團。


另一方面,銀行對金融科技的認知逐漸走向成熟,並且在近年來的探索中積累了經驗與信心,不再盲目地敵視或者惶恐,而是積極尋求改變。


再加上,隨著監管框架漸趨完善,金融科技得到官方正名,央行更是出臺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令支付寶與銀行之間合作升級水到渠成。


比起以往任何時候,這種合作都要更加務實、高效。


僅在去年上半年,就有平安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10家全國性銀行入駐了支付寶小程序。在這些小程序裡,用戶可以辦理銀行卡、購買理財產品、開具存款證明等。


對銀行來說,通過支付寶小程序,他們可以近乎零成本覆蓋海量用戶,很大程度上跳出網點的限制;而支付寶小額高頻的特點,還可以充分激發銀行卡的潛能,幫助銀行激活用戶。


這正是支付寶建設開放生態的應有之義。


4

要想真正合作、持久合作,還是要落到利益上面。


在經歷了過去十多年的磨合之後,支付寶與銀行走得越來越近,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雙方之間有合作也有競爭,但是合作大於競爭,並且通過合作一次次實現了共贏。


事實足以說明一切:螞蟻金服所涉足的金融領域,最終是做大了蛋糕,其所帶來的增量遠遠大於被衝擊的存量,最終雙方都獲得了更多。


2013年以來,餘額寶打開了互聯網理財市場,進一步促進了整個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而不是萎縮,那些入駐了螞蟻財富的金融機構更是收穫滿滿。


網商銀行的出現,打開了互聯網小微信貸市場,更伴隨著眾多合作銀行的業務放量與能力成長。


相互寶的大爆發,並沒有影響到商業保險的發展局面,而是進一步促進了全民保險意識的覺醒,同時攪熱了互聯網保險市場。


不僅如此,螞蟻金服的定位是做小不做大,與銀行整體上是錯位競爭,這也符合監管層建設多層次、多元化金融體系的訴求。諸如網商銀行就把超過500萬額度的貸款用戶全都送給了其他商業銀行。


總而言之,合作大於競爭,而且更多是錯位競爭,因為市場依然廣闊,增量空間實在太大了。


這些年來,螞蟻金服不斷髮展壯大,估值一路飆漲,但是中國銀行業也是一路走到了世界前列,不管是規模還是盈利始終穩步上行。


當螞蟻金服估值衝向1500億美金的時候,工商銀行早就穩居全球第一大銀行的寶座,宇宙行名副其實;招行這兩年則市值大漲,直逼萬億人民幣,位列四大行之後。


一個強大的螞蟻金服,與一個強大的銀行業,是可以共存的。在金融史上,那些垮掉的銀行基本都是敗給了自己,正如螞蟻金服最大的敵人同樣是自己。


在本輪金融科技浪潮面前,機會屬於所有勇於變革創新的玩家,不管是老牌金融機構,還是新興科技公司。


中國這麼大,依然是全球最具潛力的經濟體,金融的廣度和深度空間尚足,金融科技方興未艾,值得為之奮鬥。


有什麼好吵好打的呢,遠方的星辰大海,不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