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書籍理論讀了千千萬,管用的卻不多。希望你能推薦一個?有何推薦?

六尺巷裡


理論讀了千千萬,但是實際落實到行動上的上百個都不到,繼續堅持下去的行動甚至十個都不到,即便讀再多的書,有什麼用呢?

就像猴子掰玉米,覺得這個好讀這個書,還沒有讀完覺得另一本書也挺好的,於是就不讀這本書去讀另一本了,理論還沒落實到行動上又覺得這本書不好了,又換書了。

當您的心還沒靜下來的時候,讀再多的書,知識仍然還在書本上,沒有讀進您的心裡,更別說落實到行動上了。先讓自己的心沉下來,選好書之後就不要再去看其它書了,專心把手上的書讀完,落實到行動上,再去考慮下一本書,相信您會有很大的進步。

祝福您。



樂培心理張老師


入門級:

《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的心理學》-陳海賢

可讀性不錯的入門級讀物

進階級:

《心理學與生活》-理查德格雷格、菲利普津巴多

看這本書之後,感嘆這一本書就可以頂上市面上至少四十本暢銷的通俗讀物。

二.情感經營

進階級:

《親密關係》-

這本書是一本從科學和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親密關係的學術專著,換一種角度去看待親密關係,很多情感中的現象,看完之後,就想的更加明白了。

特別推薦:

《進化心理學》-戴維巴斯

不是一本專門講情感關係的書,內容還會涉及到其他進化而來的心理方面知識,但是如果我們將這本書和《親密關係》合起來讀,就會讓你對情感關係的理解有一個不可逆的思維提升

三.親子教育

入門級:

《正面管教》-簡尼爾森

即插即用,操作性極強的育兒操作寶典

進階級:

《發展心理學》-黛安娜帕帕拉

學術專著,徹底瞭解人的一生

四.社會關係

入門級:

《影響力》-西迪奧尼

經典通俗心理學讀物,實用社交寶典

進階級:

《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

學術專著,專業解讀社會心理

 

對比一些暢銷讀物,專業著作可讀性肯定是要差遠了,但是如果想做更有深度的研究和了解,那麼光是暢銷科普讀物就不夠了,踏實的啃下大部頭,轉身會發現自己也更踏實





濃縮的都是精華餘尚文


看一遍書,尤其實用類的書,要消化掉也需要過程。要改善個人的心理,需要挺長時間,需要多讀書才可以給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才有可能對個人生活有所改善。

推薦基本我讀過的心理學書籍

《自卑與超越》

《少有人走的路》

《鈍感力》

《高敏感是一種天賦》

《批判性思維工具》

《逃避自由》

但是不一定看一遍就有用,要反覆看。裡面有一些實用的小建議,建議運用到生活中。


慕南點評


《心理統計學與spss的運用》

SPSS統計分析過程包括描述性統計、均值比較、一般線性模型、相關分析、迴歸分析、對數線性模型、聚類分析、數據簡化、生存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多重響應等幾大類,每類中又分好幾個統計過程,比如迴歸分析中又分線性迴歸分析、曲線估計、Logistic迴歸、Probit迴歸、加權估計、兩階段最小二乘法、非線性迴歸等多個統計過程,而且每個過程中又允許用戶選擇不同的方法及參數。SPSS也有專門的繪圖系統,可以根據數據繪製各種圖形。

它可以幫助你樹立科學的基本觀念,並且弄清楚自變量與心理測量這個因變量的關係,會講所有的複雜的心理概念和效應全都歸結於對數的理解和聯繫上來。就像華生研究行為心理學一樣,“意識是什麼,你拿出來看看,只有行為才是實實在在可以看得到的”,你說想法是什麼?意志是什麼?情感是什麼?統統這些看不見理不清的關係,心理統計學就是會幫你學會度量這些的指標,講一切都用數據來說話。學了之後不僅能掌握心理學的基本邏輯,另外對於數據的處理也會更上一層樓。


葉沉


給您推薦一套書,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又有深度,又不晦澀。可能會對您產生積極的影響。或者您參加一個心理方面的讀書會,一起討論。更會改變自己。




雞毛蒜皮裡的心理學


首先聲明完全理解你這種痛苦的感受!後來被人一記悶棍就豁然開闊了。

看你也是虛心求教且骨骼驚奇是大有作為之人,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很簡單,你問這問題就已經說明了過人之處!

看了一下其它回答,都是虛頭巴腦雲山霧罩逗樂子,大家都看透不說透揣著明白裝糊塗,虛偽!

那就揭開皇帝的新衣吧!舉一例:比如你缺鈣,無論國產還是進口總之吃了個遍,每天當飯吃但依然被白鬍子老頭就是專家學者老中醫老司機診斷缺鈣!這個時候只能說明你無法吸收,胃有病!同理你看得書籍千千萬解決不了也說明你吸收不好,腦子有病!

為神馬這樣定論呢?自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至近代的黑格爾、盧梭、弗洛伊德等大師一路數來加起來的著作也沒有萬冊,你的厚顏無恥及心理素質堪稱一絕還謙虛!討厭!

言歸正傳,咱們抱著治病救人負責任的態度還是去看看腦內科,想想腦袋被驢踢或被門擠的細節,很重要有利於白鬍子老頭直達病灶!祝早日康復!


唐漢宋


首先,就量變帶來質變的方面來說,這不是一定能夠的。如同你讀很多外科書,依舊不會動手術。

其次,“是否管用”這個衡量的標準是什麼。就問題來說,是讀了一些書,但是沒有修通或者解決自己的問題。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讀的書和想解決的問題是否匹配,比如想要解決抑鬱問題,但看的都是心理學基本導論、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更有甚者看了一些夾雜在心理書籍類別裡面的心靈雞湯,或許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2、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有時候腳腫不是腳的問題,是血糖出了問題,所以只泡腳而不調整血糖,很難解決問題。比如多動症,有些孩子是心理壓抑等非常複雜的原因,並不是單純敲手能解決的。

3、理論是通用框架,不能完全套用。再舉個例子,有些人本來只是咳嗽,但是上網一查,越看越覺得自己有病,似乎全身都不舒服了。心理學上也有這種現象,我的很多可取經常跟我說,老師我抑鬱了吧?你說我就是太絕對化了吧?等等。。。自己給自己看病,是容易出現生套概念的問題的,結果越套越煩。

4、心理學書籍良莠不齊,有些只是披了心理學的皮,內裡反而是雞湯或者勵志的內容,不適合每個人。不展開說了。

5、心理問題,雖然不能夠說一定比身體問題複雜,但通常曲折複雜,需要深層次的探討挖掘,找到核心點,經常跟客戶自己認為的完全不同。

所以,簡單來說,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士是成功率較高的方法。特別是心理問題,每個人的成因和表現方式都是不同的,僅靠閱讀書籍就如同按圖索驥,不是一定沒用,而是有可能走得越遠,距離目標越遠。因為可能一開始,方向就弄錯了。

非常理解您的失望情緒。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TheresaTarot


如果你平時沒有對真理有過驚鴻一瞥,那麼單純從書籍中尋找真理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這就像無數吃齋唸佛,苦讀經書的人終其一生也難見佛性,而有些人卻因機緣巧合或意識轉變而頓悟覺醒!

所有外在因素只有在你的內心深處產生共鳴,並且帶來意識的轉變才有可能使你無限的接近真理!

單純依靠思維從外界尋找答案……怎一個難字可形容!



一木豆丁


推薦隋巖的這本書,讀完會改變你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這是一本解讀原生家庭對人影響的書,也許你在糾結自己為什麼這麼差勁,為什麼有些事情明明不是大事,自己卻這麼糾結,有時候跟自己的孩子交流不知不覺就充滿火藥,一切關於生活家庭的疑問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也許你讀懂了就會釋然,會放下,會放過自己


浮雲觀心


知識和智慧是兩碼事。

書本上的知識是知識,如果看看書本就可以學會了,就不用有學校了,每個人發教材就可以了。

心理學的知識要應用還需要經過浸泡,應用,反饋,覆盤,覺察,督導,總結,再應用。

學習是一個螺旋型的結構。

心理學看書能學會,就好像一個人看書學游泳一樣吧。沒有老師,沒有浸泡,比較難達到你的心理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