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嫁接西葫蘆的目的,是為了增強根系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提高根系吸水吸肥能力,提高產量,增加種植效益。通常選用的砧木主要有黑子南瓜等,這種砧木不僅僅對土壤中的枯萎病有免疫能力,而且根系強大,耐低溫等優點。嫁接後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增強,對較低和較高的溫度反應不太敏感。植株生長旺盛,莖葉粗壯,葉片小而厚,節間和葉柄縮短,生長髮育速度加快,結瓜能力明顯增強,結瓜期大致由100天延長至150~200天,產量明顯增加不少。

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一、培育砧木苗和嫁接苗。

如果用黑子南瓜種子培育砧木,先將選購的優良種子放入70℃的熱水中,不停攪動,當水溫降至30℃左右時,停止攪動,接著浸種9~10小時以後,搓掉種子皮上的粘液,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稍晾乾後用乾淨的溼紗布或是毛巾包裹好,放於瓦盆或其他容器內,置於25~30℃的溫度下催芽。當大部分種子發芽時,就可以播種於砧木苗床。如果嫁接採用靠接法,需要把砧木種子播種於育苗箱、或者育苗盤內;如果嫁接時採用插接法,需要把砧木種子播種在育苗床的營養缽或者營養土中,這樣便於後期嫁接工作操作。播種後覆土厚度大致在1.5~2.0㎝,播種後育苗環境控溫管理:白天保持28~30℃,夜間保持18~20℃;幼苗出土以後控溫管理:白天保持20~25℃,夜間保持15~18℃。待兩片子葉展平時,就可以嫁接。

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西葫蘆的種子播種前,放入55℃的溫水中——大致用兩份開水兌一份涼水,然後不停攪動,保持55℃的水溫一刻鐘後,讓水溫自然降低,再繼續浸種7個小時左右。溫湯浸種主要能夠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鈍化病毒;在此過程中要搓洗種子,要換水一次,將種植表面的黏液沖洗乾淨,利於種子萌芽。然後溼紗布或毛巾包裹住,置於29℃左右的溫度環境下催芽。每隔7個小時左右用25℃的清水淘洗一次,通常1~2天后,大部分種子露白,播種於準備好的育苗箱。如果採用靠接法,接穗與砧木同時播種;如果採用插接法,接穗應比砧木晚播種2~3天。待兩片子葉展平時就可以嫁接。

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二、靠接法的關鍵技術要掌握。

在實際生產中,西葫蘆嫁接多采用靠接法。嫁接適宜期,當黑籽南瓜苗和西葫蘆苗兩片子葉展平、第一片真葉顯露時。嫁接操作通常在播種育苗後14天左右進行。嫁接前要準備好刀片、竹籤、嫁接夾子和清水等。這種方法雖然費工,但是成活率高,所以生產上採用普遍。

嫁接時,先將砧木和接穗幼苗小心帶跟挖出用清水沖洗乾淨,分別用溼布包裹待用。取砧木幼苗,用刀片剔除真葉和生長點,然後在兩子葉下方0.5㎝處,自上而下呈40°角切一斜向切口,深度把握住達胚莖粗度的2/3,切口斜面長0.9㎝左右;然後在接穗幼苗子葉下方1.5㎝處,自下而上呈30°~40°角斜切一刀,深度達莖粗的1/2~2/3,長度和深度與砧木切口相同。然後將砧木和接穗的兩個切口嵌合在一起,要使西葫蘆的子葉略高於砧木的子葉形成的十字交叉,然後用嫁接夾固定接口,或者用1㎝寬、5~6㎝長的塑料薄膜條綁紮好,用曲別真固定也行。嫁接完成以後,即可把嫁接苗栽植到營養缽內,

要注意兩株苗根部要分開,便於後期斷根。嫁接苗栽植完成以後澆水,擺放在嫁接苗床上養護。

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三、插接法的關鍵技術要了解。

插接法嫁接適期在接穗子葉全展,砧木子葉展平、第一片顯露至初展。這種嫁接方法雖然操作簡單,而且成活以後也不用斷根,但是,嫁接後對生長環境要求嚴格,如果管理疏忽,養護不當,成活率不高。

嫁接時先將接穗苗從苗床起出來,在子葉下0.9㎝左右處,用刀片斜切成一個楔形,切口長0.6㎝左右;然後取帶營養土方或缽的砧木苗,將真葉和生長點剔除後,用與接穗莖粗度相同的竹籤,從砧木一側子葉的基部,向對側斜插下0.3~0.5㎝,要注意竹籤不要插破莖表皮,也不應插入髓腔,拔出竹籤以後,迅速把準備好的接穗插入孔內,要使接穗的兩片子葉同砧木的兩片子葉呈十字形。然後澆水栽培於苗床養護。

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四、嫁接癒合期溫度管理。

早春嫁接苗床應設置在日光溫室、塑料薄膜拱棚等保護設施內,苗床應架設在塑料小拱棚內,要備有草簾、葦蓆和遮陽網等覆蓋物。如果地溫過低,苗床還要鋪設地熱線,提高地溫保證成活率。

西葫蘆嫁接口癒合的適溫為:白天25~28℃,夜間20℃左右。溫度過低或者過高,都不利於嫁接口的癒合,會影響成活率。假如嫁接苗在15℃的低溫環境下生長,會推遲1~2天才能癒合,成活率大致下降8%左右;如果嫁接苗在32℃以上的高溫環境下生長,嫁接口癒合非常緩慢,成活率降至15%以上。所以,早春嫁接西葫蘆,主要是提高環境溫度,做好保溫措施。特別是在嫁接後3~4天內,溫度管理一定要嚴格控制在適溫的範圍之內。通常來說,嫁接10天以後,幼苗成活了,就可以恢復到常規育苗的溫度管控。

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五、嫁接苗癒合期溼度管理。

嫁接完成後,傷口的癒合和環境空氣溼度有密切關係。特別是嫁接完成後7天之內,空氣溼度應保持在95%以上,溼度大,有利於傷口的癒合,反之,造成傷口癒合困難,降低嫁接苗的成活率。因此,嫁接操作完成後,應立即向苗缽內澆水,要迅速移入充分澆水的小拱棚內,嚴格密封,保持空氣溼度。早春育苗,溫度低的時候應澆溫水,採取噴霧等措施,維持棚內的空氣溼度接近飽和狀態,有利於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通常7天以後,就可以逐漸給育苗棚室通風放溼。

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六、嫁接苗癒合期的光照管理。

嫁接苗癒合期,由於植株再生,對光照強度非常敏感,同時,為了防止高溫和保持苗床溼度,通常在嫁接後的前三天,要遮擋住全部陽光,只保持小拱棚內有散射光。通常可以利用清晨太陽出來之前,或者傍晚太陽下山後的這段時間,揭除棚室上的覆蓋物,讓嫁接苗接受弱光,避免西葫蘆砧木因為光飢餓而出現黃化,從而引發病害發生;三天以後,早、晚揭除棚室上的覆蓋物,讓嫁接苗接受弱光照射大致1個小時,以後逐漸延長光照時長,一個禮拜後,只在中午強光下進行短時遮陰。等接穗第一片真葉全部生長出來後,就可以徹底揭除棚室上的覆蓋物,就可以對嫁接苗進行常規光照管理。

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七、嫁接口癒合後的管理要點。

這個階段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期,苗床的管理與常規育苗基本相同,但是要注意一些管理要點。

◆嫁接苗在適宜的溫度、溼度和光照環境下生長,通常經過7~12天嫁接口就能夠完全癒合。嫁接苗開始生長以後,由於嫁接時砧木的粗細、大小和接穗大小不一,成活後秧苗質量的健壯有一定的差別,所以應進行分級管理,使得秧苗生長一致,提高嫁接苗的質量。

◆通常採用的靠接法,嫁接苗成活以後,需要斷根,使其完全依靠砧木根系生長。通常在嫁接後11天左右進行斷根,斷根以後應適當提高環境溫度、溼度,進行適當的遮光措施,促進幼苗傷口癒合,便於管理,預防接穗萎焉。

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多數嫁接方法都需要採用固定物固定嫁接口,促進接口癒合,所以在西葫蘆嫁接苗成活以後,需要適時除去這些固定物。但是不宜接觸太早,特別是採用靠接法的嫁接苗,在定植時因移動易在接口處折斷;也不能解除太晚,固定物的存在會影響嫁接苗正常的生長髮育。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解除接口固定物。通常情況下,採用插接法在嫁接苗成活以後7天,就可以解除接口固定物;如果採用的是靠接法,可以適當推遲,有時候也可以在定植後再去除,前提是不影響幼苗正常生長的情況下,否則就要及早去除。

◆在嫁接後7天,要及時除去不定芽,除萌時不要切斷砧木的子葉。另外,在嫁接苗成活以後,要以常規育苗管理。早春在定植前7~10天,就應進行低溫鍛鍊,逐漸加大育苗環境的通風量,適當降低苗床溫度。低溫鍛鍊可以提高嫁接苗的抗逆性,有利於提高定植成活率。

春茬西葫蘆種植,嫁接育苗促生產,學習掌握關鍵點,其實並不算難


西葫蘆嫁接苗,利用砧木的耐鹽鹼、乾旱、高溫等優勢,種植土壤適應範圍能力更加廣泛,抗逆性明顯提高。在土壤偏鹼性、水質偏鹽、地質較差的地塊,可以進行更好的栽培。西葫蘆由於下胚軸比較粗,所以與砧木嫁接後有較大的接觸面,在生產上比黃瓜的嫁接成活率更好,嫁接速度快,便於掌握。再說西葫蘆栽植比較稀疏,通常每畝大致1600株,用苗量比較少。因此,嫁接生產西葫蘆有一定的意義,特別在反季節栽培中,比如早春茬西葫蘆栽培,實用意義很大,促進豐產豐收,增加種植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