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10:辛亥革命

参考书:《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等著,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年。


前言:该读书笔记是建立在笔者阅读了《中国近代史》的基础上所编辑的文章,后期会随着笔者对中国近代史的深入了解而不断更新。


《辛丑条约》的订立,使许多进步的中国人对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的关系,开始有了新的认识。首先觉醒的是知识分子。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纷纷发起反帝爱国运动,建立革命书刊,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但后来都被清政府镇压。目前国内的形势是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孙中山也成立同盟会,发出十六字纲领,也就是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推翻清朝,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虽然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帝的号召;它主张民权主义,但没有利用广大工农群众的力量,这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它主张民生主义,但农民并没有获得实际的土地。从中可见,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肆意地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叫嚣。

在建立同盟会之前,孙中山便成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的口号,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所以说,兴中会是同盟会的组织基础。

对于是否发起辛亥革命,改革派和改良派之间就用什么手段、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制度冲突不断,这两个派别的分裂和对立,正是中国资产阶级不成熟的表现。改革派的目的在于以暴力的手段反满王朝,而改良派不希望冒险,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改革派的目的在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而改良派主张君主立宪制。

同盟会成立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便积极地开展各项革命活动。一边创办报刊,一边武装起义。尽管多次武装起义失败,仍然坚持斗争,振奋人心,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内部原本就很不一致,有来自兴中会的、光复会的、立宪派的、旧官僚的等等,彼此之间很难融合,加上同盟会多次武装起义失败,更是加剧了革命党人内部的分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日益发展的同时,群众性的反抗斗争也日益高涨。有抗捐抗粮斗争,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反洋教斗争。这个时候的工人阶级还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未来会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正是因为同盟会没有好好地利用广大的群众力量。

对于民主革命运动和群众反抗斗争的持续高涨,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慈溪太后对立宪抱着敷衍拖延的态度,所建立的责任内阁,实际上是集权的工具,除此之外,也没有任何立宪的措施。对此,立宪派,也就是改良派,发起国会请愿运动,逼迫清政府加快立宪的步伐。虽然立宪派支持立宪,但还是站在清政府那边,反对革命,维护清政府。结果请愿失败,清政府以九年预备期满、国民教育普及之后才召开国会为理由拒绝了立宪派的请求。

国民请愿运动具有民主运动的性质。立宪派以和平的方式迫使清政府开放政权,进入民主政治的统治,没有侵犯皇室尊严的意思,但清朝统治者顽固不灵。

清朝统治者所推出的责任内阁,也就是皇室内阁,不仅集权,还卖国,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各阶级人士纷纷倒向反清的革命阵营。于是革命党人趁着革命形势大好,于1911年10月10日发起了武昌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掀起了反封建、维护共和制度的革命运动,就连少数民族地区也作出了响应。清政府在这样的革命洪流中土崩瓦解,但这样的革命力量是分散的,缺乏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所以同盟会的组织很不健全,没有把革命进一步推向统一的革命。这些分散的革命力量没有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力量,所以他们十分害怕帝国主义会出面干涉,帝国主义一旦干涉,他们会因为太过分散而被一一击垮,又非常恐惧农民群众会把反封建斗争继续深入开展下去,损害到他们的利益,所以希望早早结束,取得廉价的胜利。所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刚取得局部的政权,便站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镇压群众的起义,他们也不可能引导民主革命走向真正的胜利。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共和政府,是这次革命的目标,也是联合各省共同对清政府进行斗争的迫切需要。于是,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革命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也向封建买办势力表示妥协,所以孙中山只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才是他们想要推上去的人,但由于同盟会在其中占有的比例比立宪党人、旧官僚士绅等人的全部人数都要多,所以袁世凯才没有顺利就职。

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后,革命党人普遍地希望通过和平谈判争取袁世凯反正和清帝退位,以便早早结束革命,同时,他们还争取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天真地以为,只要南京临时政府承担了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缔约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就能得到帝国主义的认可。

清政府面临武昌起义的压迫,给袁世凯施压,解决同盟会这个麻烦。帝国主义面临革命形势的飞跃发展和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使得他们感到公开进行武装干涉,已经很难达到他们的目的。于是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利用袁世凯取代清朝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最后,袁世凯成功的当上了南京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并且革命派内部由于妥协思想占领上风,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临时政府的北迁和孙中山的辞职,标志着革命的失败,也表明了孙中山企图通过一张约法来实现其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使中国走上民主的道路,是很幼稚的想法。

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控制内阁,并用铁血手腕来扑灭民主的势力。袁世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支持下,很是嚣张,国民党人在二次革命中失败,孙中山等人被冠以乱党的名目,被通缉。

辛亥革命确实取得了推翻清朝的胜利果实,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历史进入了袁世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下面我将继续讲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