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有哪些“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指的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之地,现在说起“天府之国”,我们一般想到的是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在历史上也确实被称为“天府之国”,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天府之国”是成都平原吗,除了成都平原还曾有哪些地方被称为“天府之国”呢?

历史上曾有哪些“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最早出自《史记》,《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在主张定都长安时认为“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这是“天府之国”的出处。此外,《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苏秦在游说秦惠王时也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

历史上曾有哪些“天府之国”?

秦国关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秦皇汉武均是以此为根基横扫八方。但是,关中平原面积较为狭小,且随着过度开发及气候变化,关中平原的地位逐步下降,成都平原逐步成为普遍公认的“天府之国”。

历史上曾有哪些“天府之国”?

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部面积最大的平原,又称川西平原、川西坝子,这里群山环绕、河湖密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尤其是秦代李冰修筑都江堰工程后,极大地促进了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自三国以后,成都平原开始成为公认的“天府之国”,而现今“天府之国”的称谓已经从成都平原扩展到整个四川盆地。

历史上曾有哪些“天府之国”?

第一个称成都平原为“天府之国”典籍为《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载“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而让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深入人心的则是诸葛亮,其在名篇《隆中对》中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说法,而益州核心就为成都平原。

历史上曾有哪些“天府之国”?

此外,华北平原北部、太原、江淮以南(江南)、闽中、辽河平原等也曾在历史上被称为“天府之国”。华北平原北京周边远在战国时期就曾被苏秦称为“天府”,到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加大了对北京周边平原的开发,《大明一统志》载其“京师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

历史上曾有哪些“天府之国”?

太原地处山西之中,开发历史悠久,自唐就为要地,尤其是五代时为军事、政治重镇,《册府元龟》称其“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江淮以南地区大致就为江南之地,是我国古代文化、经济等最为发达地区之一,《旴江集》卷二十八《寄上孙安抚书》有载“江淮而南,天府之国”。

历史上曾有哪些“天府之国”?

闽中福州、泉州等地在明代时也曾被称为“天府之国”,《闽中海错疏·原序》称其为“闽故神仙奥区,天府之国也,并海而东,与浙通波,遵海而南,与广接壤”。沈阳(盛京)是清廷入关前首都,《钦定满洲源流考》卷十九《国俗·物产·御制盛京土产杂咏十二首》认为“盛京山川浑厚,土壤沃衍。盖扶舆旁薄,郁积之气所钟,洵乎天府之国,而佑我国家亿万年灵长之王业也。”而实际上,明末由于受小冰川影响,辽河平原当时为苦寒之地,清朝入关后更是严禁汉民出关,发展程度可想而知。

历史上曾有哪些“天府之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