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摘了,監管不能摘!要提拔這些年輕幹部

截至2019年底,我國貧困人口已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551萬人,到2020年2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已有601個宣佈摘帽。但當前仍存在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切實加強對於特殊困難群體和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的貧困人口幫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怎樣採取有效措施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如何消除“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發生,進一步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專訪了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放鬆

確保產業扶貧和社會保障政策延續性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產業脫貧是解決長期生存發展的重中之重。“無論從農民增收的角度,還是脫貧攻堅的佈局,都不能只採取同一個模式。”近年來,江西的贛南臍橙,陝西延安的蘋果,新疆的棉花產業、乾果產業,西南地區大力發展的茶葉、藥材、高山果蔬產業等,在解決區域的貧困人口脫貧方面產生的效益非常明顯。張紅宇強調,各地在推動產業扶貧工作中要注重將中央政策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條件有機結合,發揮地區的比較優勢,形成自身的競爭力,確保脫貧產業可持續。“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既是對中央政策要求的落實,也是解決實際問題有效途徑。讓老百姓在這個過程中擺脫貧困,增收致富,有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針對特殊人群要採取特殊的幫扶辦法,完善社會保障,防止返貧現象發生,“在‘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之上,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低保、醫保政策,包括臨時救助的綜合性保障政策。教育、住房、基本醫療,包括飲水安全等問題都要跟進。”張紅宇表示,在今年完成全面脫貧攻堅任務,各級政府的相關政策要保持長期穩定,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不斷鞏固完善。繼續聚焦“三區三州”地區和特殊困難人群,完成好移民脫貧搬遷、教育脫貧、生態脫貧階段性工作,與此同時更要重視研究推進後續的減貧工作。“脫貧攻堅任務總體完成以後,我們的工作重心要轉入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把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和鄉村振興有機地結合。”對絕對貧困地區,中央的責任不能減;對相對貧困地區,地方的責任不能減。這是絲毫不能打折扣的。”

疫情對農民務工脫貧有影響

可以賺取加班費做彌補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張紅宇表示,疫情對農村地區的影響,一個是對春耕生產活動的影響,一個是對農民收入,特別是對貧困地區農民收入的影響。他分析,去年全國外出農村勞動力2.91億,農民工的平均工資大概是4000-4100元,如果平均每個勞動力減少務工時間一個月,就是損失了1.2萬億農民工收入。按照去年農村常住人口5.5億計算,平均下來每個農民要減少損失大約超過2000元。這對於貧困地區的農民而言,影響就非常突出。

因此,張紅宇認為,在應對疫情方面要嚴格按照中央的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儘快恢復生產。“一些地區的企業已經包車到貧困地區接回他們的員工回到生產地恢復生產,這些舉措都非常好。”

對於增加農民工收入問題,張紅宇建議,首先是切實通過《勞動法》等法律保障農民工權益。在此基礎上,輕工業、製造業等行業勞動強度相對來說不大,可根據產業特點,通過適當延長工時增加農民工正常工資外的加班收入,儘量彌補此前停工停產的損失。

摘帽不摘監管

遏制形式主義需要“回頭看”

張紅宇指出,中央多次強調,要做好考核驗收工作,嚴把貧困退出關,嚴防死守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而且要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現象客觀存在,但近幾年,隨著中央要求不斷強化,這些現象有所遏制。做農村工作,千萬不能說百分之百,我們要求百分之百,但是絕對要防止百分之零點零一沒有做到怎麼辦,這就要加強督導檢查。今年中央有明確要求,會派出巡視組。我認為,未來三年甚至更長時期,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回頭看”或者暗訪等各種形式是非常必要的。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建立良好監督檢查機制,有效防止“今年脫貧,明後年又返貧”的現象發生,使脫貧攻堅效果長期穩定下來。

如何進一步加強扶貧領域的作風建設,讓基層幹部能夠心無旁鶩地投入到脫貧工作當中?張紅宇認為,脫貧機構不能散,政策不能斷。

第一,2020年後,中央到地方脫貧攻堅,機構不能散,政策不能斷。第二,對這些年一直一心一意的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幹部要予以表彰,年輕幹部一定要提拔重用。要有非常明確的信號,在扶貧攻堅第一線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幹部,是我們黨要培養和重用的幹部。第三,始終要把各項政策,不僅是扶貧政策,包括產業發展政策,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傾斜。不止今年、明年,長時期都是這樣。除此之外,還有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短板,在城鄉一體化的背景下,要特別注意向這些地方傾斜。從方方面面來看,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裡特別強調了要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各地要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認真查找漏洞缺項,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要求很嚴格。所以,我認為防止返貧是後續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關鍵是要落實下去。國務院扶貧辦、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等,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