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新規下,家長們還要“雞娃”嗎?看完豁然開朗

立足常州,為您推薦最新的家庭教育資訊與最熱的學習方法

民辦搖號的靴子終於落地了。

就在3月11日下午,江蘇省教育廳發佈《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規定:民辦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由各區組織實施電腦隨機錄取。

“公民同招”新規下,家長們還要“雞娃”嗎?看完豁然開朗

從去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義務教育改革”指導意見,奠定“公民同招,民辦搖號”的基調,2020年各地招生細節陸續落實。

........................................

公辦就近,民辦搖彩票,家長情緒穩定嗎?

3月11日,江蘇落地的政策並不令人感到吃驚。去年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一則關於義務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第十七條規定: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換句話說,公民同招,民辦搖號;幼升小沒有了,小升初也沒有了。

這份重磅文件當時已經引起了激烈討論,家長喜憂參半,五味雜陳。由於各地細則沒有出臺,各方也在觀望政策執行是否會有緩衝時間?是否會演化成擇班?更直白點說,政策是否會留一些可操作的口子?

目前看來,抱有這絲幻想的人可以死心了。政策基調總結起來就是幾個字:公辦就近入學、取消分班(重點班、快慢班等)、公民同招、超額搖號錄取,江蘇教育主管部門的態度很明確,本次改革沒有過渡性政策的,肯定是全部搖號。

“公民同招”新規下,家長們還要“雞娃”嗎?看完豁然開朗

面對這一將極大改變現在教育生態的政策落地,我所在的幾個常州家長群,大部分“情緒穩定”:

“死心了,也心定了。想開點,我們現在看到的‘好學校’和‘差學校’未必就是之後的‘好學校’和‘差學校’了,踏踏實實就近入學,不用每天為了給孩子擇校焦慮了。”家有小升初娃的Helen的想法具有代表性。

的確,民辦搖號,肯定要比公民同招要更能徹底抹殺民辦學校的優勢,幼升小、小升初的擇校風將被徹底遏制;為了擇校而產生的各種補習需求也將銷聲匿跡;沒了對優質生源的壟斷,所謂的“菜小”、“菜中”、“牛校”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

一個良性的社會環境比名校更重要

新政還有很多值得學齡家長關注的解釋。比如公辦學校超額怎麼辦?統籌如何施行?如何配置學區房和搖號,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一個相對確定的“答案”?新政當然也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民辦還值得去嗎?學區房會漲價嗎?

關於以上這些問題,文末都會給大家進行解答!

但今天我要談的不是具體操作,我想來談談教育和擇校。

在常州,幼升小和小升初曾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因為我沒有學區房,兒子兩歲時就有好心媽媽提醒:

在常州,一定要給孩子進一個好的小學。因為現在好的民辦小學,直接為好的初中輸送生源,有了好小學,就有了好初中,好高中。但如果進了“菜小”,學校環境生源差就不說了,小升初翻盤概率是很低的,好初中名額都被幾所小學鎖定了,如果你進了菜中,連高中都懸了。


“所以,”她說,“幼升小有多重要你知道嗎?”

中考是把篩選壓力延長到了9年,而因為有幼升小擇校這個“決定孩子一生成敗”的關卡,掐尖的壓力下沉到了低齡,讓幼兒園的孩子早早承擔了起本不該他們承擔的壓力。此次改革並非“不篩選”,而是要抑制“篩選低齡化”出現的劇場效應,掐尖生源導致的“馬太效應”。

要知道,幼升小階段的孩子,智力和能力水平其實是差不多的,撇除人群中極少數極具天賦的“神童”,大部分都是普通孩子和普通家庭,想要在眾多普通孩子中脫穎而出,只有雞娃一條路。

  • “早教幼兒園化,幼兒園小學化”
  • “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
  • “未來不會XX的孩子會被時代淘汰”

超前學、砸錢學、無死角學,成為的“雞娃”標配。

於是,這條起跑線越來越超前的跑道,讓整個社會變得空前焦慮。“劇場效應”生動地描述了這一現象:當前排的人已經站起來了,後排的人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到了舞臺。身處其中的每一個家庭,都被裹挾其中。

“公民同招”新規下,家長們還要“雞娃”嗎?看完豁然開朗

當孩子的同齡人開始熟練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我也會對自己只會搭樂高玩具的孩子感到憂心忡忡。雞血的大環境給我帶來的“相對剝奪感”很真實,就像小房子周圍出現了一座宮殿,小房子塌縮成了茅舍。

但這些家長錯了嗎?除卻少數一門心思要孩子成為人上人的家長,大多數家長的想法並不過分:孩子能站穩別掉下去就行,能往上走幾步就更好。他們想要的從來不是超前教育,而是適合孩子心理發展的教育方式。

雖然我也有自己幼升小的目標,但比起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一所更好的學校,我更想要的是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因為個人永遠不能把自己抽離出這個大環境。

但實現這個目標現在卻一點都不容易了。病急亂投醫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前。5歲的孩子掌握10歲乃至更大年齡才能學會的知識,被視為一種能耐。

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將童年消耗在了無盡的補習班中,奧數、英語、語文、才藝,越來越超前的學習和應試,從心智上、行為上向成人社會靠攏。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描述過一類孩子,現在聽起來格外扎心: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我們會回到過去“均貧”的年代嗎?

義務教育是國計民生大事,是陣地。這次改革的本意是公平、平均,但也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是要把大家拉到均貧的年代,這是剝奪了大家選擇的權利。

我不這樣認為。

按照過去擇校的模式,好的生源被集中在少數幾所優質的民辦學校,“菜小”、“菜中”沒有了優質生源,就越來越沒有人去,好的學生更集中顯得學校更好了,但大家也沒有更“富”啊。

為什麼好學校令人趨之若鶩,說到底是教育資源的稀缺,

但我們一直說的教育資源,最重要的並不是政府政策,不是捐贈,不是老師,而是生源。

沒有了優質的生源,再好的教師也會漸漸找不到價值,再好的硬件也發揮不出作用。改革的思路就是要打亂生源配置,以後的“菜小”還是不是那個“菜小”,“牛校”還是不是那個“牛校”都是未知數,學校對搖號的擔憂完全不亞於家長。

網上流傳了一些段子,不傳謠不信謠,但你能品出所謂牛校對優質生源的渴求。大家把搶佔生源的那股勁兒省下來,踏踏實實搞教學做特色不好嗎?


“公民同招”新規下,家長們還要“雞娃”嗎?看完豁然開朗

打亂生源配置的好處顯而易見,對普通學生來說,優秀的同齡人是他們的目標;對優秀的學生來說,與更多元的同齡人交往,長遠來看都是利大於弊的。階層隔離對雙方都不是什麼好事。

羅素說了,參差多態才是生命本源嘛。

再說,今天孩子能獲得的教育資源跟我們當年不能比了,家長對教育的理解與當年也不能同日而語。

我家住在遠離市區的鎮上,在我家方圓2公里,數學、英語、體育、琴行,培訓機構一應俱全。那些曾經能把擇校政策摸得門清的家長,釋放一部分生產力,用在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特長多好。

沒了擇校,大家都會雙手一攤不管孩子了嗎?當然不會。擇校需求降溫,但教育需求並不會降溫。

我身邊的媽媽少有對政策特別敏感的,無論早先是不是擇校的。他們週末該上的課還是會上,該拉的琴還是會拉,該讀的書一本也不落。讓孩子搖號進公辦,並不會浪費了她走過的這些求學求知路,踏踏實實的每一天,都不會錯。

只不過,希望改革能讓家長未來在給孩子報輔導班的時候,真正從孩子的需求出發,而不是站在擇校的角度來進行選擇。

“公民同招”新規下,家長們還要“雞娃”嗎?看完豁然開朗

畢竟,教育是教育,擇校是擇校,根本就是兩回事,進好學校未必等於接受好的教育。

“公民同招”新規下,家長們還要“雞娃”嗎?看完豁然開朗

新政還有很多值得學齡家長關注的解釋。比如公辦學校超額怎麼辦?統籌如何施行?如何配置學區房和搖號,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一個相對確定的“答案”?新政當然也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民辦還值得去嗎?學區房會漲價嗎?

私信回覆:小升初,幫助各位家長更深刻理解省教育廳發佈的小升初招生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