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一二三

漫话“皈依”


皈依一二三


漫话“皈依”

去少林寺旅游,听到不少名人皈依的消息,其中就有“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他在河南登封少林寺皈依佛门后,师从方丈释永信,法名延依。有很多人怀疑他是自我炒弄,商业运作,想看他到底能坚持多久,会不会最终成为笑谈。

皈依,佛教用语。其意为:身心归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门是正式成为佛教信徒的一个手续,包括参加皈依三宝仪式,然后领取皈依证书,便可以居士身份参加佛事活动。皈依分两种:一是剃度出家,二是在家修行。李阳的皈依就是第二种。

名人皈依佛教,并不算啥稀罕事,历来都有。其中固有凑热闹、哗众取宠的,也有真心实意、意志坚定的。譬如著名歌手李娜,就是在事业如日中天、名气大红大紫的时候,毅然急流勇退,皈依佛门,斩断青丝,义无反顾。李娜出家,算来已是17个春秋,其间,她遵守清规戒律,面对青灯古佛,潜心修行,佛学精进,现已以法号释昌圣闻名佛学界。

上世纪20年代,李叔同遁迹空门,是中国文化界一件颇为轰动的大事。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也是在事业高峰时剃度出家。皈依后,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是所有皈依佛门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评价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皈依佛门可以有很多理由,也可以没有任何理由。或看破红尘,厌倦世俗;或为赎罪补过,忏悔前身;或图来世好报,不入地狱;或情场失意,万念俱灰;或为躲避战乱,混口饭吃,不一而足。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小和尚明海,就是因为家里田少不够种,才随舅舅出家的。不管什么理由,宽容的佛门都会真诚接纳,不存歧视,只要真心向佛,诚笃修行,都会得到认可,最后修得正果。

民国执政段祺瑞的皈依,是为了赎罪。因为他在北京“三一八惨案”中负有“领导责任”,虽不是他下命令开枪,但毕竟他是当时最高官员,十几条年轻生命死在他部下的枪口。他从此吃斋念佛,在家里辟了一间佛堂,每日清晨起来,焚香诵经,成为照例功课,后来一直坚持下去,始终未有改变。即便是在他晚年重病在身,医生劝他加强营养要吃些肉食,他也没有开戒。

军阀孙传芳的皈依,是为了忏悔。早年他攻城略地,杀人无数,罪孽巨大,但能在晚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向善之举,总比一辈子杀人放火要强得多。不过他的仇家并没有因为他成为佛门弟子而放过他,在他做佛事的时候,仇家之女施剑翘一枪要了他的性命。怪异的是,刺客施剑翘在被特赦后,不久也皈依佛门,成了一个居士,不知她后来对手刃一个已遁入佛门的信徒可有忏悔之意?

平心而论,皈依只是个形式,如果不是真心向佛,且无意修行,皈依形式即使再隆重、再热闹,也无异于自欺欺人。佛教的本质是集求真、向善,慈悲为一体,如果一个人处处行善,事事助人,就是不行皈依,也是优秀合格的我佛弟子;反之,即便正儿八经地参加皈依仪式,领了皈依证书,却不守清规,不循教义,那也只会亵渎我佛,败坏教规。

最可笑的是,近些年来,颇有些贪官也加入皈依行列,成为“善男信女”。但是,看他们之所作所为,贪赃枉法,吃喝嫖赌,买官卖官,营私舞弊,无一不与佛家戒规背道而驰,居然还想获得佛祖保佑,上天庇护,生前平安,死后超度,真好比牵骆驼过针眼——痴心妄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