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并不是成都平原!

目前,大家常常以“天府之国”来称呼,位于四川的成都平原地区!可是更多的人也许并不知道,“天府之国”这个称谓并不是指今四川的成都平原!

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并不是成都平原!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

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

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并不是成都平原!

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这里也不得不提一个人——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并不是成都平原!

《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这是陕西关中地区被称为“天府之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而这一切都不能不提一个人——郑国!昨天的文章中已经写过,因为一场韩国乌龙的间谍活动,反而造就了一场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它的建成改善了秦国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关中平原成为当时最富庶之地!

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并不是成都平原!

为什么经过2000多年后,天府之国由北向南迁移到成都了呢?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秦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没有实行休养生息,反而征集民夫30万筑长城,又征50万民夫修阿房宫、征70万民夫建骊山秦陵。大兴土木,造成北方水土流失。关中自古必争之地,历史上战乱频繁,都对关中地区的环境造成了影响!

而另一方面反之在成都,第二任蜀郡太守李冰(秦国人)修建都江堰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三国时的蜀国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等这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是一次重大的推进。历史上成都交通相比较闭塞,受内乱和外来战争破坏和影响相比较较小,生态环境也保持比较好!

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并不是成都平原!

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蜀地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地关中“天府之国”的桂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