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拍攝之前,“馮門宴”為誰而設


《夜宴》:拍攝之前,“馮門宴”為誰而設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邱剛健 / 盛和煜


主演: 章子怡 / 葛優 / 吳彥祖 / 周迅 / 馬精武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武俠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6-08-30(中國大陸) / 2006-09-03(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131分鐘


又名: The Banquet / Legend of the Black Scorpion


IMDb鏈接: tt0465676


當初本文寫於夜宴開拍之前,非影評!!


厲帝,弒兄篡位。

婉後,先帝之妻,太子的後母。

太子無鸞,先帝之子,厲帝之侄。

青女,太尉之女,太子的未婚妻。

殷隼,太尉之子,與青女感情甚好。

以上是馮小剛新片《夜宴》中的主要人物,憑這些人物的關係讓我們不聯想到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都有些困難。但馮導說了,與講述王子一個人面對生存還是毀滅的抉擇不同,《夜宴》則是講述每一個人關於生存還是毀滅的故事,是一部關於慾望的電影。這有點象文字遊戲,我姑且信之。

馮小剛的《夜宴》於9月5日在內蒙古正式開機了,這是一件大事,凡是關係到馮導的事情想必都是一件大事,更何況這部影片投資2000萬美元,彙集了葛優,章子怡,吳彥祖,周迅,黃曉明這樣的強大演員陣容,以及譚盾,葉錦添,袁和平等幕後班底。但這種臺前幕後的炫目組合真的令人期待嗎?《夜宴》到底又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呢?

關於《夜宴》的故事,筆者只能從一些報道中抄襲而來,想來也只是製片方為留個懸念故設的迷團,沒有什麼重要的內容可言,但記錄於此,也算有個猜測了。故事大概就是厲帝篡位之後,各方矛盾日益激烈,於是,厲帝下令大宴群臣,甚至等不到第二日的黃道吉日。於是,就在當晚,各方人等都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面帶笑容地奔赴這個暗藏殺機,充滿無窮變數的夜宴……

省略號將故事的精髓暫時抹去,但看了前面這些相關介紹,想來夜宴之上,的確是明暗交措,比起鴻門宴來,雖然少了幾位氣吞山河的英雄,但更具有權謀之略,戲劇性想必也是極為衝突的,僅憑這一點,這部影片的確應該值得期待。但筆者還是抱有一絲疑問,這種極具張力的故事對於馮小剛來說,他是否能掌控得了呢?

筆者向來不懷疑馮導的能力,但縱觀他曾拍過的影片,似乎與這種戲劇性極為強烈,內心衝突極為陰柔的故事相去甚遠了。

我們知道,馮導的成名之作是賀歲片《甲方乙方》,到後來的《不見不散》以及《大腕》等,實際上都是一些小品影視,人物表演誇張,戲劇衝突鮮明卻缺乏內在的張力,但由於其通俗易懂而票房驚人。但緊接著出現一部《天下無賊》,這部電影可以說標誌著馮導的轉型,從演繹一段外在的人物衝突到揭示人物內心的善惡。說實話,《天下無賊》是比較成功的作品,這樣也就表明馮導的轉型初具成效。但如同《夜宴》這樣的影片,其對內心的把握則是《天下無賊》不能比擬的,說它類似於莎翁作品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只是將個丹麥故事搬到了中國的五代十國時期。

在西方,莎翁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他的作品也被多次重拍或者改編了,單說這部《哈姆雷特》,僅電影版本就有七八個之多,更別說象動畫片《獅子王》那樣的顛覆性的改編。

但無論如何改編,主人公即丹麥王子所面臨的都是關於生存還是毀滅的選擇,這是一個極具西方色彩的母題,與西方那種幾乎的全民宗教有著內在的聯繫,所以,這樣的故事才會長演不衰。

而對於《夜宴》來說,的確如馮導所言的那樣,不僅僅是太子一個人的選擇,更是每一個人的選擇。說實話,這是每一個人都能想到的,因為我們早已對中國宮庭內的各種權術有所防禦,所以也能猜度出來個一二來。從這點上,首先象英雄項羽那樣的人就自然被棄之門外,所以這夜宴自然絕不是什麼鴻門宴了。

但夜宴實際上與《哈姆雷特》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那就是毀滅。大凡涉及到權術問題,在東方似乎鮮有毀滅這樣的衝動,更多的是生存,因為毀滅具有一定的衝動,縱觀中國宮庭內史,再看看《夜宴》的人物設置,幾乎沒有人會考慮到自我的毀滅,即便考慮也是毀滅他人。這就是東方式的選擇,不是選擇生存還是毀滅,而是選擇如何生存。

將一個《哈》式的人物關係用東方的生存法則來演繹,恐怕這才是馮導真正想拍的電影,所以說這是改編《哈》劇,的確有些牽強。倒是馮導所闡明的,這是一部關於慾望的影片更具有東方意義。

說到慾望,其實馮導的所有影片都是一種慾望的體現,《甲方乙方》中每一個消費者滿足自己幻想的慾望,直到劉德華在《天下無賊》中實現一下自己做個好人的慾望,但這所有的慾望都是平民性的,即便是大腕中的那些等次不一的腕們,他們的慾望也是極具平民色彩的。但《夜宴》則不同,無論是厲帝還是後母王子,他們的慾望多少都有點形而上的色彩,唯有一個青女,還是一貫的走馮氏慾望路線。

一直以來,國內影片平民慾望可以說比比皆是,拍得最有商業價值的當然是馮導,這是不容置疑的。另一個導演張藝謀將這種平民慾望拍得最有藝術水準,於是跑到世界各地去拿獎去了。但至今為止,還未見到任何一個導演將這種平民慾望拍得商業與藝術兼顧。

張導沒有完成商業與藝術的統一,就迫不及待地將慾望這個詞昇華到形而上了,於是有《英雄》問世,結果如何自不必說了。而如今,馮導似乎也要走張導的路線,也要開始形而上了,這的確不能不令人擔心。

我們知道,現在國內一些影片開始追求大製作,追求一種國內與國外市場雙贏的策略,這的確是中國電影進步的一種表現,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這多少透露著一種急功近利的色彩。

換句話說,許多影片之所以引進外資的目的雖然是為了能夠取得海外市場,但其內在的動機卻是對國內市場的否定。一部中國影片關心海外市場比關於國內市場更多一些,雖然的確有回報原因,但這樣是不是一種真正的進步呢?筆者則持有一種懷疑態度。

我們可以試圖分析一下馮導這次《夜宴》的相關信息,從劇本來說,雖然可能的確是東方式的慾望之作,但《哈》劇的外套的確是穿給西方人看的,再從演員來說,章子怡無疑是國內最具海外票房的演員,當然據說曾找過鞏俐,由於檔期問題未曾接手,才把個母后換成了後母,但這也只是換湯不換藥的把戲。至於那些幕後班底,哪一位不在國際上有極高的知名度呢?

與這些相比較起來,其實馮導是極為弱勢的。眾所周知,馮小剛的影片在國內雖然可以稱霸票房,但發行到國外,根本就不值一提。

作為一個導演,只被國內認可,這似乎是一種欠缺,所以,《夜宴》便橫空出世了,這已不僅僅是馮導轉型的作品,可以說更是他向海外市場致敬的一部影片。

如此說來,一個不被海外市場承認的中國內地導演突然間運作起如此大製作的影片,不能不說馮導被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所左右著。說得直白一些,《夜宴》根本就不是拍給國人看的影片,他只是馮小剛為了證明自己而邁出的一大步。

這樣的影片我不知道觀眾們到底是否應該期待,但我還可以肯定地說,在國內,馮小剛的招牌能夠力保此片一定的高票房,但這的確是一部遠離馮導的影片。

對於馮導的選擇,我似乎不應該說些什麼,畢竟也許這也是他個人的生存還是毀滅的抉擇。據說在決定拍攝《夜宴》之前,馮導曾陷入一陣極度的迷茫,似乎找不到方面,一個極具“馮氏幽默”的劇本《貴族》遲遲不敢動手。

這讓我想起了王子的猶豫,生存還是毀滅?馮導選擇的又是什麼呢?我們似乎只能等到影片真正上映才能做出判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些期等馮氏平民幽默風格的觀眾們大可歇一歇了,因為《夜宴》絕不是為了你們而拍。

最後想起一個人來,香港導演王晶,雖然對其人品筆者實在不敢苟同,但正是這個人將娛樂進行到底了,可以說是他支撐了香港電影票房十年左右的時間,直到他跟不上時代的時候,才淡出電影界,轉到內陸拍劇集偷生。

馮導也曾獨立支撐著國內的票房,但他現在已不再娛樂大眾了,開始向著可以證明自己國際地位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然而他做得並沒有錯,也沒有也不應該有人譴責馮導的選擇,畢竟證明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種,都是東方式的關於生存的選擇。

在期待《夜宴》的同時,其實我更期待一個能將娛樂進行到底的導演,因為中國電影在國際上的所有驕傲加起來都比不上一部成功賀歲片所帶來的票房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