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还有一个地方也曾经叫“天府之国”,不是成都,是哪里?

北京也曾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北京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是虎踞龙盘之地,是京畿之地,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我国地方别称最多的地方。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别称有“燕京”“范阳”“幽州”“北平”“中都”“大都”“京师”等等,其中"天府之国"的别称,鲜为人知。

一提到“天府之国”,人民很快便会想到四川,特别是成都。

四川·因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尤其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新修水利。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这一工程使提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和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了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其实,北京"天府之国"的美称得来的还要早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之北段,永定河之阳,西依太行山,有燕山拱卫。北京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战略地位重要,物产丰腴,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了。战国策中说“燕地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此所谓天府也”。明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所以能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帝位,作了皇帝之后,决定把都城从南京前往北京,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北京的“天府之国”的地位。《明史明成祖本记》中这样记载“北京民俗淳朴,物产丰实,诚天府之国,帝王之都也”。

北京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军事战略要地,一直是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天府之国美称也伴随始终,成为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常用的别称,如范镇的《幽州赋》

写道:“虎踞龙盘,地势雄伟,以今考之,是邦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

”。

后来,为什么北京这一美称又鲜为人知呢?这可能是四川天府之国的名称提的多了,尤其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进入了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时间一长,这一名称便成了四川成都平原的专用别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